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9607A -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9607A
CN102689607A CN2012101611268A CN201210161126A CN102689607A CN 102689607 A CN102689607 A CN 102689607A CN 2012101611268 A CN2012101611268 A CN 2012101611268A CN 201210161126 A CN201210161126 A CN 201210161126A CN 102689607 A CN102689607 A CN 102689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ing body
heating arrangement
basic unit
manufacture craft
fo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11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9607B (zh
Inventor
陈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611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9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89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9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9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9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266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the preformed part being completely encapsulated, e.g. for packaging purposes or as reinforc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58Upholstery or cushions, e.g. vehicle upholstery or interior padding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制作工艺,其首先制备网状通透基层,在网状通透基层上配置若干第一固定部件;然后在网状通透基层上配置加热装置;将制备的网状通透基层铺设在下模的下型腔的型腔底面上,并将网状通透基层上的第一固定部件与型腔底面上的第二固定部件构成一对一连接;同时将加热装置的引出线由上、下模之间的分型面引出;向下模的下型腔内喷涂脱模剂,然后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以设定的流量向下模的下型腔内灌注发泡液;将上模合在下模上,保持发泡模具温度在55℃~70℃之间;发泡结束后打开上模,取出含有所述加热装置的发泡体。本发明制作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解决了新型黏结法面套包覆工艺与传统加热垫安装冲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加热装置与发泡体一体成型的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适用于采用面套黏结法工艺(Bonding Process)而需要带加热***的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汽车座椅的不断更新,传统的面套吊紧方式不足以满足造型的需要,因此面套直接与发泡通过胶水粘贴,再通过高温蒸汽整形的工艺(黏结法工艺Bonding Process)将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是这种工艺限制了传统加热垫的使用。
一般汽车座椅的加热***都是通过双面胶带固定在发泡体乘坐一面上,这种方式对包装要求很高,不正确的安装会造成加热功能异常,甚至导致座椅损坏,人员受伤的事故;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受人体与座椅面套的摩擦力的作用,座椅内部加热垫与发泡产生切力,造成加热垫移位,皱褶,弯曲,影响加热垫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汽车座椅的加热***制作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以解决黏结法面套包覆工艺与传统加热垫安装冲突的问题。该发明无需安装加热垫,避免了安装公差造成的加热功能失效等问题。同时降低了座椅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造成加热垫移位,皱褶,弯曲等失效风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的制作工艺。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包括发泡体和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内靠近发泡体乘坐面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网状通透基层和配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加热装置。
所述网状通透基层是指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多孔针织布、多孔无纺布或多空隙间隔编织物制成。
所述多空隙间隔编织物为尼龙编织网。
所述网状通透基层具有若干网孔,每一网孔大小为4*4mm~10*10mm。优选为5*5mm。
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具有与所述发泡体造型统一的曲面。
所述加热装置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背离发泡体乘坐面的那一面上。
所述加热装置包含有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加热元件。
所述加热元件为带有绝热保护套的合金加热丝。
所述合金加热丝呈非直线方式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这样可以消除加热装置弯曲造成的应力,保护合金加热丝不被拉断。
所述非直线方式为正弦曲线方式或蛇形曲线方式。
所述合金加热丝为不锈钢丝或多股铜丝。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热保护器,该热保护器用以感知该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及进行相应的温度控制,在到达目标温度后可以自动断开电路,起到控制温度,保护电路的作用。
所述热保护器为双金属温度控制的无源温控体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压力传感器,只有当座椅上有乘员时,压力传感器才能将加热元件接通,以避免加热元件被误操作的可能性。
所述的发泡体为汽车前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前排座椅的靠背发泡体、后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或后排座椅靠背发泡体。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的制作工艺,由如下步骤组成:
(1)、制备网状通透基层,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配置若干第一固定部件;
(2)、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配置加热装置;
(3)、制备发泡模具,该发泡模具具有一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一上型腔,所述下模具有一下型腔,其中所述上、下型腔组成所述发泡体相适应的形状,在所述下型腔具有至少一用于铺设所述网状通透基层的型腔底面,在所述型腔底面上配置有用以固定所述网状通透基层的若干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成一一对应关系;
