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1616B - 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1616B
CN103661616B CN201210579605.1A CN201210579605A CN103661616B CN 103661616 B CN103661616 B CN 103661616B CN 201210579605 A CN201210579605 A CN 201210579605A CN 103661616 B CN103661616 B CN 103661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hancing component
back prop
vehicle
component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96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1616A (zh
Inventor
朴泫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366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1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1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可以包括后支柱和增强构件,所述后支柱支撑车辆的后侧部分,所述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上,其中所述后支柱具有支撑件、车门上部、后端和玻璃座,所述支撑件竖直支撑后侧部分,所述车门上部构造为在车门与车顶之间支撑车顶,所述后端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与车身的后侧连接,所述玻璃座在车门上部与后端之间形成并构造为用以安装后玻璃,其中所述增强构件包括上增强构件和竖直增强构件,所述上增强构件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一体安装于所述车门上部、所述玻璃座和所述后端上,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上并连接至所述上增强构件。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8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95020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框架刚性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制造车辆的方法的第一步骤中制造车身。另外,在通过各种压制制得面板之后,车身被带入车身工厂并组装面板,由此制得BIW(白车身)。
BIW为一种车辆框架,其通过焊接面板(不包括可拆卸门、引擎罩、动力系和底盘)而制得,并且未着色。车辆框架包括充当支撑件的支柱。
支柱为支撑车顶的车辆框架部件。此外,支柱从车辆前部起依次分别为前支柱、中央支柱和后支柱。前支柱、中央支柱和后支柱也分别称为A柱、B柱和C柱,且后支柱也称为后侧支柱(quarter pillar)。同时,具有后支柱的车身的后部称为后侧部分。
近来,日益关注车辆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改进车辆框架的刚性以改进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是必要的。
即,车辆框架可能随着车辆的驾驶情况而变形,且变形可能对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具有不良影响。因此,已积极进行研究,以改进使框架变形量达到最小并使框架复原的响应性。刚性意指一种表示物体强度的性质,即,物体即使在受到压力时形状或体积也不改变的性质。即,刚性为抵抗由于载荷而导致的变形的特性。通过增加框架的刚性,有可能使框架变形量达到最小,并改进使变形框架复原的响应性。
同时,作为研究框架随着车辆的行驶情况而变形的成果,已经发现,当驱动***在车辆的前部运动时,后支柱(C柱)变形。
因此,需要增加后支柱的刚性,以使后支柱的变形量达到最小,并改进使变形的后支柱复原的响应性。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通过配备增强构件而具有提高刚性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可以包括后支柱和增强构件,所述后支柱支撑车辆的后侧部分,所述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上,其中所述后支柱具有支撑件、车门上部、后端和玻璃座,所述支撑件竖直支撑后侧部分,所述车门上部构造为在车门与车顶之间支撑车顶,所述后端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与车身的后侧连接,所述玻璃座在车门上部与后端之间形成并构造为用以安装后玻璃,其中所述增强构件可以包括上增强构件和竖直增强构件,所述上增强构件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一体安装于所述车门上部、所述玻璃座和所述后端上,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上并连接至所述上增强构件。
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以T形接头结构连接。
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一体形成。
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的横截面以U形形成。
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的横截面形成具有闭合的四侧的箱型梁结构,且所述U形的开口与所述后支柱连接。
所述上增强构件至少在两个点处与所述后端接触并点焊。
所述上增强构件与在所述后支柱的后端处形成的灯壳接触。
两个后支柱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在两侧形成,其中水平面板水平连接所述两个后支柱,且其中水平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水平面板上,并与所述上增强构件连接。
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外侧。
所述后支柱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内侧的内部增强构件,其中所述内部增强构件延伸至所述后支柱的后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可以包括两个后支柱、水平面板和增强构件,所述两个后支柱支撑车辆的后侧部分,所述水平面板水平连接所述两个后支柱,所述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和所述水平面板上,其中所述后支柱具有车门上部、后端和玻璃座,所述车门上部构造为在车门与车顶之间支撑车顶,所述后端从竖直支撑后侧部分的支撑件延伸并与车身的后侧连接,所述玻璃座在车门上部与后端之间形成并构造为用以安装后玻璃,其中所述增强构件可以包括上增强构件和竖直增强构件,所述上增强构件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一体安装于所述车门上部、所述玻璃座和所述后端上,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水平面板上。
所述上增强构件的纵向部分与所述水平增强构件的纵向部分连接。
