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0618A -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0618A
CN104930618A CN201510275454.4A CN201510275454A CN104930618A CN 104930618 A CN104930618 A CN 104930618A CN 201510275454 A CN201510275454 A CN 201510275454A CN 104930618 A CN104930618 A CN 104930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port
heat exchanger
ai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54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0618B (zh
Inventor
韩宇
李金波
陈明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754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06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0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0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0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0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壳体、压缩机、六通阀、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六通阀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六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和第六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五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三阀口和第六阀口中的另一个与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与第四阀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二控制阀和第二节流元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可满足在制冷、制热和化霜模式之间切换,且化霜模式下空调器可持续制热,有效地提高了制热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器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产品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冷暖型空调器在冬天使用过程中,室外换热器由于温度低会出现结霜等现象,而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化霜技术大多是空调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当外机结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将空调器切换到制冷循环,即室外机作为冷凝器,室内机作为蒸发器对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这样实际是吸收了室内环境的热量用于室外换热器的除霜,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可满足在制冷、制热和化霜模式之间切换,且化霜模式下空调器可持续制热。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壳体,所述室外机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回风口;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六通阀,所述六通阀设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所述六通阀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六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和第六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设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阀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二控制阀和第二节流元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可满足在制冷、制热和化霜模式之间切换,且化霜模式下空调器可持续制热,有效地提高了制热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回风口,每个所述回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回风口的挡风板。
具体地,所述六通阀包括:主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壳体、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和环形的分隔板,所述主阀壳体上设有第一阀口至第六阀口,所述分隔板设在所述主阀壳体内,所述分隔板具有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主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主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阀芯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阀壳体和所述分隔板限定出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芯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阀壳体和所述分隔板限定出第三阀腔和第四阀腔,所述第一阀芯还与所述主阀壳体限定出第五阀腔,所述第二阀芯还与所述主阀壳体限定出第六阀腔,所述主阀壳体内的其余空间限定出第七阀腔;
所述第五阀腔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一阀芯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五阀腔与第三阀口和第六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六阀腔与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移动以使得所述第六阀腔与第四阀口和第二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
第一导阀,所述第一导阀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线圈、第一移动件和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移动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相连,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一连通空间,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其余空间间隔开,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其余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一移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一复位件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复位以使得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阀腔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四阀腔连通;
第二导阀,所述第二导阀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线圈、第二移动件和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五接口至第八接口,所述第二移动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相连,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二连通空间,所述第二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其余空间间隔开,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其余空间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二移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七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二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二移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连通空间与所述第八接口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所述第八接口与第二阀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移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位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移动件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阀被构造成处于常开状态。