(4)将步骤(1)制备的网状通透基层铺设在步骤(3)所述下模的下型腔的型腔底面上,并将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第一固定部件与型腔底面上的第二固定部件构成一对一连接;同时将加热装置的引出线由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分型面引出;
(5)向下模的下型腔内喷涂脱模剂,然后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以设定的流量向下模的下型腔内灌注发泡液;
(6)向上模的上型腔内喷涂脱模剂,然后将上模合在下模上,保持发泡模具温度在55℃~70℃之间,发泡3~5分钟;发泡结束后打开上模,取出含有所述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引出线通过所述发泡体后端引出外部后再进行后续压接,并与线束相连。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是指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多孔针织布、多孔无纺布或多空隙间隔编织物制成。
所述多空隙间隔编织物为尼龙编织网。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具有若干网孔,每一网孔大小为4*4mm~10*10mm。优选为5*5mm。
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被制成与所述发泡体造型统一的曲面。
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所述加热装置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背离发泡体乘坐面的那一面上。
所述加热装置包含有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加热元件。
所述加热元件为带有绝热保护套的合金加热丝。
所述合金加热丝呈非直线方式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这样可以消除加热装置弯曲造成的应力,保护合金加热丝不被拉断。
所述非直线方式为正弦曲线方式或蛇形曲线方式。
所述合金加热丝为不锈钢丝或多股铜丝。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热保护器,该热保护器用以感知该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及进行相应的温度控制,在到达目标温度后可以自动断开电路,起到控制温度,保护电路的作用。
所述热保护器为双金属温度控制的无源温控体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压力传感器,只有当座椅上有乘员时,压力传感器才能将加热元件接通,以避免加热元件被误操作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四个角上。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与所述下模的下型腔的型腔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8mm。优选为4~5mm。其原因是距离过近会影响发泡体乘坐面的质量以及乘坐舒适性,距离过远又会降低加热性能,使加温过慢,或者温度过低等。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定位销或定位套,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定位套或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所述定位套内。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卡钉,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开设在所述型腔底面上的卡钉孔。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为异性磁铁。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为粘扣条(VELCRO魔术贴)。
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互为公母扣。
在本发明的步骤(5)中,所述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是指沿下型腔四周一圈均匀浇注,使发泡能够均匀的流动到发泡模具型腔内的每一个地方。
在发泡体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在上、下模合模后的相对密闭的环境下对模具进行注液发泡,任何孔洞将会导致发泡液及泡沫的向外溢流。因此加热装置的引出线不能采用普通的穿管等非密闭的形式,这样将会由于穿管内存在的空腔形成对模具外的溢流孔洞。因此,本发明中的加热装置的引出线将采用阻液封闭的结构形式。优选地,加热装置的引出线采用塑胶或橡胶实心护套由设置在上、下模上的线束导槽引出。
本发明所述的发泡体为汽车前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前排座椅的靠背发泡体、后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或后排座椅靠背发泡体。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制作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解决了新型黏结法面套包覆工艺与传统加热垫安装冲突的问题。发泡体后期无需安装加热垫,避免了安装公差造成的加热功能失效等问题。降低了座椅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易造成加热垫移位,皱褶,弯曲等失效风险,突破了以往的座椅加热垫的传统形式。
采用本发明的产品及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所述座椅坐垫/靠背发泡体一体成型的座椅类型的加热装置的配套整合问题,实现了此类座椅同样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电加热功能。
由于加热装置与坐垫/靠背发泡体完全整合为同一结构体,使得该加热装置发泡体体具有了更高的结构一体性,以往技术产品具有更高的抗逆性和耐久稳定性。
本发明的加热装置通过简单的设计实现加热装置的控温,保护电路的功能。通过在电路上增加压力传感器,实现乘员探测功能,仅在有乘员时才激活加热功能。在节约电能的同时也更加安全可靠,避免加热装置误操作造成了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配置有加热装置的网状通透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合金加热丝呈正弦曲线方式布置在网状通透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合金加热丝呈蛇形曲线方式布置在网状通透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配置有加热装置的网状通透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配置有加热装置的预成形成成曲面的网状通透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配置有加热装置的网状通透基层布置在发泡模具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配置有加热装置的预成形成成曲面的网状通透基层布置在发泡模具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配置有加热装置的网状通透基层布置在发泡模具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发泡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汽车前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和前排座椅的靠背发泡体组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汽车后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和后排座椅的靠背发泡体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的制作工艺,由如下步骤组成:
(1)、参见图1至图4,制备网状通透基层100,网状通透基层100由网状通透材料制成,网状通透材料如玻璃纤维网格布、多空隙间隔编织物、多孔针织布、多孔无纺布、多空隙间隔编织物等材料。网格布需要耐高温,耐液,高强度,同时也要防火绝缘。多空隙间隔编织物为尼龙等材料编织网。
网状通透基层100网眼的尺寸是决定发泡体质量的关键,空隙或间隔应满足发泡液可实现自由透过及流动,过小的网眼尺寸会造成发泡体乘坐面缺料不平整,或者出现暗泡等缺陷。过大的网眼尺寸又无法保证合金加热丝的固定。因此要求网眼的尺寸不小于4*4mm,而不能大于10*10mm,推荐5*5mm的网眼尺寸。
当座椅造型有凹面特征时,此网状通透基层100可以事先进行预成形,生成与发泡体造型统一的曲面的网状通透基层100a(参见图5)。
(2)、在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上配置加热装置;通常来说,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与发泡体乘坐面较近,贴近乘员人体一侧,因此应尽量避免硬结构物体靠近座椅发泡体乘坐面,以免乘坐时引起人体感官上的不适。因此,本发明中加热装置应配置在背离发泡体乘坐面相反的方向。这样,加热装置上可能导致乘员不适的硬结构体即可隐藏于坐垫发泡体的深层,使其不易于被座椅使用者察觉。
该加热装置包含有布置在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上的加热元件。加热元件为带有绝热保护套的合金加热丝210。合金加热丝210为不锈钢丝或多股铜丝。合金加热丝210呈非直线方式布置在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上(参见图1、图4和图5),这样可以消除加热装置弯曲造成的应力,保护合金加热丝不被拉断。合金加热丝210常用的非直线摆放形式有正弦曲线方式(参见图2)或蛇形曲线方式(参见图3)等。
该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合金加热丝210串联的热保护器220(温控器),其在合金加热丝210加热的设定区域内用以感知该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及进行相应的温度控制,在到达目标温度后可以自动断开电路,起到控制温度,保护电路的作用。单档温度的热保护器220采用双金属温度控制的无源温控体。多档温度的热保护器220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Nega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热保护器220一般设计在前、后排坐垫发泡体300、600和前、后排靠背发泡体300a、600a的加热装置310、610、310a、610a内,当靠背发泡体的加热装置不是基于自身温度传感与控制时可以取消热保护器220(参见图11和图12)。
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合金加热丝210串联的压力传感器230(参见图4),位置摆放在座椅H点(Hip Point,能够准确地确定驾驶员或乘员在座椅位置的参考点,是躯干与大腿相连的旋转点“跨点”)在加热装置的投影位置附近,推荐在以该点为中心,50mm半径的圆周以内。只有当座椅上有乘员时,加热装置才能被接通,避免加热装置被误操作的可能性。一般设计在前排坐垫发泡体300和后排坐垫发泡体600的加热装置310、610中(参见图11和图12),此时前、后排坐垫发泡体300、600的加热装置310、610与前、后靠背发泡体300a、600a的加热装置310a、610a串联。当前、后排坐垫发泡体300、600的加热装置310、610与前、后靠背发泡体300a、600a的加热装置310a、610a并联时,前、后靠背发泡体300a、600a的加热装置310a、610a上需单独设计压力传感器。
(3)、制备发泡模具,参见图6至图9,该发泡模具具有一上模410和下模420,上模410具有一上型腔411,下模420具有一下型腔421,其中上、下型腔411、421组成发泡体形状相适应的腔体。
在下型腔421具有至少一用于铺设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的型腔底面421a(参见图6)或421b(参见图7)。参见图6,当发泡体乘坐面为平面时,下型腔421的型腔底面421a为平面,这时网状通透基层100也为平面(参见图1和图4),采用与型腔底面421a平行的方式铺设在型腔底面421a上。参见图7,当发泡体乘坐面为凹面时,下型腔421的型腔底面421b为与发泡体造型统一的凸面,这时网状通透基层为与发泡体造型统一的曲面的网状通透基层100a,这时网状通透基层100a也采用与型腔底面421b平行方式铺设在型腔底面421b上。无论是图6所示的方式或图7所示的方式,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与下模420的下型腔421的型腔底面421a或421b之间的距离为1~8mm。优选为4~5mm。其原因是距离过近会影响发泡体乘坐面的质量以及乘坐舒适性,距离过远又会降低加热性能,使加温过慢,或者温度过低等。
在发炮体的成型过程中,由于发泡体的流动,型腔内的温度和压力变化等方面的影响,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如不进行相对下模420的定位处理,将会导致生产时,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偏离所预设的位置,或塌陷于发泡体的内部偏离发泡体乘坐面,因此该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应相对于下模420及发泡体定位。在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上设置有一些固定部件110或110a,参见图1、图4和图5,在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四个角上各布置有一个固定部件110或110a。参见图6,对应网状通透基层100四个角上的固定部件110,在下模420的下型腔421的型腔底面421a上对应地也设置有四个固定部件430,这样当网状通透基层100铺设在型腔底面421a上时,四个固定部件110与四个固定部件430一一对应连接。同理参见图7,对应网状通透基层100a四个角上的固定部件110a,在下模420的下型腔421的型腔底面421b上对应地也设置有四个固定部件430a,这样当网状通透基层100a铺设在型腔底面421b上时,四个固定部件110a与四个固定部件430a一一对应连接。
固定部件110或110a和固定部件430或430a有很多种结构和连接方式,如固定部件110或110a为定位销,固定部件430或430a为定位套,固定部件110或110a***到固定部件430或430a中即可将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定位在型腔底面421a或421b上。或者固定部件110或110a为定位套,固定部件430或430a为定位销,固定部件430或430a***到固定部件110或110a中即可将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定位在型腔底面421a或421b上。或者固定部件110或110a为卡钉,固定部件430或430a为开设在型腔底面421a或421b上的卡钉孔,将固定部件110或110a***到固定部件430或430a中即可将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定位在型腔底面421a或421b上。或者固定部件100或100a和固定部件430或430a为异性磁铁,通过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固定部件100或100a与固定部件430或430a相互吸住。或者固定部件100或100a和固定部件430或430a为粘扣条(VELCRO魔术贴),通过相互粘结使固定部件100或100a与固定部件430或430a相互粘住。或者固定部件100或100a和固定部件430或430a互为公母扣,相互扣住。为了保证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在下模420的下型腔421内的位置,在固定部件430或430a位置喷涂相应颜色或设计其他特征。
参见图8,在网状通透基层100或100a铺设在下模420的下型腔421的型腔底面421a或421b上后,加热装置的引出线240由上模410与下模420之间的分型面引出,在发泡体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在上、下模410、420合模后的相对密闭的环境下对模具进行注液发泡,任何孔洞将会导致发泡液及泡沫的向外溢流。因此加热装置的引出线240不能采用普通的穿管等非密闭的形式,这样将会由于穿管内存在的空腔形成对模具外的溢流孔洞。因此,本发明中的加热装置的引出线240将采用阻液封闭的结构形式。优选地,加热装置的引出线240采用塑胶或橡胶实心护套由设置在上、下模410、420上的线束导槽440、450引出。
