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3462B - 影像感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感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3462B
CN102223462B CN 201110154496 CN201110154496A CN102223462B CN 102223462 B CN102223462 B CN 102223462B CN 201110154496 CN201110154496 CN 201110154496 CN 201110154496 A CN201110154496 A CN 201110154496A CN 102223462 B CN102223462 B CN 102223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mber
gear
image sensor
elastic componen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544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3462A (zh
Inventor
洪赞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on oran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1544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3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3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3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4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感测装置,包含壳体、影像感测器以及运送机构。影像感测器与运送机构皆设置于壳体中。于影像感测器的景深范围内定义一行进路径。运送机构用以运送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且使每一个物件的中心线皆实质保持于上述的行进路径上移动,使得影像感测器感测该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影像。通过本发明,即使这些物件具有不同的厚度,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的影像感测器皆可感测这些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清晰影像。

Description

影像感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影像感测装置,尤指一种用以感测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的影像感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扫描机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一般而言,扫描机皆设有进纸/出纸滚轮,以将欲扫描的物件送入/送出扫描机。在物件的运送过程中,扫描机中的影像感测器即会感测物件而产生对应物件的影像。一般而言,扫描机使用的影像感测器主要有两种,一是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感测器,二是接触式影像感测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从扫描品质上来看,由于CCD的发展时间长且技术成熟,因此CCD的扫描品质要比CIS好,而CIS扫描机有成本低、轻巧和超薄等特点,适合于空间比较拥挤的环境,而且不需调节及热机,所以CIS扫描机的启动比CCD扫描机快。随着CIS技术日渐成熟,CIS扫描机已有取代CCD扫描机的趋势。
然而,由于每一个影像感测器皆具有一定的景深范围(Depth of Field,DOF),当使用者欲使用一特定的扫描机来扫描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时,有些厚度差异较大的物件便无法被此特定的扫描机的影像感测器有效地感测,而产生不甚清晰地影像。举例而言,目前习知CIS的景深范围约为+/-0.3毫米,而一般幻灯片的厚度约介于1毫米与3.2毫米之间,因此,可用来扫描厚度为1毫米的幻灯片的CIS扫描机便无法用来扫描厚度大于1.6毫米的幻灯片。此外,其它可被扫描的物件,例如相片纸、投影片、一般纸张等,也都具有不同厚度。当使用者欲扫描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时,便需针对厚度不同的物件使用对应的扫描机来进行扫描。此对使用者而言,不仅不方便,且也会增加使用者购买不同扫描机的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影像感测装置,其可用以感测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包含壳体、影像感测器以及运送机构。影像感测器与运送机构皆设置于壳体中。于影像感测器的景深范围内定义一行进路径。运送机构用以运送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且使每一个物件的中心线皆实质保持于上述的行进路径上移动,使得影像感测器感测该等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等物件的影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运送机构包含第一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入该壳体,该第一传动组合包含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该物件具有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接触点与该第二接触点间的距离实质等于该物件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运送机构另包含第二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出该壳体,该第二传动组合包含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传动件,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
进一步地,运送机构还包含: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传动件;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传动件;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弹性件,连接于该第四传动件;其中,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靠近,且该第三弹性件与该第四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靠近。
更进一步地,该运送机构还包含: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第一滑动件,该第一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中;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中;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第五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六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其中,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六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或者更进一步地,该运送机构还包含:第一齿轮;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与该第三齿轮啮合;以及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四齿轮。优选地,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且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齿轮至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四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传动组合以及第二传动组合。第一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入该壳体,该第一传动组合包含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第二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出该壳体,该第二传动组合包含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传动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二传动组合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包含壳体、影像感测器以及运送机构。影像感测器与运送机构皆设置于壳体中。运送机构包含第一传动组合。第一传动组合包含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可相对移动且带动该物件沿一行进方向进入壳体,使得影像感测器感测该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影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该物件具有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当该物件沿该行进方向进入该壳体时,该第一接触点与该第二接触点间的距离等于该物件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该运送机构另包含第二传动组合,该第二传动组合包含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传动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可相对移动且带动该物件沿该行进方向离开该壳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传动件;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传动件;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弹性件,连接于该第四传动件;其中,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靠近,且该第三弹性件与该第四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靠近。