具体地,所述第二控制阀被构造成处于常闭状态。
具体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毛细管。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为上述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如下:
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在所述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第一控制阀通电闭合,第二控制阀通电导通,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条件一、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1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一预定值T11,且第一温度T1与第一预定差值BT1之和小于或等于T10,且第三温度T3>第三预定值T33,其中第一温度T1为第一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二温度T2为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三温度T3为空调器室外机内的环境温度,所述T10为空调器制热运行且压缩机启动持续运行m1分钟后到m2分钟内的T1的最小值;
条件二、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2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四预定值T12,第三温度T3>第五预定值T34,且持续m3分钟;
条件三、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3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六预定值T13,第三温度T3>第七预定值T35;
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在所述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第一控制阀通电闭合,第二控制阀通电导通,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条件四、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4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一设定值T21,且第二温度T2与第二设定差值BT2之和小于或等于T20,且第三温度T3>第三设定值T331,其中所述T20为空调器制热运行且压缩机启动持续运行m1分钟后到m2分钟内的T2的最小值;
条件五、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5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四设定值T22,第三温度T3>第五设定值T341,且持续m31分钟;
条件六、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6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六设定值T23,第三温度T3>第七设定值T351;
其中当同时满足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和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首先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后再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
在空调器运行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或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当检测到满足退出条件时,退出化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的化霜过程中,可以使室内换热器持续向室内散热,从而保证了化霜过程中室内机的持续制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空调器制热功能时的舒适性,同时通过检测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温度,并将其与预定值进行比较以判定是否进行除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除霜,避免空调器在无霜情况进行除霜而浪费能量,保证了实现有霜除霜的目的。
具体地,在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时,所述退出条件为:检测到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值、检测到T1高于第二设定温度值且持续第一预定时间或者检测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
在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所述退出条件为:检测到T2高于第三设定温度值、检测到T2高于第四设定温度值且持续第二预定时间或者检测对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值大于所述第四设定温度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六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制冷时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制热时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时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时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的一个具体控制方法;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的一个具体控制方法。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
六通阀100;
主阀壳体11;第一阀口111;第二阀口112;第三阀口113;第四阀口114;第五阀口115;第六阀口116;
第一阀芯12;
第二阀芯13;
分隔板14;
第一阀腔151;第二阀腔152;第三阀腔153;第四阀腔154;第五阀腔155;第六阀腔156;第七阀腔157;
第一壳体21;第一接口211;第二接口212;第三接口213;第四接口214;
第一线圈22;
第一移动件23;
第一复位件24;
第一连通空间25;
第二壳体31;第五接口311;第六接口312;第七接口313;第八接口314;
第二线圈32;
第二移动件33;
第二复位件34;
第二连通空间35;
压缩机200;排气口201;回气口202;
第一室外换热器300;
第二室外换热器400;
第一控制阀502;第一节流元件501;
室内换热器600;
第二控制阀701;第二节流元件702;
第一挡风板801;第二挡风板8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
参考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室外机壳体(图中未示出)、压缩机200、六通阀100、第一室外换热器300、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室内换热器600、第一控制阀502、第一节流元件501、第二控制阀701和第二节流元件702。
室外机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回风口,从而可使得室外机壳体内的空间形成循环气流,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在室外机壳体的内部空间经过充分的换热后,会从回风口流出,保证了空调器1000高效地运行。
压缩机200设在室外机壳体内,可对压缩机200起到一定地保护作用,且便于空调器1000的安装,减少占用空间,参考图1所示,压缩机200具有排气口201和回气口202,压缩机200工作时从排气口201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媒经过一系列换热后,最后低温低压的冷媒会从回气口202重新回到压缩机200内,形成冷媒流路的循环。
六通阀100设在室外机壳体内,可对六通阀100起到一定地保护作用,且便于空调器1000的安装,减少占用空间,参考图2所示,六通阀100具有第一阀口111、第二阀口112、第三阀口113、第四阀口114、第五阀口115和第六阀口116,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和第六阀口116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五阀口115与第二阀口112和第四阀口114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三阀口113和第六阀口116中的另一个与第二阀口112和第四阀口114中的另一个连通。