(5)网状通透基层100铺设好以后,向下模420的下型腔421内喷涂脱模剂,然后沿下型腔421四周一圈以设定的流量向下模420的下型腔421内灌注发泡液;使发泡能够均匀的流动到发泡模具型腔内的每一个地方。
发泡液与现有的发泡液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包含ISO部分和聚醚组合料部分以及一些助剂,ISO部分可以分为纯TDI、纯MDI或TDI和MDI混合,聚醚的种类有聚醚多元醇或者聚合物多元醇。
(6)向上模410的上型腔内喷涂脱模剂,然后将上模410合在下模420上,保持发泡模具温度在55℃~70℃之间,发泡3~5分钟;发泡过程中,发泡液在型腔内流动,发泡成型后打开上模410,取出含有加热装置的发泡体500(参见图10),其中加热装置的引出线240通过发泡体500后端引出外部后再进行后续压接,并与线束相连。
参见图11和图12,含有加热装置的发泡体500可以为汽车前排座椅坐垫发泡体300、汽车前排座椅靠背发泡体300a、后排座椅坐垫发泡体600、后排座椅靠背发泡体600a。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3)

1.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包括发泡体和设置在所述发泡体内靠近发泡体乘坐面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网状通透基层和配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加热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通透基层是指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多孔针织布、多孔无纺布或多空隙间隔编织物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空隙间隔编织物为尼龙编织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通透基层具有若干网孔,每一网孔大小为4*4mm~10*1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通透基层具有若干网孔,每一网孔大小为5*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具有与所述发泡体造型统一的曲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背离发泡体乘坐面的那一面上。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含有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加热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带有绝热保护套的合金加热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加热丝呈非直线方式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直线方式为正弦曲线方式或蛇形曲线方式。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加热丝为不锈钢丝或多股铜丝。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热保护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保护器为双金属温度控制的无源温控体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压力传感器,只有当座椅上有乘员时,压力传感器才能将加热元件接通,以避免加热元件被误操作的可能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体为汽车前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前排座椅的靠背发泡体、后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或后排座椅靠背发泡体。
17.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
(1)、制备网状通透基层,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配置若干第一固定部件;
(2)、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配置加热装置;
(3)、制备发泡模具,该发泡模具具有一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具有一上型腔,所述下模具有一下型腔,其中所述上、下型腔组成所述发泡体相适应的形状,在所述下型腔具有至少一用于铺设所述网状通透基层的型腔底面,在所述型腔底面上配置有用以固定所述网状通透基层的若干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成一一对应关系;
(4)将步骤(1)制备的网状通透基层铺设在步骤(3)所述下模的下型腔的型腔底面上,并将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第一固定部件与型腔底面上的第二固定部件构成一对一连接;同时将加热装置的引出线由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分型面引出;
(5)向下模的下型腔内喷涂脱模剂,然后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以设定的流量向下模的下型腔内灌注发泡液;
(6)向上模的上型腔内喷涂脱模剂,然后将上模合在下模上,保持发泡模具温度在55℃~70℃之间,发泡3~5分钟;发泡结束后打开上模,取出含有所述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其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引出线通过所述发泡体后端引出外部后再进行后续压接,并与线束相连。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是指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多孔针织布、多孔无纺布或多空隙间隔编织物制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空隙间隔编织物为尼龙编织网。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具有若干网孔,每一网孔大小为4*4mm~10*10mm。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一网孔大小为5*5mm。
22.如权利要求17至2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所述制备网状通透基层被制成与所述发泡体造型统一的曲面。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2)中,所述加热装置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背离发泡体乘坐面的那一面上。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含有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的加热元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带有绝热保护套的合金加热丝。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加热丝呈非直线方式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直线方式为正弦曲线方式或蛇形曲线方式。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加热丝为不锈钢丝或多股铜丝。