进一步地,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第一滑动件,该第一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中;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中;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第五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六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其中,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六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或者进一步地,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齿轮;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与该第三齿轮啮合;以及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四齿轮。更进一步地,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且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齿轮至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四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的运送机构可使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的中心线皆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上移动。因此,纵然这些物件具有不同的厚度,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的影像感测器皆可感测该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清晰影像。换言之,使用者可使用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来感测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而不需针对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分别购买复数个特定的影像感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影像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与图3为图1中的影像感测装置用以感测具有不同厚度的物件的运送过程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影像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5A、图5B与图6A、图6B为图4中的影像感测装置用以感测具有不同厚度的物件的运送过程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影像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影像感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9A、图9B与图10A、图10B为图8中的影像感测装置用以感测具有不同厚度的物件的运送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影像感测装置1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影像感测装置1用以感测具有厚度T1的物件O1的运送过程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影像感测装置1用以感测具有厚度T2的物件O2的运送过程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2与图3中的物件O1、O2是以虚线框表示。
如图1至图3所示,影像感测装置1包含壳体10、影像感测器12以及运送机构14。于此实施例中,影像感测装置1可为扫描机,且影像感测器12可为接触式影像感测器,但不以此为限。影像感测器12与运送机构14皆设置于壳体10中。于影像感测器12的景深范围DOF内定义行进路径P。运送机构14用以运送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O1、O2,且使每一个物件O1、O2的中心线L1、L2皆实质保持于行进路径P上移动,使得影像感测器12感测物件O1、O2而产生对应物件O1、O2的影像。于实际应用中,物件O1、O2可为具有不同厚度的幻灯片、相片纸、投影片、一般纸张或其它可被扫描的物件。
于此实施例中,运送机构14可包含第一传动组合140、第二传动组合141、第一弹性件142、第二弹性件143、第三弹性件144、第四弹性件145、第一连杆146、第二连杆147、第三连杆148、第四连杆149、第五连杆150、第六连杆151、第一滑动件152以及第二滑动件153。
第一传动组合140用以将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送入壳体10,且第二传动组合141用以将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送出壳体10。第一传动组合140可包含第一传动件1400、第二传动件1402以及用来控制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作动的必要元件(未绘示于图中),如驱动马达等,其中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行进路径P的两侧。第二传动组合141可包含第三传动件1410、第四传动件1412以及用来控制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作动的必要元件(未绘示于图中),如驱动马达等,其中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行进路径P的两侧。
第一弹性件142连接于第一传动件1400,第二弹性件143连接于第二传动件1402,第三弹性件144连接于第三传动件1410,且第四弹性件145连接于第四传动件1412。在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140前或离开第二传动组合141后,第一弹性件142与第二弹性件143可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相对靠近,且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可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相对靠近。
于实际应用中,第一传动件1400、第二传动件1402、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可分别为滚轮或其它可带动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进入与离开壳体10的元件;第一弹性件142、第二弹性件143、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可分别为弹簧或其它可提供弹性力予第一传动件1400、第二传动件1402、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的元件。
此外,第一滑槽154以及第二滑槽155分别相对第一传动组合140与第二传动组合141而形成于壳体10中的适当位置。第一滑动件15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154中,且第二滑动件153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155中。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152与第二滑动件153可分别于第一滑槽154与第二滑槽155中平行行进路径P移动。第一连杆146连接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一滑动件152,第二连杆147连接第二传动件1402与第一滑动件152,第三连杆148连接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二滑动件153,第四连杆149连接第四传动件1412与第二滑动件153,第五连杆150连接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三传动件1410,且第六连杆151连接第二传动件1402与第四传动件1412。藉此,当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相对远离或靠近时,第一连杆146至第六连杆151即可同时带动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相对远离或靠近。
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分别对应物件O1、O2具有第一接触点C1与第二接触点C2,且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分别对应物件O1、O2具有第三接触点C3与第四接触点C4。在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140前,第一弹性件142与第二弹性件143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相对靠近,且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相对靠近。此时,第一接触点C1可实质接触或非接触第二接触点C2,且第三接触点C3可实质接触或非接触第四接触点C4,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计。