具体而言,在图3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六阀口116连通。
在图4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制热模式下,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三阀口113连通。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化霜模式下,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二阀口112连通,第四阀口114和第三阀口113连通。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化霜模式下,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三阀口113连通。
由此可知,通过在空调器1000内设置六通阀100,可有效地改变冷媒循环的流路,使得空调器1000完成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第一阀口111与排气口201相连,第二阀口112与回气口202相连,具体而言,空调器1000在不同模式下工作时,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1排出的冷媒都会进入第一阀口111,经过一些列的换热工作,经过第二阀口112流入回气口202,最终通过回气口202回到压缩机200内,形成冷媒的循环流路。
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设在室外机壳体内,可对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起到一定地保护作用,且便于空调器1000的安装,减少占用空间。
参考图1所示,第一室外换热器300的第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端口)与第三阀口113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400的第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右端口)与第五阀口115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300的第二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右端口)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的第二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端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阀502和第一节流元件501,具体而言,当第一控制阀502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节流元件501被短接,从而冷媒会通过第一控制阀502流通。当第一控制阀502处于闭合状态时,冷媒会通过第一节流元件501流通达到节流降压的目的。
参考图1所示,室内换热器600的第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左端口)与第六阀口116相连,室内换热器600的第二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右端口)与第四阀口114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二控制阀701和第二节流元件702,具体而言,当第二控制阀701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节流元件702被短接,从而冷媒会通过第二控制阀701流通。当第二控制阀701处于闭合状态时,冷媒会通过第二节流元件702流通达到节流降压的目的。
下面参考图3-图6简要描述空调器100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冷媒的循环流路。
参考图3所示,空调器1000在制冷模式下工作时,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六阀口116连通,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1排出的冷媒从第一阀口111流入,第三阀口113流出,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300进行一定程度的换热,此时第一控制阀502为导通状态,从而通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00换热后的冷媒会通过第一控制阀502直接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在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内经过换热后流入第五阀口115,接着从第四阀口114流出,此时第二控制阀701为闭合状态,从而冷媒会流经第二节流元件702,经过节流降压的冷媒会进入室内换热器600蒸发吸热,达到对室内制冷的目的,之后冷媒会从第六阀口116流入,第二阀口112流出,最终通过回气口202重新进入到压缩机200内。
参考图4所示,空调器1000在制热模式下工作时,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三阀口113连通,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1排出的冷媒从第一阀口111流入,第六阀口116流出,进入到室内换热器600进行一定程度的换热,达到对室内制热的目的,此时第二控制阀701为闭合状态,从而冷媒会流经第二节流元件702,经过节流降压的冷媒会从第四阀口114流入,第五阀口115流出,此时第一控制阀502为导通状态,冷媒会依次通过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和第一室外换热器300蒸发吸热,达到从室外环境吸收热量的目的,之后冷媒会从第三阀口113流入,第二阀口112流出,最终通过回气口202重新进入到压缩机200内。
参考图5所示,空调器1000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化霜模式下工作时,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二阀口112连通,第四阀口114和第三阀口113连通,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1排出的冷媒从第一阀口111流入,第六阀口116流出,进入到室内换热器600进行一定程度的换热,达到对室内制热的目的,此时第二控制阀701为导通状态,从而冷媒通过第二控制阀701直接流入第四阀口114,第三阀口113流出,之后冷媒会流入第一室外换热器300,由于此时的冷媒没有经过第二节流元件702的节流降压,从而冷媒会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内换热放出热量,达到对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化霜的目的,此时第一控制阀502为闭合状态,从第一室外换热器300流出的换热后的冷媒会流经第一节流元件501,节流降压后的冷媒进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400蒸发吸热,达到从室外吸收热量的目的,之后冷媒会从第五阀口115流入,第二阀口112流出,最终通过回气口202重新进入到压缩机200内。由此可知,空调器1000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300进行化霜的同时,仍可不断地对室内制热,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参考图6所示,空调器1000在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化霜模式下工作时,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三阀口113连通,具体而言,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1排出的冷媒从第一阀口111流入,第六阀口116流出,进入到室内换热器600进行一定程度的换热,达到对室内制热的目的,此时第二控制阀701为导通状态,从而冷媒通过第二控制阀701直接流入第四阀口114,第五阀口115流出,之后冷媒会流入第二室外换热器400,由于此时的冷媒没有经过第二节流元件702的节流降压,从而冷媒会在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内换热放出热量,达到对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化霜的目的,此时第一控制阀502为闭合状态,从第二室外换热器400流出的换热后的冷媒会流经第一节流元件501,节流降压后的冷媒进入到第一室外换热器300蒸发吸热,达到从室外吸收热量的目的,之后冷媒会从第三阀口113流入,第二阀口112流出,最终通过回气口202重新进入到压缩机200内。由此可知,空调器1000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400进行化霜的同时,仍可不断地对室内制热,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可满足在制冷、制热和化霜模式之间切换,且化霜模式下空调器1000可持续制热,有效地提高了制热效率,提升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回风口(图中未示出),每个回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回风口的挡风板,也就是说,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对应的回风口处可设置第一挡风板801,在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对应的回风口处可设置第二挡风板802。