29.如权利要求24至2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热保护器,该热保护器用以感知该区域的温度变化情况及进行相应的温度控制,在到达目标温度后可以自动断开电路,起到控制温度,保护电路的作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保护器为双金属温度控制的无源温控体或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含一与所述加热元件串联的压力传感器,只有当座椅上有乘员时,压力传感器才能将加热元件接通,以避免加热元件被误操作的可能性。 
3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布置在所述网状通透基层四个角上。
3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与所述下模的下型腔的型腔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8mm。
3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网状通透基层与所述下模的下型腔的型腔底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
3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定位销或定位套,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定位套或定位销,所述定位销***所述定位套内。
3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卡钉,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开设在所述型腔底面上的卡钉孔。
3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为异性磁铁。
3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为粘扣条。
3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互为公母扣。
4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引出线将采用阻液封闭的结构形式。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4)中,所述加热装置的引出线采用塑胶或橡胶实心护套由设置在上、下模上的线束导槽引出。
4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5)中,所述沿着预先设定的路径是指沿下型腔四周一圈均匀浇注,使发泡能够均匀的流动到发泡模具型腔内的每一个地方。
4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步骤(5)中,所述的发泡体为汽车前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前排座椅的靠背发泡体、后排座椅的坐垫发泡体或后排座椅靠背发泡体。 
CN201210161126.8A 2012-05-22 2012-05-22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Active CN102689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1126.8A CN102689607B (zh) 2012-05-22 2012-05-22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1126.8A CN102689607B (zh) 2012-05-22 2012-05-22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9607A true CN102689607A (zh) 2012-09-26
CN102689607B CN102689607B (zh) 2015-06-17

Family

ID=46855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1126.8A Active CN102689607B (zh) 2012-05-22 2012-05-22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8960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827A (zh) * 2013-10-10 2016-06-0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8724580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座垫材料的方法和发泡模具
CN110709221A (zh) * 2017-06-08 2020-01-17 马瑞利株式会社 发泡成型方法、发泡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55535A (zh) * 2018-01-30 2020-09-11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座椅占用识别功能的机动车座椅的泡沫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5782244A (zh) * 2022-12-28 2023-03-14 江苏高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
WO2023039122A1 (en) * 2021-09-13 2023-03-16 Sears Manufacturing Co. Magnetic heated seat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9550A (en) * 1987-02-09 1989-09-26 Warme- Und Elektrotechnik B. Ruthenberg Gmbh Flat heater for incorporation in seats of vehicles
CN1487772A (zh) * 2002-09-04 2004-04-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供暖装置的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CN1785646A (zh) * 2004-12-09 2006-06-14 株式会社丰和化成 带表皮的发泡成形体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US7134715B1 (en) * 2000-07-17 2006-11-14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Vehicle seat heating arrangement
JP2007134341A (ja) * 2006-11-30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面状発熱体
FR2935290A1 (fr) * 2008-09-04 2010-03-05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Procede pour realiser un coussin de siege de vehicu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9550A (en) * 1987-02-09 1989-09-26 Warme- Und Elektrotechnik B. Ruthenberg Gmbh Flat heater for incorporation in seats of vehicles
US7134715B1 (en) * 2000-07-17 2006-11-14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Vehicle seat heating arrangement
CN1487772A (zh) * 2002-09-04 2004-04-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具有供暖装置的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CN1785646A (zh) * 2004-12-09 2006-06-14 株式会社丰和化成 带表皮的发泡成形体的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JP2007134341A (ja) * 2006-11-30 2007-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面状発熱体
