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9884B - 车体前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体前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9884B
CN103209884B CN201180053828.8A CN201180053828A CN103209884B CN 103209884 B CN103209884 B CN 103209884B CN 201180053828 A CN201180053828 A CN 201180053828A CN 103209884 B CN103209884 B CN 103209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plate
car body
lower plate
planar portions
described u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38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9884A (zh
Inventor
河村和夫
大野伸司
增田出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09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9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9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98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2)设置于车体前部(1)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布置在裙板侧梁(2)的前端。位于左右两侧的裙板侧梁(2)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散热器支撑构件(5)连接。散热器组件(6)布置于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上部。散热器支撑构件(5)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7)和下板(8)。车体前部的结构被构造为通过将上板(7)和下板(8)彼此接合而使得散热器支撑构件(5)形成闭合截面。

Description

车体前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了对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的吸收性能的车体前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车体前部已经设置有诸如裙板侧梁、散热器支撑构件、保险杠格栅以及前保险杠等构件。其中,散热器支撑构件被布置于车体下方并对布置于散热器支撑构件上方的散热器组件进行支撑。
在棒状物体(例如步行者的腿部)从车体的前方撞击这种车体前部时,棒状物体的下侧接触散热器支撑构件并可能施加局部载荷。
为此,一些传统车辆通过在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前部设置缓冲材料等或者设计通过降低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而在车体前后方向上能够容易地变形的结构来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6)。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889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149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9-25589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9-23437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1-191952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8-2303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的车体前部的传统结构中,配置并固定缓冲材料等需要在散热器支撑构件附近设置安装空间。因此,这使得无法进行紧凑设计,而这一点特别地对小型轻型车不利。
在使用传统结构的情形中,以简单方式降低散热器支撑构件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刚性,使得散热器支撑构件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上下运动和振动而不能支撑散热器等,由于刚性降低而引起的共振使得车体发生振动,并且该振动被传递至车室内,从而导致内部噪音会增加的忧虑。
此外,需要做出使散热器支撑构件抵靠棒状物体的位置尽可能低并且使棒状物体的下部的后摆减小的设计。如果裙板侧梁等整个结构被制作得低,则需要校正整个车体骨架,因此这种设计难以被采用。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根据车型等调整车体前部的结构,则设计的自由度变大,结果实现了车体前部的通用化和轻量化并且还能够实现降低成本。
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车体前部的结构:在保持整个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的同时能够通过简单结构改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车体前方侧的载荷吸收性能,以便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并减小局部载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上板形成为所述平面部位于上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上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下板形成为所述平面部位于下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下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上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为如下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能够在保持具有闭合截面结构体的整个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的同时,利用简单结构改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车体前方侧的载荷吸收性能,以便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并减小作为载荷产生源的棒状物体(例如步行者的腿部)上的局部载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闭合截面结构体的车体前方侧,水平平面部的前端和从水平平面部向前连续并且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垂直面部构成从车体侧方看(横看)时为L形状的部分。
结果,在从车体前方施加载荷的情况下,L形状的部分吸收该载荷并且在L形状的部分变形之后,具有刚性的闭合截面结构体得以保留,由此,散热器支撑构件能够确实地支撑散热器组件。另外,能够根据车型等通过延长L形状的部分的平面部来自由地调整能够被吸收的载荷的大小。特别地,通过将L形状的部分的垂直面部向下延长,能够将接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的高度设置在低水平,并且比以往更能够减小局部载荷。
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上板形成为所述平面部位于上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能够容易地制作并获得从车体侧方看时具有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的高刚性基部以及在基部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上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基于具有帽形截面和高刚性的上板或下板,能够容易地制作并获得从车体侧方看时具有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的高刚性基部以及在基部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另外,由于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在具有帽形截面的前凸缘部,L形状的部分能够早点开始变形并且通过力矩的作用诱发变形,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
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通过将具有帽形截面的上板和下板布置为上下关系,其中上板和下板二者都即使在单独使用时也具有刚性,能够确保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并且如同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一样,能够在上板和下板的具有帽形截面的部分的前方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
