CN106414941A -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4941A
CN106414941A CN201480079027.2A CN201480079027A CN106414941A CN 106414941 A CN106414941 A CN 106414941A CN 201480079027 A CN201480079027 A CN 201480079027A CN 106414941 A CN106414941 A CN 106414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closed circuit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0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4941B (zh
Inventor
永井宏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14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20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atmospheric freezing conditions, e.g. automatically draining or heating during frosty wea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12Multiple heat exchangers arranged in parallel or in s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6Outlet manifol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8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7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pre-set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engine parameters, e.g. engine load, engine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具有:内燃机;加压输送部,其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该冷却液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阀部,多个热交换器并行地与该阀部连接;废热回收器,其利用冷却液从所述内燃机的排气中对热量进行回收;第1循环回路,其包含所述加压输送部、所述阀部及所述废热回收器;以及第2循环回路,其包含所述加压输送部及所述废热回收器。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背景技术
在JP2007-218115A中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发动机,其在暖机时使冷却液间歇性地流通。
发明内容
在具有循环回路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中,能够利用阀部使废热回收器中的冷却液停止流通,其中,该循环回路包含:加压输送部,其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阀部,多个热交换器并行地与该阀部连接;以及废热回收器,其利用冷却液从内燃机的排气中对热量进行回收。
然而,在该情况下,在以上述方式使冷却液停止流通的状态下,在废热回收器中冷却液会过度地升温,冷却液发生沸腾,其结果,有时在冷却液中发生气泡。并且,所发生的气泡有时引起加压输送部的加压输送不良。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冷却回路,该内燃机的冷却回路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发生的气泡引起在加压输送部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具有:内燃机;加压输送部,其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该冷却液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阀部,多个热交换器并行地与该阀部连接;废热回收器,其利用冷却液从所述内燃机的排气中对热量进行回收;第1循环回路,其包含所述加压输送部、所述阀部及所述废热回收器;以及第2循环回路,其包含所述加压输送部及所述废热回收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废热回收器的图。
图3是表示多控制阀的图。
图4是表示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的对比例的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表示多控制阀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废热回收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几个附图中标注的同一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对应的结构。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1的概略结构图。下面,将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称为冷却回路。冷却回路1具有泵2、内燃机3、EGR阀4、多控制阀5、废热回收器(EHRS)6、加热芯7、EGR冷却器8、油冷却器9、散热器(radiator)10、节流孔11、和连接通路20。沿连接通路20的箭头表示对内燃机3进行冷却的冷却液的流动。冷却回路1使冷却液进行循环。能够应用防冻液作为冷却液。
泵2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能够应用利用内燃机3的动力进行驱动的机械式的泵作为泵2。泵2具有冷却液流入部21。冷却液流入部21设置于泵2的壳体。在图1中,为了便于进行说明,将冷却液流入部21示于从泵2分离的位置。冷却液流入部21也可以不是泵2的一部分。
内燃机3是利用冷却液进行冷却的水冷式的内燃机。在内燃机3设置使冷却液进行流通的冷却通路。EGR阀4对从内燃机3的排气***回流至吸气***的排气、即EGR气体的流量进行调整。节流孔11构成对所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节流的节流部。
多控制阀5对多个热交换器各自的冷却液的流通状态进行变更。下面,将多控制阀称为MCV。作为多个热交换器,加热芯7、油冷却器9以及散热器10并行地与MCV 5连接。加热芯7经由废热回收器6与MCV 5连接。以上述方式,并行地与MCV 5连接的多个热交换器各自经由其他结构与MCV 5连接即可。
废热回收器6利用冷却液从内燃机3的排气中对热量进行回收。为此,废热回收器6通过在内燃机3的排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内燃机3的废热进行回收。废热回收器6被设置于内燃机3的排气通路。
加热芯7利用来自冷却液的散热对搭载内燃机3的车辆的车室内的制暖所利用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芯7通过在该空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该空气进行加热。EGR冷却器8通过在冷却液和EGR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EGR气体进行冷却。EGR冷却器8与EGR阀4一起被设置于内燃机3的排气回流通路。
油冷却器9利用向冷却液的散热对变速器的润滑油进行冷却,该变速器对内燃机3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油冷却器9通过在润滑油和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润滑油进行冷却。能够应用无级变速器作为变速器。变速器也可以是自动变速器或手动变速器。