FR2935290A1 (fr) * 2008-09-04 2010-03-05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Procede pour realiser un coussin de siege de vehicul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827A (zh) * 2013-10-10 2016-06-01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5636827B (zh) * 2013-10-10 2018-01-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CN108724580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座垫材料的方法和发泡模具
CN108724580B (zh) * 2017-04-14 2020-06-2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座垫材料的方法和发泡模具
US10710471B2 (en) 2017-04-14 2020-07-14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foam die for manufacturing seat cushion material
CN110709221A (zh) * 2017-06-08 2020-01-17 马瑞利株式会社 发泡成型方法、发泡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09221B (zh) * 2017-06-08 2021-10-08 马瑞利株式会社 发泡成型方法、发泡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US11707869B2 (en) 2017-06-08 2023-07-25 Marelli Corporation Foam molding method, foam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oam molded article
CN111655535A (zh) * 2018-01-30 2020-09-11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座椅占用识别功能的机动车座椅的泡沫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55535B (zh) * 2018-01-30 2022-11-01 奥迪股份公司 具有座椅占用识别功能的机动车座椅的泡沫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039122A1 (en) * 2021-09-13 2023-03-16 Sears Manufacturing Co. Magnetic heated seat device
CN115782244A (zh) * 2022-12-28 2023-03-14 江苏高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大型异型构件的编织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9607B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9607A (zh) 一种带加热装置的发泡体及其制作工艺
US11172711B2 (en) Brassiere and front panel for brassiere
US8317567B2 (en) Moulded textile lingerie item with support region made from silicone
KR101770013B1 (ko) X 모양의 브래지어 지지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브래지어
CN104066568B (zh) 用于生产部件的方法以及部件
EP3130258B1 (en) Seat pad
ITVR20110206A1 (it) Elemento di supporto e metodo per la realizzazione dello stesso
WO2011103902A8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ybrid-polsterelements, insbesondere eines sitz- und lehnenpolsterelements zur verwend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ein polsterelement und ein fahrzeugsitz mit einem polsterelement
JP2012502817A (ja) クッション要素およびそれを生産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金型
US1089909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eating element by 3D printing
JP2012170621A (ja) 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構造
KR101815937B1 (ko) 자동차 시트용 히터 일체형 발포 패드의 금형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88575B1 (ko) 히팅층을 포함하는 도어트림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592725B1 (en) Taped sealed heating system for low voltage heated garments
CN103892506A (zh) 一种新型复合帽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25254B1 (ko) 발열 기능을 갖는 암레스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05962882U (zh) 异型乳胶垫及应用该异型乳胶垫的文胸
CN107282884B (zh) 模具和具有该模具的成型装置
JP2011231435A (ja) 衣料用パ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728023U (zh) 一种座椅加热垫体
JPH0860410A (ja) ブラジャー等のモールドカ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733451B1 (ko) 자동차 시트에 사용되는 히터 일체형 발포 패드
CN219029201U (zh) 一种用于提升舒适性的腰部支撑机构
JP388650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接着成形型構造
CN106343626A (zh) 异型乳胶垫、其制作方法及应用该异型乳胶垫的文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1315

Patentee after: Yanfeng Daotuo Ann seat Co.

Address before: K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of Shanghai City, No. 669, 201315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anfeng Johnson Controls Seating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69, kang'an Road,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00

Patentee after: Yanfeng international Seat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5 No. 669 Kang'an Road, Kangqiao Industrial Zone,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YANFENG ADIENT SEA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