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水平增强构件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水平增强构件的横截面以U形形成。
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的横截面形成具有闭合的四侧的箱型梁结构,且所述U形的开口与所述后支柱和所述水平面板连接。
所述水平增强构件延伸至后玻璃的下端延伸之处,以增加用于结合后玻璃和车身的结合强度。
所述上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外侧。
所述后支柱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内侧的内部增强构件,其中所述内部增强构件延伸至所述后支柱的后端。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的外部的图。
图2为对图1的部分B进行放大的立体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的内部的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的,其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预期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同时,在本文所指的附图中,车辆框架由虚线表示,增强构件(加强构件)由实线表示。
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的外部的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10通过在后支柱10上安装增强构件20而形成。传递至后支柱10的力的传递路径在图1中由箭头表示。
后支柱10具有支撑件12、车门上部14、后端16和玻璃座18,且支撑件12、车门上部14、后端16和玻璃座18一体形成。
支撑件12为在车身的后侧部分中竖直支撑车身的柱。后侧部分定义为本文的车身的后部,其中后支柱10在车辆框架中形成。
车门上部14从支撑件12延伸,以在车辆的车顶与车门之间支撑车顶。即,安装车门的空间在车门上部14之上形成,且车顶连接至车门上部16的顶部。
后端16从支撑件12延伸,以与车辆的后侧连接。
玻璃座18在车门上部14与后端16之间在支撑件12的上方形成。此外,玻璃座位于安装车辆的后玻璃之处。即,形成玻璃座18以支撑后玻璃的侧面。然而,由于安装后玻璃的空间在车辆框架上形成,因此玻璃座18可以降低刚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增加了玻璃座18的刚性。
增强构件20包括上增强构件22和竖直增强构件24。
上增强构件22安装于车门上部14、玻璃座18和后支柱10的后端16。此外,上增强构件22从后支柱10的车门上部14延伸经过玻璃座18直至后端16。即,安装于车门上部14、玻璃座18和后端16的上增强构件22可以一体形成。因此,从车辆前部传递至后部的力具有增大的传递路径,并易于分散。
竖直增强构件24安装于支撑件12上,并连接至上增强构件22。即,竖直增强构件24和上增强构件22以T形接头结构连接。图1中的“A”表示T形接头。此外,竖直增强构件24和上增强构件22可以一体形成。因此,从车身底部向上传递的力通过竖直增强构件24而传递至上增强构件22,并易于分散。
所述T形接头结构为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可以提供结实坚固的一体框架而使扭曲达到最小,并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下文称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不描述细节。
竖直增强构件24和上增强构件22具有U形横截面,且所述U形的开口安装于后支柱10上,由此形成具有闭合的四侧的箱型梁结构。所述箱型梁结构可以具有比面板结构更高的刚性。
图2为对图1的部分B进行放大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延伸至后支柱10的后端16的上增强构件22具有接触部分26。
接触部分26与在后支柱10的后端16处形成的灯壳17接触。此外,上增强构件22具有至少两个或更多个接触部分26。
灯壳17在后支柱10处形成以接收车辆的后灯,即灯壳17具有将后灯安装于其中的空间。
使接触部分26与灯壳17的内侧接触,然后点焊。此外,从车身前部传递至后部的力易于通过点焊的接触部分26而传递至后支柱10的后端16,并分散至两个或更多个接触部分26。
分散至两个或更多个接触部分26的力的传递路径在图2中由箭头表示。尽管图2中显示两个接触部分26,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的内部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还包括水平面板30。此外,增强构件20还包括水平增强构件28。
水平面板30在内部水平连接两个后支柱10,所述两个后支柱10形成车辆的框架。此外,车辆框架包括多个水平面板30。同时,靠近后玻璃座设置的水平面板30示于图3中。
水平增强构件28安装于水平面板30上。此外,水平增强构件28靠近后支柱10安装于水平面板30的下侧上。此外,水平增强构件28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形成为长形的,并延伸至安装后玻璃下端之处。延伸至安装后玻璃下端之处的水平增强构件28可以增加与车辆框架结合的后玻璃的结合强度。
此外,水平增强构件28还包括增强连接部分29。
增强连接部分29将水平增强构件28的纵向部分与上增强构件22的纵向部分连接。即,增强连接部分29从水平增强构件28延伸通过水平面板30的一部分,并通过后支柱10的一部分连接至上增强构件22的一部分。传递至上增强构件22的力可通过增强连接部分29分散。力的传递路径在图3中通过箭头表示。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的内部的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增强构件20包括内部增强构件25。
内部增强构件25安装于后支柱10的内侧。此外,内部增强构件25从后支柱10的玻璃座18向下延伸至支撑件12,并水平延伸至后支柱10的后端16。此外,内部增强构件25最大延伸至后端16,且延伸至支撑件12的部分被最小化,从而有可能最佳分散传递至后支柱10的力。
图4中的部分“C”为相比于现有技术增加了内部增强构件25的部分,部分“D”为相比于现有技术去除内部增强构件25的部分。内部增强构件25的增加或去除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设定,使得传递至后支柱10的力可得以最佳分散。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由于具有改进结构的增强构件20安装于车辆的后支柱10上,因此可增加后支柱10的刚性。此外,由于后支柱10的刚性增加,因此车辆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可得以改进。
尽管本发明结合目前认为是实际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应当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而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包括于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设置。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这些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包括:
后支柱,所述后支柱支撑车辆的后侧部分;以及
增强构件,所述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上,
其中所述后支柱具有: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竖直支撑所述后侧部分;