散热器10使冷却液进行散热。具体地说,散热器10通过在冷却液和作为送风、行驶风而送入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冷却液进行散热。
连接通路20形成循环回路C11及循环回路C12。循环回路C11是包含泵2、MCV 5及废热回收器6在内的循环回路。循环回路C12是包含泵2及废热回收器6在内的循环回路。
循环回路C11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MCV 5、废热回收器6、加热芯7及EGR冷却器8中进行循环。MCV 5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上游。具体地说,MCV 5被配置于内燃机3及废热回收器6间。加热芯7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下游。具体地说,加热芯7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及冷却液流入部21间。
循环回路C12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节流孔11、废热回收器6、加热芯7及EGR冷却器8中进行循环。循环回路C12在泵2正在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的状态下使冷却液进行循环。因此,循环回路C12在泵2正在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的状态下使冷却液在废热回收器6中进行流通。
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的上游与循环回路C11汇合。具体地说,循环回路C12在MCV 5及废热回收器6间与循环回路C11汇合。循环回路C12在MCV 5的上游从循环回路C11进行分支。具体地说,循环回路C12在泵2及MCV 5间从循环回路C11进行分支。更具体地说,循环回路C12在内燃机3及MCV 5间从循环回路C11进行分支。
节流孔11使经由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比经由循环回路C11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少。节流孔11被设置于循环回路C12中未与循环回路C11共用的部分。
连接通路20还形成循环回路C13、循环回路C14以及循环回路C15。循环回路C13是包含泵2及EGR阀4在内的循环回路。循环回路C14是包含泵2及油冷却器9在内的循环回路。循环回路C15是包含泵2及散热器10在内的循环回路。
循环回路C13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EGR阀4及EGR冷却器8中进行循环。循环回路C14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MCV 5及油冷却器9中进行循环。循环回路C15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MCV 5及散热器10中进行循环。
在上述冷却回路1中,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在MCV 5彼此进行分支,在冷却液流入部21彼此汇合。
图2是表示废热回收器6的图。废热回收器6具有在排气和冷却液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61。热交换部61被设置于废热回收器6内。在热交换部61中,排气及冷却液如箭头所示那样进行流通。废热回收器6是作为经由热交换部61使所流入的排气进行流通的无旁通型废热回收器而构成的。循环回路C12与循环回路C11共用热交换部61。
图3是表示MCV 5的图。MCV 5是旋转阀,具有:多个开口部即开口部51、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旋转阀体55;框体56;旁通通路57;以及减压安全阀58。
开口部51与内燃机3连接。开口部52与加热芯7连接,开口部53与油冷却器9连接,开口部54与散热器10连接。具体地说,开口部52经由废热回收器6与加热芯7连接。
开口部51是作为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的汇合目标或者分支源头的开口部。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与加热芯7、油冷却器9及散热器10相对应。开口部51、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被设置于框体56。框体56具有筒状的形状。
旋转阀体55被收容于框体56。旋转阀体55通过旋转动作对开口部51、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进行开闭。旋转阀体55由对旋转阀体55进行驱动的致动器进行驱动。能够应用步进电动机作为该致动器。
旁通通路57是绕过旋转阀体55的通路,旋转阀体55设置为,在将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隔断后的状态下,将开口部51及开口部54连通。此外,旁通通路57也可以取代将开口部51和开口部54连通而将框体56中不与旋转阀体55接触的部位和开口部54连通。
减压安全阀58被设置于旁通通路57。减压安全阀58与产生作用的冷却液的压力相应地进行开闭。能够使用如下压力差阀作为减压安全阀58,即,在冷却液的前后压力差大于或等于设定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开阀,在冷却液的前后压力差比设定压力小的情况下进行闭阀。
MCV 5与旋转阀体55的旋转位置相应地具有在下面说明的多个开阀模式。
第1开阀模式是将包含循环路径C11在内且经由MCV 5的全部循环回路、即这里的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隔断的模式。在第1开阀模式下,将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隔断。作为其他例子,在第1开阀模式下,还能够将开口部51隔断。此外,所谓开阀模式,包含以上述方式将经由MCV 5的全部循环回路隔断的情况。
第2开阀模式是使冷却液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以及散热器10中的加热芯7进行流通的模式。第3开阀模式是使冷却液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以及散热器10中的加热芯7及油冷却器9中进行流通的模式。第4开阀模式是使冷却液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以及散热器10中进行流通的模式。在第2至第4开阀模式下,能够选择性地使冷却液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及散热器10中的至少任意者中进行流通。
第5开阀模式是使冷却液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以及散热器10中的散热器10中进行流通的模式。第5开阀模式包含选择性地使冷却液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及散热器10中的散热器10中进行流通的情况、和在选择了第1开阀模式时减压安全阀58开阀后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第5开阀模式使冷却液仅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以及散热器10中的散热器10中进行流通。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的主要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作为冷却回路1的对比例的冷却回路1’的图。与冷却回路1相比,冷却回路1’不具有节流孔11及循环回路C12。在上述冷却回路1′中,能够利用MCV 5使冷却液停止向废热回收器6流通。在利用例如第1开阀模式将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隔断、促进内燃机暖机的情况下,MCV 5使冷却液停止向废热回收器6流通。