具体而言,在图3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制冷工作模式下,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需要通过换热向室外放出热量,从而第一挡风板801和第二挡风板802都打开,也就是说,将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对应的回风口都打开,有效地提高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与室外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在图4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制热工作模式下,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需要通过换热从室外吸收热量,从而第一挡风板801和第二挡风板802都打开,也就是说,将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对应的回风口都打开,有效地提高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00与室外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在图5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化霜模式下工作时,第一室外换热器300放出热量,从而第一挡风板801可关闭回风口,提高第一室外换热器300的化霜效率,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吸收热量,从而第二挡风板802可打开回风口,提高与室外的换热效率。
在图6的示例中,空调器1000在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化霜模式下工作时,第二室外换热器400放出热量,从而第二挡风板802可关闭回风口,提高第二室外换热器400的化霜效率,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吸收热量,从而第一挡风板801可打开回风口,提高与室外的换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六通阀100包括:主阀、第一导阀和第二导阀。
参考图2所示,主阀包括主阀壳体11、第一阀芯12、第二阀芯13和环形的分隔板14,主阀壳体11上设有第一阀口111至第六阀口116,如图2所示,第一阀口111与排气口201相连,第二阀口112与回气口202相连,第三阀口113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00相连,第四阀口114与第一节流元件501相连,第五阀口115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00相连,第六阀口116与室内换热器600相连。
分隔板14设在主阀壳体11内,分隔板14具有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一阀芯12与第一侧壁和主阀壳体11滑动配合,第二阀芯13与第二侧壁和主阀壳体11滑动配合,第二阀芯13的在移动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主阀壳体11和分隔板14限定出第一阀腔151和第二阀腔152,第一阀芯12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主阀壳体11和分隔板14限定出第三阀腔153和第四阀腔154,第一阀芯12还与主阀壳体11限定出第五阀腔155,第二阀芯13还与主阀壳体11限定出第六阀腔156,主阀壳体11内的其余空间限定出第七阀腔157157。
第五阀腔155与第一阀口111相连,第一阀芯12移动以使得第五阀腔155与第三阀口113和第六阀口116中的其中一个连通。具体而言,在图2的示例中,当第三阀腔153为高压、第四阀腔154为低压时,压力作用下,第一阀芯12向左滑动,此时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位于第五阀腔155内,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导通;当第三阀腔153为低压、第四阀腔154为高压时,压力作用下,第一阀芯12向右滑动,此时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位于第五阀腔155内,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导通。
第六阀腔156与第五阀口115连通,第二阀芯13移动以使得第六阀腔156与第四阀口114和第二阀口112中的其中一个连通。具体而言,在图2的示例中,当第一阀腔151为高压、第二阀腔152为低压时,压力作用下,第二阀芯13向左滑动,此时第四阀口114与第五阀口115位于第六阀腔156内,第四阀口114与第五阀口115导通;当第一阀腔151为低压、第二阀腔152为高压时,压力作用下,第二阀芯13向右滑动,此时第二阀口112与第五阀口115位于第六阀腔156内,第二阀口112与第五阀口115导通。
参考图2所示,第一导阀包括第一壳体21、第一线圈22、第一移动件23和第一复位件24,第一线圈22连接至第一壳体21,第一壳体21上设有第一接口211至第四接口214,第一移动件23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壳体21内,第一复位件24与第一移动件23相连,第一移动件23与第一壳体2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一连通空间25,第一连通空间25与第一壳体21内的其余空间间隔开,第一接口211与第一壳体21的其余空间连通,第一连通空间25与第二接口212连通。
第一线圈22通电时第一移动件23移动以使得第一连通空间25与第三接口213连通。具体而言,参考图2所示,第一线圈22通电后,在电磁的作用下,第一移动件23克服第一复位件24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使得第二接口212和第三接口213都位于第一连通空间25内,从而第二接口212和第三接口213导通。
第一线圈22断电时第一复位件24带动第一移动件23复位以使得第一连通空间25与第四接口214连通。具体而言,参考图2所示,第一线圈22断电后,第一复位件24带动第一移动件23向左移动,使得第二接口212和第四接口214都位于第一连通空间25内,从而第二接口212和第四接口214导通。
第一接口211与第一阀口111连通,第二接口212与第二阀口112连通,第三接口213与第三阀腔153连通,第四接口214与第四阀腔154连通。具体而言,当第一线圈22通电后,第二接口212和第三接口213导通,第一接口211和第四接口214导通,从而第三阀腔153的压强和第二阀口112的压强相近,第四阀腔154的压强和第一阀口111的压强相近;当第一线圈22断电后,第二接口212和第四接口214导通,第一接口211和第三接口213导通,从而第三阀腔153的压强和第一阀口111的压强相近,第四阀腔154的压强和第二阀口112的压强相近。
参考图2所示,第二导阀包括第二壳体31、第二线圈32、第二移动件33和第二复位件34,第二线圈32连接至第二壳体31,第二壳体31上设有第五接口311至第八接口314,第二移动件33可移动地设在第二壳体31内,第二复位件34与第二移动件33相连,第二移动件33与第二壳体3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二连通空间35,第二连通空间35与第二壳体31内的其余空间间隔开,第五接口311与第二壳体31内的其余空间连通,第六接口312与第二连通空间35连通。
第二线圈32通电时第二移动件33移动以使得第二连通空间35与第七接口313连通。具体而言,参考图2所示,第二线圈32通电后,在电磁的作用下,第二移动件33克服第二复位件34的作用力向右移动,使得第六接口312和第七接口313都位于第二连通空间35内,从而第六接口312和第七接口313导通。
第二线圈32断电时第二复位件34驱动第二移动件33移动以使得第二连通空间35与第八接口314连通。具体而言,参考图2所示,第二线圈32断电后,第二复位件34带动第二移动件33向左移动,使得第六接口312和第八接口314都位于第二连通空间35内,从而第六接口312和第八接口314导通。
参考图2所示,第五接口311与第一阀口111相连,第六接口312与第二阀口112相连,第七接口313与第一阀腔151连通,第八接口314与第二阀腔152连通。具体而言,当第二线圈32通电后,第六接口312和第七接口313导通,第五接口311和第八接口314导通,从而第一阀腔151的压强和第二阀口112的压强相近,第二阀腔152的压强和第一阀口111的压强相近;当第一线圈22断电后,第六接口312和第八接口314导通,第五接口311和第七接口313导通,从而第一阀腔151的压强和第一阀口111的压强相近,第二阀腔152的压强和第二阀口112的压强相近。
下面以第一线圈22不通电和第二线圈32不通电为例对六通阀100内的主阀、第一导阀和第二导阀的动作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当六通阀100的第一线圈22不通电,第一移动件23在第一复位件24的作用下,位于第一壳体21内的左侧,此时第二接口212与第四接口214导通,第一接口211与第三接口213导通,因为第二接口212与第二阀口112相连,第四接口214与第四阀腔154相连,所以第四阀腔154与第二阀口112导通,因为第二阀口112与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02连接,所以第四阀腔154的压力与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02相近,在压缩机200运行时回气口202为低压,故第四阀腔154的压力为低压。
第一接口211与第一阀口111相连,第三接口213与第三阀腔153相连,所以第三阀腔153与第一阀口111导通,因为第一阀口111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1相连,所以第三阀腔153的压力与排气口201相近,在压缩机200运行时,排气口201为高压,故第三阀腔153为高压。由于第三阀腔153为高压,第四阀腔154为低压,在压差的作用下主阀的第一阀芯12向左运动,使得六通阀100的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位于第五阀腔155内,第六阀口116位于第七阀腔157内,故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导通。