此外,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为如下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在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如同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一样,在保持具有闭合截面结构体的整个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的同时,能够利用简单结构改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车体前方侧的载荷吸收性能,以便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并减小作为载荷产生源的棒状物体(例如步行者的腿部)上的局部载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如同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一样,在闭合截面结构体的车体前方侧,水平平面部的前端和从水平平面部向前连续并且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垂直面部构成从车体侧方看(横看)时为L形状的部分。
结果,在从车体前方施加载荷的情况下,L形状的部分吸收该载荷并且在L形状的部分变形之后,具有刚性的闭合截面结构体得以保留,由此,散热器支撑构件能够确实地支撑散热器组件。另外,能够根据车型等通过延长L形状的部分的平面部来自由地调整能够被吸收的载荷的大小。特别地,通过将L形状的部分的垂直面部向下延长,能够将接收车体前方的载荷的高度设置在低水平,并且比以往更能够减小局部载荷。
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上板形成为平面部位于下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如同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一样,能够容易地制作并获得具有从车体侧方看时具有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的高刚性基部以及在基部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
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下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上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如同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一样,基于具有帽形截面和高刚性的上板或下板,能够容易地制作并获得从车体侧方看时具有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的高刚性基部以及在基部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另外,由于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作用在具有帽形截面的前凸缘部,L形状的部分能够早点开始变形并且通过力矩的作用诱发变形,由此能够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
此外,在本发明的结构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由此,如同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一样,通过将具有帽形截面的上板和下板布置为上下关系,其中上板和下板二者即使在单独使用时也都具有刚性,能够确保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刚性,并且如同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一样,能够在上板和下板的具有帽形截面的部分的前方有效地吸收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车辆的车体前部的立体图。
【图2】图2是示出图1的移除了前保险杠和保险杠格栅的车体前部的正视图。
【图3】图3是从斜下方看时,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4】图4是从斜上方看时,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5】图5是从下方看时,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图6】图6是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7】(a)至(h)是示意性地示出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板和下板的多种接合模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图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至图6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车辆的车体前部1主要设置有左右一对裙板侧梁2、树脂制成的保险杠格栅3以及位于这些裙板侧梁2的车体前部的前保险杠4,其中,左右一对裙板侧梁2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彼此隔开地布置于车体的宽度方向左右两侧,并且如图1所示,保险杠格栅3设置于前保险杠4的背面侧。
裙板侧梁2是构成车体前部1的主骨架的刚性构件,并且如图2所示,沿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配置于裙板侧梁2的前端部的下侧,并且通过该散热器支撑构件5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的裙板侧梁2的前端的下部。
散热器和散热器风扇等散热器组件(散热器ASSY)6布置于该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上部,并且诸如散热器等部件的下部被附接到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上部,由此散热器组件6由散热器支撑构件5支撑。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7和下板8,并且上板7和下板8通过点焊等被接合到一起,由此散热器支撑构件5形成闭合截面。
上板7是长度大到足以能够连接位于左右两侧的裙板侧梁2的板构件,并且上板7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布置。上板7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7a、形成于平面部7a的车体前方侧并且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前侧垂直面部7b1、形成于前侧垂直面部7b1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前侧凸缘部7c1以及形成于平面部7a的车体后方侧并且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后侧垂直面部7b2,还有形成于后侧垂直面部7b2的车体后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后侧凸缘部7c2;上板7弯曲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为帽形的截面。平面部7a的前后长度使得附接散热器组件6的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分大,在具有大的前后长度的平面部7a中,钻有用于安装散热器的两个散热器用附接孔9,该两个散热器用附接孔9沿车体宽度方向间隔开。
另外,为了使接收来自车体前方载荷的高度低、避免周边部件的干涉以及建立与裙板侧梁2的下部的连接,上板7以下述方式弯曲形成为从车体前方侧看时为帽形的截面:使得车体宽度方向上的水平中间部低而左右两侧部升起,并且左右两端处的连接部7d沿水平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下板8是长度适于定位在上板7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并且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板构件。下板8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8a、形成于平面部8a的车体前方侧并且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前侧垂直面部8b1以及形成于前侧垂直面部8b1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前侧凸缘部8c1。此外,平面部8a的后部8c2朝向车体后方侧延伸并且弯曲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为曲柄状的截面。