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MCV 5将经由MCV 5的全部循环回路、即这里的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隔断,从而在内燃机3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减少。结果,促进了内燃机暖机。在该情况下,防止散热器10处的冷却液的散热的情况也促进内燃机暖机。
然而,在冷却回路1’中,在像上述那样使冷却液停止向废热回收器6流通的状态下,在废热回收器6中冷却液会过度地升温,引起冷却液的沸腾,其结果,有时在冷却液中发生气泡。
例如在利用MCV 5将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隔断的上述状态下,在使内燃机3的排气大量地流入至废热回收器6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上述状况。另外,在上述状态下由于固接等机械故障或者电气、控制的故障而变得不能对MCV 5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可能发生上述状况。并且,如果在冷却液中发生气泡,则所发生的气泡可能引起泵2的加压输送不良。
鉴于上述情况,冷却回路1具有内燃机3、泵2、MCV 5、废热回收器6、循环回路C11、和循环回路C12。
上述结构的冷却回路1在MCV 5将循环回路C11隔断的状态下,即使在废热回收器6发生气泡,也能够确保不会引起泵2加压输送不良的流量、即最低流量,并且利用循环回路C12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因此,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对于上述结构的冷却回路1,在循环回路C12在泵2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的状态下使冷却液进行循环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上述作用效果。
在冷却回路1中,MCV 5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上游。另外,循环回路C12在MCV 5的上游从循环回路C11进行分支,在循环回路C11中MCV 5的下游、且废热回收器6的上游(即、MCV 5和废热回收器6之间)与循环回路C11汇合。对于冷却回路1,在是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MCV 5将循环回路C11隔断的状态下,能够确保最低流量,并且利用循环回路C12对冷却液进行循环。结果,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在冷却回路1中,经由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比经由循环回路C11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少。其原因在于,如果能够确保最低流量,则能够防止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对于冷却回路1,在是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实现第1开阀模式、第5开阀模式,而不进行大幅度的构造变更、控制变更,并且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在冷却回路1中,并行地与MCV 5连接的多个热交换器包含加热芯7,循环回路C11包含加热芯7。上述结构的冷却回路1能够进一步改善加热芯7。对于上述结构的冷却回路1,具体地说,在是加热芯7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下游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车室内的制暖所利用的空气的加热辅助。
在冷却回路1中,MCV 5具有第1开阀模式。考虑到使用冷却回路1’如前述那样在冷却液中发生气泡的情况,冷却回路1适合于上述结构的情况。
在冷却回路1中,并行地与MCV 5连接的多个热交换器包含加热芯7、油冷却器9、和散热器10。并且,MCV 5还具有第2开阀模式、第3开阀模式及第4开阀模式。对于冷却回路1,在是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在冷却液的温度高的情况下,选择第5开阀模式。另外,在选择了第1开阀模式时在MCV 5发生了机械故障或者电气、控制的故障的情况下,通过作为故障安全模式而打开减压安全阀58,从而选择第5开阀模式。并且,在以上述方式选择包含故障安全模式在内的第5开阀模式时,冷却液的温度高,在废热回收器6中变得容易发生气泡。鉴于上述情况,冷却回路1适合于MCV 5还具有第5开阀模式的情况。
在冷却回路1中,废热回收器6是作为无旁通型废热回收器而构成的。在该情况下,流入至废热回收器6的排气在热交换部61中流通。结果,在机器运转状态是高旋转高负载的情况下,由于大量的排气,冷却液变得容易过度地升温。因此,在废热回收器6中变得容易发生气泡。因此,冷却回路1适合于废热回收器6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情况。
经由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能够设定为泵2所喷吐出的冷却液的流量的1/30至1/10的范围内。具体地说,在冷却回路1中,在内燃机3的旋转速度为1,000rpm至2,000rpm的情况下,泵2所喷吐出的冷却液的流量为10L/min左右。并且,在泵2所喷吐出的冷却液的流量为10L/min的情况下,能够将经由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设定为0.3L/min至1L/min的范围内。
由此,即使在选择了例如与故障安全模式相对应的第5开阀模式时所设定的内燃机3的输出限制下,也能够使流入至泵2的冷却液所包含的气泡的比例,比使得泵2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0.5%低。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的概略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通路20形成如下循环回路C11及循环回路C12。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回路C12兼作为循环回路C13。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形成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循环回路C11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MCV 5、加热芯7、废热回收器6及EGR冷却器8中进行循环。因此,加热芯7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上游。具体地说,加热芯7被配置于MCV 5及废热回收器6间。循环回路C12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EGR阀4、废热回收器6及EGR冷却器8中进行循环。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不具有节流孔11。取而代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中,循环回路C12中不与循环回路C11共用的部分的连接通路2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以下述方式构成。即,构成为,经由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比经由循环回路C11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少。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回路1主要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在MCV 5将循环回路C11隔断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最低流量,并且利用循环回路C12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因此,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芯7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上游。并且,上述结构的冷却回路1也能够改善加热芯7。具体地说,在冷却回路1是上述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在加热芯7滞留而热交换效率下降。