当六通阀100的第二线圈32不通电,第二移动件33在第二复位件34的作用下,位于第二壳体31内的左侧,此时第六接口312与第八接口314导通,第七接口313与第五接口311导通,因为第六接口312与第二阀口112相连,第八接口314与第二阀腔152相连,所以第二阀腔152与第二阀口112导通,因为第二阀口112与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02连接,所以第二阀腔152的压力与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02相近,在压缩机200运行时回气口202为低压,故第二阀腔152的压力为低压。
第五接口311与第一阀口111相连,第七接口313与第一阀腔151相连,所以第一阀腔151与第一阀口111导通,因为第一阀口111与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01相连,所以第一阀腔151的压力与排气口201相近,在压缩机200运行时,排气口201为高压,故第一阀腔151为高压。由于第一阀腔151为高压,第二阀腔152为低压,在压差作用下主阀的第二阀芯13向左运动,使得六通阀100的第四阀口114与第五阀口115位于第六阀腔156内,第二阀口112位于第七阀腔157内,故第四阀口114与第五阀口115导通。
如上所述,在六通阀100的第一线圈22、第二线圈32都不通电时,所述六通阀100的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导通,第二阀口112与第六阀口116导通,第四阀口114与第五阀口115导通。
同理可知,当第一线圈22通电时,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三阀口113与第七阀腔157连通。当第二线圈32通电时,第五阀口115与第二阀口112连通,第四阀口114与第七阀腔157连通。
具体而言,参考图2和图3所示,空调器1000制冷运行时,六通阀100的第一线圈22和第二线圈32均不通电,这样,第一阀口111与第三阀口113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六阀口116连通。
参考图2和图4所示,空调器1000制热运行时,六通阀100的第一线圈22通电,第二线圈32不通电,这样,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三阀口113连通。
参考图2和图5所示,空调器1000的第一室外换热器300化霜时,六通阀100的第一线圈22、第二线圈32通电,这样,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二阀口112连通,第四阀口114和第三阀口113连通。
参考图2和图6所示,空调器1000的第二室外换热器400化霜时,六通阀100的第一线圈22通电,第二线圈32不通电,这样,第一阀口111与第六阀口116连通,第五阀口115和第四阀口114连通,第二阀口112和第三阀口113连通。
由此可知,通过在空调器1000内设置六通阀100,可有效地改变冷媒循环的流路,使得空调器1000完成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000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六通阀100也可构造为其他结构,只要可以改变冷媒流路的循环以满足空调器1000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转换,就可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复位件24可为弹簧,第一复位件24的两端分别止抵在第一壳体21的内壁和第一移动件23上,这样,可方便地通过弹簧带动第一移动件23的移动和复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复位件34可为弹簧,第二复位件34的两端分别止抵在第二壳体31的内壁和第二移动件33上,这样,可方便地通过弹簧带动第二移动件33的移动和复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第一控制阀502被构造成处于常开状态,也就是说,当第一控制阀502不通电时,第一控制阀502处于导通状态,当第一控制阀502通电时,第一控制阀502处于闭合状态,从而使得空调器1000的控制步骤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第二控制阀701被构造成处于常闭状态,也就是说,当第二控制阀701不通电时,第二控制阀701处于闭合状态,当第二控制阀701通电时,第二控制阀701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空调器1000的控制步骤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元件501为毛细管,第二节流元件702为毛细管,从而可以有效地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且毛细管为常用工业件,进而可有效地降低空调器1000的成本。
下面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空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中可以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空调室外机内的环境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下:
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在所述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第一控制阀通电闭合,第二控制阀通电导通,第一阀口与第六阀口连通,第五阀口和第二阀口连通,第四阀口和第三阀口连通,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条件一、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1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一预定值T11,且第一温度T1与第一预定差值BT1之和小于或等于T10,且第三温度T3>第三预定值T33,其中第一温度T1为第一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二温度T2为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三温度T3为空调器室外机内的环境温度,所述T10为空调器制热运行且压缩机启动持续运行m1分钟后到m2分钟内的T1的最小值;
条件二、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2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四预定值T12,第三温度T3>第五预定值T34,且持续m3分钟;
条件三、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3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六预定值T13,第三温度T3>第七预定值T35;
当第一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空调器室外机内的环境温度与各个预设温度之间满足上述的条件一到条件三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时,空调器便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定值T11、第一预定差值BT1、第三预定值T33、第四预定值T12、第五预定值T34、第六预定值T13和第七预定值T35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同时条件一、条件二、条件三中压缩机的累积运行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在所述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第一控制阀通电闭合,第二控制阀通电导通,第一阀口与第六阀口连通,第五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连通,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条件四、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4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一设定值T21,且第二温度T2与第二设定差值BT2之和小于或等于T20,且第三温度T3>第三设定值T331,其中所述T20为空调器制热运行且压缩机启动持续运行m1分钟后到m2分钟内的T2的最小值;
条件五、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5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四设定值T22,第三温度T3>第五设定值T341,且持续m31分钟;
条件六、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6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六设定值T23,第三温度T3>第七设定值T351;
当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空调器室外机内的环境温度与各个预设温度之间满足上述的条件四到条件六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时,空调器便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对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