车门上部,所述车门上部构造为在车门与车顶之间支撑车顶;
后端,所述后端从所述支撑件延伸,并与车身的后侧连接;和
玻璃座,所述玻璃座在车门上部与后端之间形成,并构造为用以安装后玻璃,且
其中所述增强构件包括:
上增强构件,所述上增强构件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一体安装于所述车门上部、所述玻璃座和所述后端上;和
竖直增强构件,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上,并连接至所述上增强构件,
其中两个后支柱在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在两侧形成,
其中水平面板水平连接所述两个后支柱;
其中水平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水平面板上,并与所述上增强构件连接;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至少在两个点处与所述后端接触并点焊;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与在所述后支柱的后端形成的灯壳接触;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水平增强构件通过连接部分连接,且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水平增强构件的横截面以U形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中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以T形接头结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中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中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以U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的U形的开口与所述后支柱连接,从而形成具有闭合的四侧的箱型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内侧的内部增强构件,其中所述内部增强构件延伸至所述后支柱的后端。
8.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包括:
两个后支柱,所述两个后支柱支撑车辆的后侧部分;
水平面板,所述水平面板水平连接所述两个后支柱;以及
增强构件,所述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和所述水平面板上,
其中所述后支柱具有:
车门上部,所述车门上部构造为在车门与车顶之间支撑车顶;
后端,所述后端从竖直支撑后侧部分的支撑件延伸,并与车身的后侧连接;和
玻璃座,所述玻璃座在车门上部与后端之间形成,并构造为用以安装后玻璃,且
其中所述增强构件包括:
上增强构件,所述上增强构件在车身的纵向方向上一体安装于所述车门上部、所述玻璃座和所述后端上;和
竖直增强构件,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水平面板上,
其中水平增强构件延伸至后玻璃的下端延伸之处,以增加用于结合后玻璃和车身的结合强度;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至少在两个点处与所述后端接触并点焊;且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与在所述后支柱的后端形成的灯壳接触;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的纵向部分与所述水平增强构件的纵向部分连接;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水平增强构件通过连接部分连接,且
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和所述水平增强构件的横截面以U形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竖直增强构件和所述上增强构件的U形的开口与所述后支柱连接,从而形成具有闭合的四侧的箱型梁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其中所述上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还包括
内部增强构件,所述内部增强构件安装于所述后支柱的内侧,其中
所述内部增强构件延伸至所述后支柱的后端。
CN201210579605.1A 2012-08-29 2012-12-27 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 Active CN103661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95020 2012-08-29
KR1020120095020A KR101382337B1 (ko) 2012-08-29 2012-08-29 자동차의 리어 필러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1616A CN103661616A (zh) 2014-03-26
CN103661616B true CN103661616B (zh) 2019-01-08

Family

ID=5009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9605.1A Active CN103661616B (zh) 2012-08-29 2012-12-27 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61710B2 (zh)
KR (1) KR101382337B1 (zh)
CN (1) CN103661616B (zh)
DE (1) DE102012113031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1182B1 (en) * 2016-02-24 2017-07-1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Door reinforcement beam catch projections for vehicle side structures
DE102017113630A1 (de) 2017-06-21 2018-12-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D-Säulenknoten für einen Fahrzeugaufbau, Fahrzeugaufbau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JP7273012B2 (ja) * 2020-09-04 2023-05-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KR102417556B1 (ko) * 2020-09-22 2022-07-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쿼터 구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562A (ja) * 2000-05-19 2001-11-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2029450A (ja) * 2000-07-18 2002-01-2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01457476U (zh) * 2009-04-24 2010-05-12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