冷却回路1还能够取代具有节流孔11,而对如上述那样经由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设定。
(第3实施方式)
图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的概略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燃机3具有冷却液流出部31。在图6中,为了便于进行说明,将冷却液流出部31示于从内燃机3分离的位置。冷却液流出部31也可以不是内燃机3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泵2没有使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彼此汇合的冷却液流入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MCV 5配置为,从入口侧与泵2连接。冷却回路1不具有节流孔11这一点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通路20形成如下的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2、循环回路C14以及循环回路C15。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回路C12兼作为循环回路C13。
循环回路C11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废热回收器6、加热芯7、EGR冷却器8及MCV 5中进行循环。因此,MCV 5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下游。循环回路C12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废热回收器6、加热芯7、EGR阀4中进行循环。
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的下游从循环回路C11进行分支。具体地说,循环回路C12在废热回收器6及MCV 5间从循环回路C11进行分支。循环回路C12在MCV 5的下游与循环回路C11汇合。具体地说,循环回路C12在MCV 5及泵2间与循环回路C11汇合。
循环回路C14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油冷却器9及MCV5中进行循环。循环回路C15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散热器10及MCV 5中进行循环。
在上述冷却回路1中,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在冷却液流出部31彼此进行分支,在MCV 5彼此汇合。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回路1的主要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中,MCV 5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下游。另外,循环回路C12在循环回路C11中废热回收器6的下游、且MCV 5的上游(即、废热回收器6和MCV 5之间)从循环回路C11进行分支,在MCV 5的下游与循环回路C11汇合。对于冷却回路1,在是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MCV 5将循环回路C11隔断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最低流量,并且利用循环回路C12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因此,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第4实施方式)
图7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的概略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MCV 5在循环回路C11中被配置于废热回收器6的上游。在本实施方式中,废热回收器6被配置于油冷却器9的上游。具体地说,废热回收器6被配置于MCV 5及油冷却器9间。冷却回路1不具有节流孔11这一点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通路20形成如下的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2及循环回路C16。循环回路C11兼作为循环回路C14。循环回路C13及循环回路C15形成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循环回路C11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MCV 5、废热回收器6及油冷却器9中进行循环。循环回路C12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废热回收器6及油冷却器9中进行循环。因此,循环回路C11及循环回路C12包含油冷却器9。循环回路C16是包含加热芯7在内的循环回路。循环回路C16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MCV 5、加热芯7及EGR冷却器8中进行循环。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冷却回路1中,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5及循环回路C16在MCV 5彼此进行分支,在冷却液流入部21彼此汇合。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回路1的主要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在MCV 5将循环回路C11隔断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最低流量,并且利用循环回路C12对冷却液进行循环。因此,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中,并行地与MCV 5连接的多个热交换器包含油冷却器9。另外,循环回路C11及循环回路C12包含油冷却器9,并且废热回收器6被配置于油冷却器9的上游。上述结构的冷却回路1能够将由废热回收器6所回收的热量利用来由油冷却器9对润滑油进行加热。因此,还能够实现对内燃机3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的变速器的暖机。具体地说,冷却回路1通过进行变速器的暖机,从而能够改善内燃机3的燃油消耗。
(第5实施方式)
