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5230A -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5230A
CN106305230A CN201610715726.2A CN201610715726A CN106305230A CN 106305230 A CN106305230 A CN 106305230A CN 201610715726 A CN201610715726 A CN 201610715726A CN 106305230 A CN106305230 A CN 106305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ion
powdery mildew
area
pla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157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中坚
王勇
魏富刚
向桂林
余育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SHAN MIAOXIANG SANQ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SHAN MIAOXIANG SAN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SHAN MIAOXIANG SANQ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SHAN MIAOXIANG SAN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157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52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5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52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巡检观察;S2.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S3.生病植株处理;S4.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其中步骤S4所述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的方法为:对隔离区域内进行白粉病防治控制,所述白粉病防治控制包括:防风控制、湿度控制、温度控制、施药防治;其中:所述防风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与隔离区域外不产生气流交流;所述湿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湿度为50‑70%;所述温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温度为10‑20℃;所述施药防治为:对隔离区域内施加杀菌剂进行杀菌控制。本发明降低了三七白粉病的爆发规模,此外,隔离区域划分合理,抑制白粉病的重复爆发,最终农残率降至约为0%。

Description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疫病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材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根、茎、叶、花等部位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行业。由于三七药材在人体的血液***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成为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料药材,其产品剂型极为丰富,在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目录中占了7%,是一种大宗型中药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血液***性疾病发生呈增长的趋势,三七药材的社会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三七白粉病,分布于三七各产区,危害各龄三七植株,主要侵染叶片,也可侵染茎秆、花盘和果实,造成落叶、落花和灰子,并严重阻碍了地下块根的生长速度。据发病程度的不同,三七白粉病可引起5%—30%的经济损失。现有三七白粉病的防治技术主要通过:
1. 冬季清园并剪除病株叶,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深埋,销毁,喷波美1-2度石硫合剂。
2.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降低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 施肥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合理搭配。
4. 发病初期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粉锈宁(500-8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现有技术并不能有效控制住白粉病的爆发和传播,白粉病复发率高,如降低三七种植密度,必然还会导致三七的经济效益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三七白粉病防治复发率高、要求降低种植密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巡检观察。