因此,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中,下板8的前侧凸缘部8c1在前侧垂直面部7b1附近与上板7的平面部7a的下表面重叠并通过点焊等方式接合到平面部7a的下表面;下板8的后部8c2与上板7的后侧凸缘部7c2重叠并通过点焊等方式接合到后侧凸缘部7c2,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为大致四角形的闭合截面。在此,将该闭合截面制成为大致四角形的原因在于,在需要进一步增加闭合截面结构体的刚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角部形成为斜边来实现刚性的增加。
在该接合状态下,在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结构体的车体前方侧,上板7的水平平面部7a的前端和从水平平面部向前连续并且向下延伸的前侧垂直面部7b1构成从车体侧方看时的L形状部或构成包括前侧凸缘部7c1的从车体侧方看时的曲柄形状部;该L形状部或该曲柄形状部具有作为载荷吸收部的功能,其能够相对于闭合截面高刚性结构体容易地变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由能够沿车体的前后方向在前方侧容易地变形的载荷吸收部和即使在载荷吸收部变形之后也能在后方侧支撑散热器组件6的高刚性部分构成。
上述散热器用附接孔9设置于如下部位的附近:该部位通过在上板7的平面部7a处接合下板8的前侧凸缘部8c1而使刚性增加,从而使得散热器组件6的、附接到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上部的散热器被确实地支撑。
对于具有如此构造的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车辆的车体前部1来说,如果棒状物体(例如步行者的腿部)撞击在前保险杠4上并且载荷从车体前方施加到散热器支撑构件5时,由上板7的平面部7a和位于车体前方侧的前侧垂直面部7b1构成的从车体侧方看时为L形状的部分或包括了前侧凸缘部7c1的从车体侧方看时为曲柄形状的部分变形并吸收载荷。随后,闭合截面的大致四角形结构体接收朝向车体后方侧变形的L形状部分或曲柄形状部分,并且维持了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形状,从而支撑附接到上板7的上部的散热器组件6,其中闭合截面的大致四角形结构体由上板7的平面部7a和位于车体后方侧的后侧垂直面部7b2以及下板8的前侧垂直面部8b1和平面部8a的后部8c2构成。
如上所述,在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车辆的车体前部1中,连接左右两侧的裙板侧梁2的前端的下部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由位于车体前方侧的、能够容易地变形的载荷吸收部的从车体侧方看时为L形状的部分或从车体侧方看时为曲柄形状的部分与位于车体后方侧的高刚性部分的闭合截面结构体构成,其中该高刚性部分的闭合截面结构体是通过接合从车体侧方看时截面为帽形的上板7与从车体侧方看时截面为曲柄形状的下板8而形成的。因此,例如,在来自棒状物体(例如步行者的腿部)的载荷从车体前方施加到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情形下,从车体侧方看时为L形状的部分等容易地变形,结果来自车体前方的载荷被吸收并减轻,从而能够避免棒状物体上的局部载荷。此外,在从车体侧方看时为L形状的部分等变形之后,高刚性部分的闭合截面结构体得以保留并因此能够确实地保持散热器组件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1的结构中,由于通过选择上板7和下板8的接合位置就能够容易地获得设置有位于车体前方侧的能够容易地变形的载荷吸收部和位于车体后方侧的高刚性基部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所以结构不会变得复杂而且制造费用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支撑构件5中,由于能够通过改变平面部7a的前端从上板7的伸出长度,或通过使上板7的前侧垂直面部7b1沿向下方向延长,或通过改变上板7的前侧凸缘部7c1的伸出长度来改变载荷吸收性能,所以能够根据适用本发明的车型来调整这些长度而不必修改整个车体骨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设计的自由度变大,并且能够实现车体的通用性和轻量化并且可以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尽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如上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和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散热器支撑构件5的上板7和下板8按照图7(a)所示的形状和接合位置进行设置,但也可以根据适用本发明的车型按照图7(b)至图7(h)所示的形状和接合位置进行设置。
在图7(b)中,上板7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7a和形成于平面部7a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前侧垂直面部7b1,下板8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8a、形成于平面部8a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8b1以及形成于垂直面部8b1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前侧凸缘部8c1。上板7的平面部7a的下面与下板8的前侧凸缘部8c1接合到一起,并且上板7的后部与下板8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在图7(c)中,上板7形成为平面部7a位于上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上板7的平面部7a的下面与下板8的前侧凸缘部8c1接合到一起,并且上板7的后部7b2和下板8的后部8b2接合到一起,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在图7(d)中,上板7和下板8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上板7的平面部7a的下面与下板8的前侧凸缘部8c1接合到一起,并且上板7的后侧凸缘部7c2和下板8的后侧凸缘部8c2接合到一起,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看方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在图7(e)中,上板7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7a、形成于平面部7a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前侧垂直面部7b1以及形成于垂直面部7b1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前侧凸缘部7c1,下板8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8a、形成于平面部8a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8b1,上板7的前侧凸缘部7c1与下板8的平面部8a的上面接合到一起,并且上板7的后部与下板8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在图7(f)中,下板8形成为平面部8a位于下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上板7的前侧凸缘部7c1与下板8的平面部8a的上面接合到一起,并且上板7的后部7b2和下板8的后部8b2接合到一起,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在图7(g)中,下板8形成为截面为帽形,上板7的前侧凸缘部7c1与下板8的平面部8a的上面接合到一起,并且上板7的后部7c2和下板8的后侧凸缘部8c2接合到一起,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在图7(h)中,上板7和下板8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上板7的前侧凸缘部7c1与下板8的平面部8a的上面接合到一起,并且上板7的后侧凸缘部7c2和下板8的后侧凸缘部8c2接合到一起,由此上板7和下板8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体前部
2 裙板侧梁
5 散热器支撑构件
6 散热器组件
7 上板
7a 平面部
7b1、7b2 垂直面部
7c1、7c2 凸缘部
8 下板
8a 平面部
8b1、8b2 垂直面部
8c1、8c2 凸缘部

Claims (8)

1.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