图8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回路1的概略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通路20形成下述的循环回路C12。循环回路C11、循环回路C13、循环回路C14及循环回路C15形成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冷却回路1不具有节流孔11这一点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回路C12使冷却液依次在泵2、内燃机3、MCV 5、废热回收器6、加热芯7及EGR冷却器8中进行循环。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循环回路C12除废热回收器6以外还包含MCV 5。另外,经由开口部54使冷却液进行流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MCV 5作为多个开阀模式而具有第2开阀模式、第3开阀模式、第4开阀模式以及第5开阀模式,另一方面,不具有第1开阀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第5开阀模式使冷却液选择性地在加热芯7、油冷却器9及散热器10中的散热器10中进行流通的情况下,经由循环回路C12使冷却液也在加热芯7中进行流通。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回路1的主要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回路1以上述方式构成。结果,在选择了包含故障安全模式在内的第5开阀模式时,能够确保最低流量,并且经由循环回路C12使冷却液进行循环。因此,对于上述结构的冷却回路1,在选择了包含故障安全模式在内的第5开阀模式时,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不过表示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废热回收器6和并行地与MCV 5连接的多个热交换器中的任意者串联连接的情况。但是,废热回收器6也可以不与多个热交换器中的任意者串联连接。即,废热回收器6也可以在循环回路C11中作为热交换器而单独设置。
如图9所示,MCV 5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多个电磁阀、即电磁阀591至电磁阀593。对于图9所示的MCV 5,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MCV 5相比,取代旋转阀体55而具有电磁阀591至电磁阀593,以与前述的第1至第5开阀模式相对应的方式分别对开闭进行控制。电磁阀591至电磁阀593分别设置于开口部52、开口部53及开口部54。还能够将多个热交换器与上述MCV5并联连接。
如图10所示,还能够应用还具有旁通通路62、和旁通阀63的旁通型废热回收器作为废热回收器6,该旁通通路62绕开交换部61,该旁通阀63对旁通通路62进行连通、隔断。能够应用在将旁通通路62隔断的情况下使排气在热交换部61中进行流通的阀作为旁通阀63。
在该情况下,在冷却回路1例如在旁通阀63将旁通通路62隔断的状态下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废热回收器6所发生的气泡引起在泵2发生加压输送不良的情况。

Claims (12)

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具有:
内燃机;
加压输送部,其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该冷却液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
阀部,多个热交换器并行地与该阀部连接;
废热回收器,其利用冷却液从所述内燃机的排气中对热量进行回收;
第1循环回路,其包含所述加压输送部、所述阀部及所述废热回收器;以及
第2循环回路,其包含所述加压输送部及所述废热回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阀部在所述第1循环回路中被配置于所述废热回收器的上游,
所述第2循环回路在所述阀部的上游从所述第1循环回路进行分支,在所述废热回收器的上游与所述第1循环回路汇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阀部在所述第1循环回路中被配置于所述废热回收器的下游,
所述第2循环回路在所述废热回收器的下游从所述第1循环回路进行分支,在所述阀部的下游与所述第1循环回路汇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经由所述第2循环回路在所述废热回收器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比经由所述第1循环回路在所述废热回收器中流通的冷却液的流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包含加热器,该加热器利用来自冷却液的散热对搭载所述内燃机的车辆的车室内的制暖所利用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第1循环回路还包含所述加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包含冷却器,该冷却器利用向冷却液的散热对变速器的润滑油进行冷却,该变速器对所述内燃机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
所述第1循环回路及所述第2循环回路还包含所述冷却器,并且所述废热回收器被配置于所述冷却器的上游。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阀部具有开阀模式,该开阀模式将包含所述第1循环回路在内且经由所述阀部的全部循环回路隔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包含:
加热器,其利用来自冷却液的散热对搭载所述内燃机的车辆的车室内的制暖所利用的空气进行加热;
冷却器,其利用向冷却液的散热对变速器的润滑油进行冷却,该变速器对所述内燃机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以及
散热器,其进行冷却液的散热,
所述阀部还具有:
使冷却液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加热器中进行流通的开阀模式;
使冷却液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加热器及所述冷却器中进行流通的开阀模式;以及
使冷却液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加热器、所述冷却器及所述散热器中进行流通的开阀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阀部还具有使冷却液仅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所述散热器中进行流通的开阀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第2循环回路还包含所述阀部,并且经由所述阀部的开口部、且使冷却液在所述散热器中流通的开口部而使冷却液进行流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废热回收器具有热交换部,该热交换部在排气和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
所述废热回收器是作为使所流入的排气经由所述热交换部进行流通的无旁通型废热回收器而构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回路,其中,
所述第2循环回路在所述加压输送部正在对冷却液进行加压输送的状态下使冷却液进行循环。
CN201480079027.2A 2014-05-23 2014-05-23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Active CN106414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3729 WO2015177930A1 (ja) 2014-05-23 2014-05-23 内燃機関の冷却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941A true CN106414941A (zh) 2017-02-15
CN106414941B CN106414941B (zh) 2019-08-23

Family

ID=54553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027.2A Active CN106414941B (zh) 2014-05-23 2014-05-23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0938B2 (zh)