所述巡检观察的方法为:首先进行2-4日/次的日常巡检,发现白粉病发病植株后做出发病中心位置标记;然后以该发病植株为中心对范围40-60m范围内的所有植株进行检查,并标记出其中的生病植株位置作为发病中心位置。
优选的,首先进行3日/次的日常巡检。
进一步的,步骤S1所述巡检观察的方法还包括:针对被标记的发病中心位置采用1日/次的日常巡检模式。
S2. 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
所述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的方法为:首先根据步骤S1巡检发现的白粉病植株位置划定隔离区域,所述隔离区域不超过10m2;然后使用柔性密封材料对隔离区域内的植株进行全封闭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的方法还包括:以每株生病植株作为中心,范围1m2作为隔离区域,如1m2的隔离范围内还有其他生病植株则以所述其他生病植株作为第二中心外延0.5m2隔离区域,直至隔离区域内没有新的生病植株或隔离区域达到10m2
进一步的,所述使用柔性密封材料对隔离区域内的植株进行全封闭隔离的方法为:首先在划定的隔离区域的边角位置处插放支撑杆;然后使用柔性密封材料围绕支撑杆建立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的隔离棚。
S3. 生病植株处理。
所述生病植株处理的方法为:首先摘除隔离区域内的病叶或生病植株,然后将摘除的病叶或生病植株装载隔离袋中密封后带出种植田地范围外进行深坑掩埋或焚烧处理。
优选的,所述将摘除的病叶或生病植株装载隔离袋中密封后带出种植田地范围外进行深坑掩埋或焚烧处理的处理位置与种植田地之间的距离为400-800m。
S4. 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
步骤S4所述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的方法为:对隔离区域内进行白粉病防治控制,所述白粉病防治控制包括:防风控制、湿度控制、温度控制、施药防治;其中:
所述防风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与隔离区域外不产生气流交流;所述防风控制的方法为:在隔离棚一侧搭建过渡仓,所述过渡仓一端与隔离棚的出入口连接,所述隔离棚的出入口为密封门/窗;另一端设有过渡仓密封门。此时,工作人员在进出隔离棚时,需要首先进入过渡仓,然后关闭过渡仓门,再开启隔离棚的出入口,如为密封窗,则直接隔窗进行下湿度控制、温度控制和施药防治;如为密封门,则进入隔离区域后首先关闭隔离棚的密封门,然后再进行湿度控制、温度控制和施药防治。
所述湿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湿度为50-70%;通过湿度控制装置实现。
所述温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温度为10-20℃;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实现
所述施药防治为:对隔离区域内施加杀菌剂进行杀菌控制。
优选的,所述杀菌剂为醚菌酯、***酮。其中,醚菌酯的用量为:5000—1万倍;***酮的用量为:8000—1.5万倍。
进一步的,所述醚菌酯、***酮可以单独使用或轮替使用。其中轮替使用可以降低病原菌的抗药性。
进一步的,步骤S4所述白粉病防治控制还包括物理杀菌处理,所述物理杀菌处理方法为:首先在隔离棚外加装带有紫外消毒装置的空气循环***,所述空气循环***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与隔离棚密封连接;然后抽取隔离棚内的空气,通过紫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消毒完成的空气经过去电荷处理后通入隔离棚。
进一步的,于施药处理48小时后进行所述物理杀菌处理;所述物理杀菌处理于第一次施药后每天启动一次2-3小时的循环杀毒;6-8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施药后每2天启动一次2-3小时的循环杀毒。
进一步的,对隔离区域内的三七,若需撒施固体肥料,则对于隔离区内撒肥后清除叶面残留肥料时也应避免使用吹风机,可改用柔软的植物茎叶,如青蒿人工掸落,防止吹风机的强劲气流造成隔离区内的病原菌扩散。
进一步的,所述三七白粉病综合防治方法还包括:S5. 隔离观察。
所述隔离观察为:对隔离区域内进行至少20天的隔离处理和观察,如该隔离区域内的植株没有继续发生白粉病,则可以拆除隔离装置,并进行2-4日/次的日常巡检及日常田间管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本发明采用隔离的方法隔绝了三七白粉病的进一步传播,降低了三七白粉病的爆发规模。同时本发明采用隔离袋运输病叶或生病植株,进一步防止了白粉病在运输过程中向其他区域植株的传播。此外,隔离区域划分合理,不会因为隔离区域太大导致不能有效控制传播范围和交叉传播,减少病害植株对健康植株的影响;也不会因为隔离区域太小导致成本过高。
2. 本发明采用对隔离区域内单独环境控制的方法,抑制了隔离区域内白粉病的病原菌的萌发活性、传播活性及侵染活性,结合施药防治和物理杀菌处理可以有效的灭杀隔离区域内的白粉病病原菌,抑制白粉病的重复爆发,白粉病的重复爆发率将至约0%。
3. 采用本发明技术由于施药量大大降低,因此三七作物的最终农残率降至约为0%。
4. 本发明对三七种植田中的白粉病植株进行了针对性的防治,不用通过降低种植密度的方式防治白粉病,提高了三七种植的经济效益,适用于规模化三七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方法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巡检观察。