其中,当同时满足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和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首先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后再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定值T21、第二设定差值BT2、第三设定值T331、第四设定值T22、第五设定值T341、第六设定值T23和第七设定值T351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同时条件四、条件五、条件六中压缩机的累积运行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在空调器运行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或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当检测到满足退出条件时,退出化霜,也就是说,正在运行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或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的空调器在检测到满足退出化霜的条件时,即刻退出化霜模式,切换成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在空调器的化霜过程中,可以使室内换热器持续向室内散热,从而保证了化霜过程中室内机的持续制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空调器制热功能时的舒适性,同时通过检测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温度,并将其与预定值进行比较以判定是否进行除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除霜,避免空调器在无霜情况进行除霜而浪费能量,保证了实现有霜除霜的目的。
进一步地,在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时,退出条件为:检测到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值、检测到T1高于第二设定温度值且持续第一预定时间或者检测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其中第一设定温度值大于第二设定温度值。在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退出条件为:检测到T2高于第三设定温度值、检测到T2高于第四设定温度值且持续第二预定时间或者检测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其中第三设定温度值大于第四设定温度值。
当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和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分别满足各自的退出条件时,空调器随即退出化霜模式,从而切换成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以继续给室内制热或制冷。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7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压缩机开启记录压缩机启动连续运行7分钟后到12分钟内的T1最小值T10,T2最小值为T20。
压缩机启动或者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结束后计时开始,压缩机累计运行29分钟后,判定条件一,若T1<第一预定值T11(例如,T11=-7℃),且T1+第一预定差值BT1(例如,BT1=2.5℃)≤T10,且第三温度T3>第三预定值T33(例如,T33=-22℃),若满足条件一,同时检查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标识位是否为0,若为0,空调器便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以对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标识位为1。若不满足条件一,则继续判定条件二和条件三,若条件二和条件三中有一个满足,且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标识位为0,则空调器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
在空调器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1s后,持续检测T1,当检测到T1>第一设定温度值(例如,第一设定温度值为18℃)时,退出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否则继续检测,当检测到T1>第二设定温度值(例如,第二设定温度值为8℃),且持续第一预定时间(例如第一预定时间为30秒),或检测到空调器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例如,第一设定时间为3分钟)时,空调器退出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标识位为0。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8所示,压缩机启动或者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结束后计时开始,压缩机累计运行29分钟后,判定条件四,若T2<第一设定值T21(例如,T21=-7℃),且T2+第二设定差值BT2(例如,BT2=2.5℃)≤T20,且第三温度T3>第三设定值T331(例如,T331=-22℃),若满足条件四,同时检查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标识位是否为0,若为0,空调器便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以给第二室外换热器化霜,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标识位为1,若不满足条件四,则空调器继续判定条件五和条件六,若条件五和条件六中有一个满足,且第一室外换热器化霜标识位为0,则空调器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
在空调器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1s后,持续检测T2,当检测到T2>第三设定温度值(例如,第三设定温度值为18℃)时,退出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否则继续检测,当检测到T2>第四设定温度值(例如,第四设定温度值为8℃),且持续第二预定时间(例如第二预定时间为30秒),或检测到空调器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例如,第二设定时间为3分钟)时,空调器退出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标识位为0。
当同时满足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和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首先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后再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然而,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之中只有一个满足化霜条件,则进入满足化霜条件的那个室外换热器的自循环化霜模式。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壳体,所述室外机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回风口;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六通阀,所述六通阀设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所述六通阀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六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和第六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四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设在所述室外机壳体内,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一节流元件;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阀口之间连接有并联连接的第二控制阀和第二节流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回风口,每个所述回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回风口的挡风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六通阀包括:
主阀,所述主阀包括主阀壳体、第一阀芯、第二阀芯和环形的分隔板,所述主阀壳体上设有第一阀口至第六阀口,所述分隔板设在所述主阀壳体内,所述分隔板具有第一侧壁和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主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主阀壳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阀芯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阀壳体和所述分隔板限定出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芯的在移动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阀壳体和所述分隔板限定出第三阀腔和第四阀腔,所述第一阀芯还与所述主阀壳体限定出第五阀腔,所述第二阀芯还与所述主阀壳体限定出第六阀腔,所述主阀壳体内的其余空间限定出第七阀腔;
所述第五阀腔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一阀芯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五阀腔与第三阀口和第六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六阀腔与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芯移动以使得所述第六阀腔与第四阀口和第二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
第一导阀,所述第一导阀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线圈、第一移动件和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移动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复位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相连,所述第一移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一连通空间,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其余空间间隔开,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其余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一移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一复位件带动所述第一移动件复位以使得所述第一连通空间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阀腔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四阀腔连通;
第二导阀,所述第二导阀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线圈、第二移动件和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五接口至第八接口,所述第二移动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复位件与所述第二移动件相连,所述第二移动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第二连通空间,所述第二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其余空间间隔开,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其余空间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空间连通,所述第二线圈通电时所述第二移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连通空间与所述第七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线圈断电时所述第二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二移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二连通空间与所述第八接口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所述第八接口与第二阀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一移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移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被构造成处于常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被构造成处于常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毛细管。
9.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如下:
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在所述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第一控制阀通电闭合,第二控制阀通电导通,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条件一、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1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一预定值T11,且第一温度T1与第一预定差值BT1之和小于或等于T10,且第三温度T3>第三预定值T33,其中第一温度T1为第一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二温度T2为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温度,第三温度T3为空调器室外机内的环境温度,所述T10为空调器制热运行且压缩机启动持续运行m1分钟后到m2分钟内的T1的最小值;
条件二、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2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四预定值T12,第三温度T3>第五预定值T34,且持续m3分钟;
条件三、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3分钟后,第一温度T1小于第六预定值T13,第三温度T3>第七预定值T35;
当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在所述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第一控制阀通电闭合,第二控制阀通电导通,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条件四、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4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一设定值T21,且第二温度T2与第二设定差值BT2之和小于或等于T20,且第三温度T3>第三设定值T331,其中所述T20为空调器制热运行且压缩机启动持续运行m1分钟后到m2分钟内的T2的最小值;
条件五、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5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四设定值T22,第三温度T3>第五设定值T341,且持续m31分钟;
条件六、在压缩机累计运行t6分钟后,第二温度T2小于第六设定值T23,第三温度T3>第七设定值T351;
其中当同时满足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和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首先进入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后再进入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
在空调器运行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或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当检测到满足退出条件时,退出化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自循环化霜模式时,所述退出条件为:检测到T1高于第一设定温度值、检测到T1高于第二设定温度值且持续第一预定时间或者检测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其中所述第一设定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温度值;
在第二自循环化霜模式时,所述退出条件为:检测到T2高于第三设定温度值、检测到T2高于第四设定温度值且持续第二预定时间或者检测对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的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其中所述第三设定温度值大于所述第四设定温度值。
CN201510275454.4A 2015-05-26 2015-05-26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930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5454.4A CN104930618B (zh) 2015-05-26 2015-05-26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5454.4A CN104930618B (zh) 2015-05-26 2015-05-26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0618A true CN104930618A (zh) 2015-09-23