EP (1) EP3147473B1 (zh)
JP (1) JP6269825B2 (zh)
CN (1) CN106414941B (zh)
RU (1) RU2647349C1 (zh)
WO (1) WO201517793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6313A (zh) * 2017-07-20 2017-10-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辆冷却***的流量控制结构
CN108953029A (zh) * 2017-05-18 2018-12-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09228817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的控制装置
CN110206628A (zh) * 2019-06-17 2019-09-06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热交换器水流声异响消除的结构设计
CN110219725A (zh) * 2018-03-01 2019-09-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废气热回收能量提取策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6411B2 (ja) * 2015-04-03 2018-09-0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80019410A (ko) * 2016-08-16 2018-02-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각수 제어밸브 유닛을 갖는 엔진시스템
KR102019321B1 (ko) * 2017-12-19 2019-09-09 현대자동차(주) 유량제어밸브의 제어방법
US11059351B2 (en) * 2018-04-25 2021-07-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passenger cabin with combin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 machine waste heat
JP6856676B2 (ja) * 2019-01-11 2021-04-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蓄熱放熱装置
JP7081515B2 (ja) * 2019-01-31 2022-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KR20210049491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0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4A (ko) *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3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2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CN111022172B (zh) * 2019-11-28 2022-07-01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球阀式集成热管理模块
KR20210096853A (ko) * 2020-01-29 2021-08-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2포트 방식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이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제어 방법
JP2022175443A (ja) * 2021-05-13 2022-11-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0266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制御装置
US20120111003A1 (en) * 2008-08-26 2012-05-10 Sanden Corporation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12184754A (ja) * 2011-03-08 2012-09-27 Toyota Motor Corp 冷却装置
CN102741519A (zh) * 2009-09-08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冷却装置
JP2013024110A (ja) * 2011-07-20 2013-02-04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US20130213322A1 (en) * 2011-07-20 2013-08-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oling device
US20130213324A1 (en) * 2010-11-11 2013-08-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olant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CN103775252A (zh) * 2014-01-22 2014-05-0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柴油机egr***智能冷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456621A1 (ru) * 1987-02-09 1989-02-07 Николаевский Корабле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Адм.С.О.Макарова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 поршневого двигател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
SU1495464A1 (ru) * 1987-07-03 1989-07-23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Тепловоз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 двигател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
JP2002371848A (ja) * 2001-06-13 2002-12-26 Aisan Ind Co Ltd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4682863B2 (ja) 2006-02-14 2011-05-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4924083B2 (ja) 2007-02-20 2012-04-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熱回収装置
JP2008291690A (ja) * 2007-05-23 2008-12-04 Toyota Motor Corp 冷却系システム
US8573163B2 (en) * 2009-10-05 2013-11-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4998537B2 (ja) * 2009-10-15 2012-08-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冷却装置