所述巡检观察的方法为:首先进行3日/次的日常巡检,发现白粉病发病植株后做出发病中心位置标记;然后以该发病植株为中心对范围40-60m范围内的所有植株进行检查,并标记出其中的生病植株位置作为发病中心位置。针对被标记的发病中心位置采用1日/次的日常巡检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先进行2日/次的日常巡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先进行4日/次的日常巡检。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白粉病来势凶猛,流行速度快,其防治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发病中心,所述发病中心即为发病植株。因此在白粉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提高巡检次数。根据申请人的研究发现,三七白粉病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其病原菌孢子约12-24小时即可萌发并侵染三七植株。在顺风条件下,白粉病病原菌根据种植田内的气流流速大小,其传播范围约为40-60m/天(针对三七正常生长状态下的气流流速),因此日常巡检次数优选为2-4日/次,这样既避免了频繁巡检带来的成本增加,有可以及早发现发病中心。其中,3日/次的日常巡检为最佳日常巡检频次。
S2. 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
所述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的方法为:首先根据步骤S1巡检发现的白粉病植株位置划定隔离区域:以每株生病植株作为中心,范围1m2作为隔离区域,如1m2的隔离范围内还有其他生病植株则以所述其他生病植株作为第二中心外延0.5m2隔离区域,直至隔离区域内没有新的生病植株或隔离区域达到10m2。然后在划定的隔离区域的边角位置处插放支撑杆;最后使用柔性密封材料围绕支撑杆建立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的隔离棚。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气流是白粉病分生孢子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同一三七园中,发病中心的背风面受侵染速度要远大于迎风面,主要就是因为气流传播所致。现有技术仅针对生病植株的主要处理方式为代理病叶或病株后深埋病叶或病株处理,该处理方式并不能有效的防止白粉病孢子的传播,因此,使用现有技术并不能有效控制白粉病爆发范围。此外,由于白粉病孢子之间存在交叉感染,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不能有效抑制白粉病的重复爆发率,采用现有技术白粉病的重复爆发率一般在70%以上。申请人基于上述研究,采用隔离的方式尽可能降低了隔离区域与外部区域之间的气流交流,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白粉病的传播范围,并避免了白粉病孢子的大范围交叉感染。
S3. 生病植株处理。
所述生病植株处理的方法为:首先摘除隔离区域内的病叶或生病植株,然后将摘除的病叶或生病植株装载隔离袋中密封后带出种植田地范围外400-800m进行深坑掩埋或焚烧处理。
处理位置与种植田地过近,可能会导致白粉病孢子的回传,太远则增加处理成本,因此处理位置与种植田地的距离选择400-800m为宜,其中选择500m左右最佳。
S4. 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
步骤S4所述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的方法为:对隔离区域内进行白粉病防治控制,所述白粉病防治控制包括:防风控制、湿度控制、温度控制、施药防治;其中:
所述防风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与隔离区域外不产生气流交流;所述防风控制的方法为:在隔离棚一侧搭建过渡仓,所述过渡仓一端与隔离棚的出入口连接,所述隔离棚的出入口为密封门/窗;另一端设有过渡仓密封门。
所述湿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湿度为50-70%;通过湿度控制装置实现。
所述温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温度为10-20℃;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实现
所述施药防治为:对隔离区域内施加杀菌剂进行杀菌控制。所述杀菌剂为醚菌酯、***酮。其中,所述醚菌酯、***酮轮替使用。轮替使用可以降低病原菌的抗药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施药防治还包括:单独使用醚菌酯或***酮进行药物防治。其中,醚菌酯的用量为:5000—1万倍;***酮的用量为:8000—1.5万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4还包括物理杀菌处理,所述物理杀菌处理为:首先在隔离棚外加装带有紫外消毒装置的空气循环***,所述空气循环***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与隔离棚密封连接;然后抽取隔离棚内的空气,通过紫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消毒完成的空气经过去电荷处理后通入隔离棚。所述物理杀菌处理于施药处理48小时后进行;所述物理杀菌处理于第一次施药后每天启动一次2-3小时的循环杀毒;6-8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施药后每2天启动一次2-3小时的循环杀毒。此时,施药量将为醚菌酯的用量为:1.5-2.5万倍;***酮的用量为:2—3万倍。
三七白粉病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白粉孢霉(Oidium erysiphoides),该病原菌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20%—100%条件下均可萌发。因此,现有技术也包括使用药物对白粉病进行防治,但是由于白粉病孢子极强的适应性和极快的传播性,所以需要使用大量药物进行大范围甚至全范围的施药防治才能起到应有的防治效果,该技术不仅会导致三七种植土壤的毒化,而且很可能会导致三七作物的农残率超标。