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形成为所述平面部位于上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帽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该平面部的两侧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该垂直面部的外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帽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该平面部的两侧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该垂直面部的外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平面部与所述下板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5.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中,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裙板侧梁设置于车体前部的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沿着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散热器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所述裙板侧梁的前端的下部通过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连接,散热器组件布置于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上部,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上板和下板,并且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形成闭合截面,
其中,所述散热器支撑构件的所述上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下方延伸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垂直面部的车体前方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下板至少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平面部的车体前方侧并向车体上方延伸的垂直面部,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与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形成为所述平面部位于下面位置的、截面为字母C的形状,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帽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该平面部的两侧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该垂直面部的外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上板的后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形成为截面为帽形,所述帽形具有沿水平方向的平面部、形成于该平面部的两侧的垂直面部以及形成于该垂直面部的外侧的沿水平方向的凸缘部,所述上板的凸缘部与所述下板的平面部接合到一起,并且所述上板的后部的凸缘部和所述下板的后部的凸缘部接合到一起,由此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形成为从车体侧方看时的大致四角形闭合截面。
CN201180053828.8A 2010-11-19 2011-11-14 车体前部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9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8918 2010-11-19
JP2010-258918 2010-11-19
PCT/JP2011/076156 WO2012067059A1 (ja) 2010-11-19 2011-11-14 車体前部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9884A CN103209884A (zh) 2013-07-17
CN103209884B true CN103209884B (zh) 2015-08-12

Family

ID=46083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382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9884B (zh) 2010-11-19 2011-11-14 车体前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26665B2 (zh)
CN (1) CN103209884B (zh)
WO (1) WO20120670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1495B2 (en) 2012-08-31 2016-04-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of assembling a front end assembly of a vehicle
KR20220053797A (ko) * 2020-10-23 2022-05-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라디에이터 서포트 어퍼 멤버 어셈블리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3178U (zh) * 1988-08-26 1990-03-01
JP3200128B2 (ja) * 1991-12-18 2001-08-2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KR0120554Y1 (ko) * 1995-12-13 1998-07-15 김태구 자동차의 라디에이터 크로스 로워멤버 보강구조
JP4147616B2 (ja) * 1998-04-17 2008-09-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106737B2 (ja) * 1998-04-22 2008-06-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DE60109114T3 (de) * 2000-12-07 2015-01-08 Calsonic Kansei Corp. Tragstruktur für Kraftfahrzeugkühlerblock
JP4144376B2 (ja) * 2003-02-27 2008-09-0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ボディ構造
JP4292171B2 (ja) * 2005-05-23 2009-07-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7331440A (ja) * 2006-06-12 2007-12-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前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67059A1 (ja) 2014-05-12
CN103209884A (zh) 2013-07-17
JP5626665B2 (ja) 2014-11-19
WO2012067059A1 (ja) 201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9724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EP3556591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
JP6048231B2 (ja) 車両のラジエータ支持装置
CN105313983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JP6597760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1559790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EP1437291A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JP6597761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2464027B (zh) 用于车体前部的加强结构
CN101863288A (zh) 一种汽车前轮罩侧板总成
CN103209884B (zh) 车体前部的结构
US6979053B2 (en)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front end module carrier
KR101856240B1 (ko) 쇽업쇼버 하우징 및 그의 체결구조
JP2007131187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8536751A (ja) 枢動可能に取り付けられるトラックの運転室を受容するフレーム構造
CN101695902A (zh) 汽车发动机右安装支架
JP2019073195A (ja) 車両前部構造
WO2016120993A1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JP5556479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04553722A (zh) 一种发动机左右侧安装装置
KR20100005826A (ko) 캐리어의 쿨링모듈 마운팅 구조
JP6255962B2 (ja) カウル部構造
CN215552408U (zh) 汽车减震安装点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04506472U (zh) 发动机左右侧安装装置
CN214396684U (zh) 雨刮电机安装支架及车身前围上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