KR101144078B1 (ko) * 2010-08-26 2012-05-23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열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3046929A1 (ja) * 2011-09-30 2013-04-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廃熱利用装置
US8978596B2 (en) * 2012-06-29 2015-03-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owertrain cooling system with cooling flow modes
JP5623474B2 (ja) 2012-08-13 2014-11-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水制御装置
JP5983187B2 (ja) * 2012-08-28 2016-08-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JP2014070630A (ja) 2012-10-02 2014-04-21 Daimler Ag 車両用廃熱回収システム
WO2014178111A1 (ja) * 2013-04-30 2014-1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水制御装置
JP6264443B2 (ja) * 2014-02-20 2018-01-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冷却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0266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制御装置
US20120111003A1 (en) * 2008-08-26 2012-05-10 Sanden Corporation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741519A (zh) * 2009-09-08 2012-10-1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冷却装置
US20130213324A1 (en) * 2010-11-11 2013-08-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olant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JP2012184754A (ja) * 2011-03-08 2012-09-27 Toyota Motor Corp 冷却装置
JP2013024110A (ja) * 2011-07-20 2013-02-04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US20130213322A1 (en) * 2011-07-20 2013-08-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oling device
CN103775252A (zh) * 2014-01-22 2014-05-07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增压柴油机egr***智能冷却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3029A (zh) * 2017-05-18 2018-12-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温度管理方法
CN109228817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热交换***的控制装置
CN107246313A (zh) * 2017-07-20 2017-10-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辆冷却***的流量控制结构
CN110219725A (zh) * 2018-03-01 2019-09-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废气热回收能量提取策略
CN110219725B (zh) * 2018-03-01 2021-08-3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废气热回收能量提取策略
CN110206628A (zh) * 2019-06-17 2019-09-06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热交换器水流声异响消除的结构设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50938B2 (en) 2019-10-22
US20170184008A1 (en) 2017-06-29
CN106414941B (zh) 2019-08-23
EP3147473A4 (en) 2017-07-26
EP3147473B1 (en) 2022-06-29
JPWO2015177930A1 (ja) 2017-04-20
WO2015177930A1 (ja) 2015-11-26
EP3147473A1 (en) 2017-03-29
JP6269825B2 (ja) 2018-01-31
RU2647349C1 (ru) 2018-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4941A (zh)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CN205477882U (zh) 冷却循环装置
US11401837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eat transfer i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CN105121826B (zh) 用于利用气体再循环回路上的两个热交换器从内燃发动机的排放气体回收热量的***
US20090078220A1 (en) Cooling System with Isolated Cooling Circuits
CN105626222B (zh) 用于车辆特别是用于商用车辆的冷却***
CN1944979B (zh) 内燃机的冷却***
CN102733929B (zh) 用于冷却涡轮增压器的***和方法
US10208719B2 (en) Device for the thermal management of engine intake air
SE1451342A1 (sv) Värmeanläggning
CN104420971A (zh) 变速器机油的温度控制布置以及用于控制变速器机油的温度的方法
CN107662696B (zh) 用于操作船舶的冷却***的方法
CN103712482A (zh) 热交换器
CN114206639B (zh) 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
CN111231619A (zh) 车辆热管理***和车辆
JP2010526252A (ja) 内燃機関冷却装置
KR20150094775A (ko) 엔진 흡기 열관리 장치 및 관련된 열관리 방법
CN109139223A (zh) 一种双循环发动机高低温冷却***
CN205001290U (zh) 自动电控型油路自主选择散热***装置
KR101821963B1 (ko) 엔진 배기 가스 재순환 회로용 냉각 장치
CN204572166U (zh) 汽车换热***及包括其的汽车
JP6499326B2 (ja) 排気熱回収装置
CN205001484U (zh) 油路自主选择散热***装置
CN102971518B (zh) 冷却***
CN218953419U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水循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