申请人研究发现,白粉病孢子对气温敏感,温暖的条件下白粉病最易流行,冬春寒冷季节,基本不发病,日均温20—25℃最有利于白粉菌的繁殖、传播和侵染。此外,白粉病孢子虽然在20%以上湿度条件均可以萌发,但是湿度越高,其萌发活性、侵染活性越低。申请人基于上述研究对隔离区域进行了单独的环境控制,通过环境控制抑制白粉病孢子的生物活性,这样只需施加少量低浓度的药物即可灭杀白粉病孢子,从而实现尽可能降低三七作物农残率的目的。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直接使用现有紫外杀菌技术,即直接照射技术,必然会导致三七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只有采用本发明所述紫外技术才可以在杀菌的同时避免紫外线对三七的伤害。采用本发明所述环境控制结合药物防治方法和物理杀菌处理可以使三七作物针对白粉病的农残率降至约为0%,白粉病的重复爆发率将约0%。
S5. 隔离观察。
所述对隔离观察为:对隔离区域内进行至少20天的隔离处理和观察,如该隔离区域内的植株没有继续发生白粉病,则可以拆除隔离装置,并进行2-4日/次的日常巡检及日常田间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隔离区域内的三七,若需撒施固体肥料,则对于隔离区内撒肥后清除叶面残留肥料时也应避免使用吹风机,可改用柔软的植物茎叶,如青蒿人工掸落,防止吹风机的强劲气流造成隔离区内的病原菌扩散。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隔离的方法隔绝了三七白粉病的进一步传播,降低了三七白粉病的爆发规模。同时本发明采用隔离袋运输病叶或生病植株,进一步防止了白粉病在运输过程中向其他区域植株的传播。此外,隔离区域划分合理,不会因为隔离区域太大导致不能有效控制传播范围和交叉传播,减少病害植株对健康植株的影响;也不会因为隔离区域太小导致成本过高。
2.本发明采用对隔离区域内单独环境控制的方法,抑制了隔离区域内白粉病的病原菌的萌发活性、传播活性及侵染活性,结合施药防治和物理杀菌处理可以有效的灭杀隔离区域内的白粉病病原菌,抑制白粉病的重复爆发,白粉病的重复爆发率将至约0%。
3.采用本发明技术由于施药量大大降低,因此三七作物的最终农残率降至约为0%。
4.本发明对三七种植田中的白粉病植株进行了针对性的防治,不用通过降低种植密度的方式防治白粉病,提高了三七种植的经济效益,适用于规模化三七种植。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方法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Claims (10)

1.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巡检观察;
S2. 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
S3. 生病植株处理;
S4. 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
其中:
步骤S4所述隔离区域内环境控制的方法为:对隔离区域内进行白粉病防治控制,所述白粉病防治控制包括:防风控制、湿度控制、温度控制、施药防治;其中:
所述防风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与隔离区域外不产生气流交流;
所述湿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湿度为50-70%;
所述温度控制为:控制隔离区域内环境温度为10-20℃;
所述施药防治为:对隔离区域内施加杀菌剂进行杀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巡检观察的方法为:首先进行2-4日/次的日常巡检,发现白粉病发病植株后做出发病中心位置标记;然后以该发病植株为中心对范围40-60m范围内的所有植株进行检查,并标记出其中的生病植株位置作为发病中心位置;针对被标记的发病中心位置采用1日/次的日常巡检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的方法为:首先根据步骤S1巡检发现的白粉病植株位置划定隔离区域,所述隔离区域不超过10m2;然后使用柔性密封材料对隔离区域内的植株进行全封闭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白粉病发病中心隔离的方法还包括:以每株生病植株作为中心,范围1m2作为隔离区域,如1m2的隔离范围内还有其他生病植株则以所述其他生病植株作为第二中心外延0.5m2隔离区域,直至隔离区域内没有新的生病植株或隔离区域达到10m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柔性密封材料对隔离区域内的植株进行全封闭隔离的方法为:首先在划定的隔离区域的边角位置处插放支撑杆;然后使用柔性密封材料围绕支撑杆建立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的隔离棚;所述隔离棚一侧面开设具有密封装置的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为出入门A/窗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防风控制的方还包括:在隔离棚的出入口外侧密封连接有过渡仓;所述过渡仓一侧面开设具有密封装置的出入门B;工作人员进入隔离棚时,首先进入过渡仓,然后封闭过渡仓出入门后再进入隔离棚;工作人员离开隔离棚时,首先进入过渡仓,然后封闭隔离棚出入门A/窗A后再离开过渡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生病植株处理的方法为:首先摘除隔离区域内的病叶或生病植株,然后将摘除的病叶或生病植株装载隔离袋中密封后带出种植田地范围外进行深坑掩埋或焚烧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所述白粉病防治控制还包括物理杀菌处理,所述物理杀菌处理方法为:
首先在隔离棚外加装带有紫外消毒装置的空气循环***,所述空气循环***的进气管和出气管与隔离棚密封连接;然后抽取隔离棚内的空气,通过紫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消毒完成的空气经过去电荷处理后通入隔离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施药处理48小时后进行所述物理杀菌处理;所述物理杀菌处理于第一次施药后每天启动一次2-3小时的循环杀毒;6-8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第二次施药后每2天启动一次2-3小时的循环杀毒。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还包括S5. 隔离观察;
所述隔离观察的方法为:对隔离区域内进行至少20天的隔离处理和观察,如该隔离区域内的植株没有继续发生白粉病,则可以拆除隔离装置,恢复为正常植株的日常巡检及日常田间管理。
CN201610715726.2A 2016-08-25 2016-08-25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Pending CN1063052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5726.2A CN106305230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5726.2A CN106305230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5230A true CN106305230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90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15726.2A Pending CN106305230A (zh) 2016-08-25 2016-08-25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5230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981A (zh) * 2013-10-29 2014-02-26 青岛东颐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白粉病防治的复配药物组合物的使用方法
CN105010011A (zh) * 2015-06-30 2015-11-04 云南天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981A (zh) * 2013-10-29 2014-02-26 青岛东颐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白粉病防治的复配药物组合物的使用方法
CN105010011A (zh) * 2015-06-30 2015-11-04 云南天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光泉: "三七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云南农业科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5001B (zh) 设施草莓病虫害的有机防控方法
CN1969636B (zh) 一种复方植物源农用杀菌剂及生产方法
CN111418418A (zh) 一种绿色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CN103583108B (zh) 三七育苗方法
CN104969803B (zh) 一种控制香蕉枯萎病在园际间传播的栽培方法
CN109041639A (zh) 一种臭氧水应用于冬春茬大棚黄瓜的绿色种植方法
CN107810950A (zh) 一种八角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CN107788099A (zh) 一种鲜食天麻的复合保鲜方法
CN105557562B (zh) 一种用于蜂箱内部气体的采集装置
CN106718735A (zh) 一种在树上种植铁皮石斛的方法
CN102813107A (zh) 一种松花粉灭菌干燥方法
CN104272986A (zh) 一种植物成苗脱毒灭菌的方法
CN103828657B (zh) 一种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CN106912282A (zh) 党参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CN106305230A (zh) 三七白粉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CN109220675A (zh) 一种微生物组合以及无农药种植韭菜的方法
CN104396680A (zh) 一种葡萄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CN106376312A (zh) 三七生长环境调控方法
CN106165617A (zh) 一种提高西瓜嫁接成活率的方法
CN105961042A (zh) 一种多砧木嫁接西瓜方法
CN108849756B (zh) 一种蓟马昆虫的饲养环境控制方法
CN106342920A (zh) 三七病虫害无农残药剂防治方法
CN106034605A (zh) 一种田七叶子发黄的防控处理方法
CN111616012A (zh) 一种扁豆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CN202526633U (zh) 一种温室空气杀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