CN102632927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88442Y1 (ko) 1995-11-30 2000-07-15 류정열 자동차용 리어부 보강구조
JPH11129932A (ja) 1997-10-31 1999-05-18 Daiwa Kogyo Kk 自動車用リヤピラーレインフォース
JP3660166B2 (ja) 1999-08-27 2005-06-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補強構造
KR20010066475A (ko) * 1999-12-31 2001-07-11 이계안 자동차의 후방필러 보강구조
DE10001989A1 (de) * 2000-01-19 2001-07-26 Volkswagen Ag Knotenelement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JP4045773B2 (ja) * 2001-10-19 2008-02-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リヤピラーの補強構造
JP4532099B2 (ja) 2003-11-28 2010-08-2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20070123157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Shah Sanjay M Structurally-integrated HVAC duct
JP2008018735A (ja) 2006-07-10 2008-01-3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JP4645541B2 (ja) * 2006-07-10 2011-03-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KR100828388B1 (ko) 2006-09-05 2008-05-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테일 게이트부 환형 보강 구조
JP5097744B2 (ja) 2009-04-14 2012-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DE102009030349B4 (de) * 2009-06-25 2020-01-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eiten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DE102010017384B4 (de) * 2010-06-16 2020-07-0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ufbau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294287B1 (ko) 2011-02-18 2013-08-07 한국과학기술원 구조 강성 강화용 샌드위치 구조체 및 그 제작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562A (ja) * 2000-05-19 2001-11-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2029450A (ja) * 2000-07-18 2002-01-2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01457476U (zh) * 2009-04-24 2010-05-12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
CN102632927A (zh) * 2011-02-09 2012-08-1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后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2113031A1 (de) 2014-03-06
KR101382337B1 (ko) 2014-04-10
DE102012113031B4 (de) 2020-01-30
CN103661616A (zh) 2014-03-26
KR20140030445A (ko) 2014-03-12
US9061710B2 (en) 2015-06-23
US20140062138A1 (en)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5859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04648493B (zh) 用于连接轮罩板至车辆的后地板的结构
CN201484493U (zh) 用于汽车前轴的辅助车架
CN103587366B (zh) 用于车辆的减震器外壳支撑装置
CN103625563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US10252750B2 (en) Vehicular frame
CN103661616B (zh) 用于车辆的后支柱装置
JPWO2011074527A1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CN107074297A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CN107128371B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
CN106985916B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04602992A (zh) 车身构造
CN106467134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1559790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CN104276214A (zh) 车身前部构造
EP3782881A1 (en) Structure for rear part of vehicle body
CN105209326A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107021138B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以及汽车的制造方法
RU2409482C1 (ru) Многоточечное рычаж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мы груз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а также опорный кронштейн и траверса для многоточечного рычаж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102476656B (zh) 车身后部构造
CN102060053B (zh) 一种汽车前部车身结构
JP6873226B2 (ja)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用の支持装置およびこのような支持装置を備えた車両
US8770653B2 (en) Bodywork arrangement for a front end and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CN106240646B (zh) 汽车的前部车体结构
JP2017140860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および自動車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