CN104930618B CN104930618B (zh) 2018-12-18

Family

ID=54117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5454.4A Active CN104930618B (zh) 2015-05-26 2015-05-26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061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7613A (zh) * 2016-01-04 2016-06-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642403A (zh) * 2017-02-23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106871381A (zh) * 2017-04-01 2017-06-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6A (zh) * 2017-04-01 2017-08-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238124A (zh) * 2017-06-21 2017-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74203A (zh) * 2019-03-06 2019-07-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器
CN110726173A (zh) * 2019-11-18 2020-01-2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机不停机除霜***、控制方法与空调器
CN113864925A (zh) * 2021-10-19 2021-12-31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4877428A (zh) * 2021-02-05 2022-08-09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多位换向阀、空调***和空调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61A (zh) * 1994-05-31 1996-04-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六通转向阀的制冷循环***
JPH08170865A (ja) * 1994-12-19 1996-07-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空調装置用切換弁
JPH10205933A (ja) * 1997-01-20 1998-08-0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1788206A (zh) * 2009-07-03 2010-07-28 曾华文 室外双换热器化霜低温制热***
CN204313515U (zh) * 2014-11-24 2015-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204717867U (zh) * 2015-05-27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901949U (zh) * 2015-05-26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61A (zh) * 1994-05-31 1996-04-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六通转向阀的制冷循环***
JPH08170865A (ja) * 1994-12-19 1996-07-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空調装置用切換弁
JPH10205933A (ja) * 1997-01-20 1998-08-0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1788206A (zh) * 2009-07-03 2010-07-28 曾华文 室外双换热器化霜低温制热***
CN204313515U (zh) * 2014-11-24 2015-05-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204901949U (zh) * 2015-05-26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717867U (zh) * 2015-05-27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7613B (zh) * 2016-01-04 2018-01-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5627613A (zh) * 2016-01-04 2016-06-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6642403A (zh) * 2017-02-23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
CN106871381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6A (zh) * 2017-04-01 2017-08-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6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6871381A (zh) * 2017-04-01 2017-06-2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238124A (zh) * 2017-06-21 2017-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38124B (zh) * 2017-06-21 2023-06-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74203A (zh) * 2019-03-06 2019-07-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器
CN109974203B (zh) * 2019-03-06 2021-03-2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器
CN110726173A (zh) * 2019-11-18 2020-01-2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外机不停机除霜***、控制方法与空调器
CN114877428A (zh) * 2021-02-05 2022-08-09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多位换向阀、空调***和空调器
CN114877428B (zh) * 2021-02-05 2023-09-19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多位换向阀、空调***和空调器
CN113864925A (zh) * 2021-10-19 2021-12-31 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0618B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0618A (zh) 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832989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987235B (zh) 制冷暖兼用空调器的除霜运行控制方法
CN101639258B (zh) 除湿空调器及其除湿方法
CN105004109A (zh) 六通阀及具有该六通阀的冷暖型空调器
CN104110907A (zh) 单冷型空调器和冷暖型空调器
CN104896581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2331153B (zh) 制冷***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具有该制冷***的制冷设备
CN103411340A (zh) 室外换热装置及其除霜方法
CN103388944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4901949U (zh) 空调器
CN203518359U (zh)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
CN204902305U (zh) 热回收风冷热泵冷热水机
CN105509261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4630139U (zh) 空调器
CN203454464U (zh) 热泵***
CN101603701B (zh) 一种带辅助制热装置空调器的辅助制热方法
CN104848578A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4482685A (zh) 冷暖型空调器
CN204718206U (zh) 六通阀及具有该六通阀的冷暖型空调器
CN204630140U (zh) 空调器
CN204717924U (zh) 空调器
CN203501527U (zh) 空调***
CN104422208A (zh) 空调***
CN203443165U (zh) 空调热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