如图2与图3所示,当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140时,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即可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相对移动(即分别朝箭头A1、A2方向移动)且带动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进入壳体10。此时,第一传动件1400的第一接触点C1与第二传动件1402的第二接触点C2间的距离实质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以确保物件O1、O2的中心线L1、L2皆可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P上移动。如上所述,由于行进路径P是位于影像感测器12的景深范围DOF内,因此纵然物件O1、O2具有不同的厚度T1、T2,影像感测器12皆可感测物件O1、O2而产生对应物件O1、O2的清晰影像。此外,当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分别朝箭头A1、A2方向相对远离时,第一连杆146至第六连杆151即可同时带动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分别朝箭头A3、A4方向相对远离,且同时带动第一滑动件152与第二滑动件153分别于第一滑槽154与第二滑槽155中朝箭头A5、A6方向相对靠近,使得第三传动件1410的第三接触点C3与第四传动件1412的第四接触点C4间的距离亦实质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藉此,当物件O1、O2进入第二传动组合141时,亦可确保物件O1、O2的中心线L1、L2皆可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P上移动。需说明的是,在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140后或离开第二传动组合141前,第一弹性件142、第二弹性件143、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皆处于压缩状态。
在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带动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离开壳体10后,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142与第二弹性件143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分别朝箭头A1、A2的反方向相对靠近,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分别朝箭头A3、A4的反方向相对靠近。同时,藉由第一连杆146至第六连杆151的带动,第一滑动件152与第二滑动件153亦会分别于第一滑槽154与第二滑槽155中朝箭头A5、A6的反方向相对远离。藉此,第一传动组合140与第二传动组合141即可分别回复作动前的状态。
请参阅图4至图6,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影像感测装置3的示意图,图5A、图5B为图4中的影像感测装置3用以感测具有厚度T1的物件O1的运送过程示意图,图6A、图6B为图4中的影像感测装置3用以感测具有厚度T2的物件O2的运送过程示意图。影像感测装置3与前述的影像感测装置1的主要差别在于,影像感测装置3的运送机构34包含第一齿轮340、第一连杆341、第二齿轮342、第二连杆343、第三齿轮344、第三连杆345、第四齿轮346以及第四连杆347。需说明的是,图4至图6B中与图1至图3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结构、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于此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41连接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一齿轮340,第二齿轮342与第一齿轮340啮合,第二连杆343连接第二传动件1402与第二齿轮342,第三连杆345连接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三齿轮344,第四齿轮346与第三齿轮344啮合,且第四连杆347连接第四传动件1412与第四齿轮346。藉此,第一齿轮340、第一连杆341、第二齿轮342与第二连杆343可带动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相对远离或靠近,且第三齿轮344、第三连杆345、第四齿轮346与第四连杆347可带动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相对远离或靠近。
在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140前,第一弹性件142与第二弹性件143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相对靠近,且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相对靠近。此时,第一接触点C1可实质接触或非接触第二接触点C2,且第三接触点C3可实质接触或非接触第四接触点C4,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计。
如图5A与图6A所示,当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140时,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即可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相对移动(即分别朝箭头A1、A2方向移动)且带动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进入壳体10。当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分别朝箭头A1、A2方向相对远离时,第一连杆341与第二连杆343亦会同时带动第一齿轮340与第二齿轮342分别朝箭头R1、R2方向相对转动。此时,第一传动件1400的第一接触点C1与第二传动件1402的第二接触点C2间的距离实质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以确保物件O1、O2的中心线L1、L2皆可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P上移动。如上所述,由于行进路径P位于影像感测器12的景深范围DOF内,因此纵然物件O1、O2具有不同的厚度T1、T2,影像感测器12皆可感测物件O1、O2而产生对应物件O1、O2的清晰影像。需说明的是,在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140后,第一弹性件142与第二弹性件143皆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5B与图6B所示,当物件O1、O2进入第二传动组合141时,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即可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相对移动(即分别朝箭头A3、A4方向移动)且带动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离开壳体10。当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分别朝箭头A3、A4方向相对远离时,第三连杆345与第四连杆347亦会同时带动第三齿轮344与第四齿轮346分别朝箭头R3、R4方向相对转动。此时,第三传动件1410的第三接触点C3与第四传动件1412的第四接触点C4间的距离实质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以确保物件O1、O2的中心线L1、L2皆可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P上移动。需说明的是,在物件O1、O2进入第二传动组合141后,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皆处于压缩状态。
此外,在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离开第一传动组合140后,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件142与第二弹性件143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分别朝箭头A1、A2的反方向相对靠近,且第一连杆341与第二连杆343亦会同时带动第一齿轮340与第二齿轮342分别朝箭头R1、R2的反方向相对转动,进而回复作动前的状态。同理,在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带动物件O1、O2沿行进方向D离开壳体10后,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三弹性件144与第四弹性件145分别提供弹性力使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分别朝箭头A3、A4的反方向相对靠近,且第三连杆345与第四连杆347亦会同时带动第三齿轮344与第四齿轮346分别朝箭头R3、R4的反方向相对转动,进而回复作动前的状态。
需说明的是,第一齿轮340与第二齿轮342的齿数可相同或相异,且第三齿轮344与第四齿轮346的齿数亦可相同或相异,视实际应用而定。
请参阅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影像感测装置3’的示意图。影像感测装置3’与前述的影像感测装置3的主要差别在于,影像感测装置3’的第三齿轮344与第一齿轮340啮合,且第四齿轮346与第二齿轮342啮合。因此,于此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一传动件1400与第二传动件1402相对远离或靠近时,第一齿轮340至第四齿轮346与第一连杆341至第四连杆347即会同时带动第三传动件1410与第四传动件1412相对远离或靠近。需说明的是,图7中与第4至6图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结构、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至图10B,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之影像感测装置5的示意图,图9A和图9B为图8中的影像感测装置5用以感测具有厚度T1的物件O1的运送过程示意图,图10A和图10B为图8中的影像感测装置5用以感测具有厚度T2的物件O2的运送过程示意图。影像感测装置5与前述的影像感测装置1的主要差别在于,影像感测装置5的运送机构54的第一传动组合540的第一传动件5400以及第二传动件540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进路径P的两侧,且第二传动组合541的第三传动件5410以及第四传动件541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行进路径P的两侧。于此第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5400、第二传动件5402、第三传动件5410与第四传动件5412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于实际应用中,可变形材料可为橡胶或泡棉,但不以此为限。需说明的是,图8至图10B中与图1至图3中所示相同标号的元件,其结构、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540前,第一接触点C1可实质接触或非接触第二接触点C2,且第三接触点C3可实质接触或非接触第四接触点C4,可根据实际应用而设计。
如图9A与图10A所示,当物件O1、O2进入第一传动组合540时,第一传动件5400与第二传动件5402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的间隙。此时,第一传动件5400的第一接触点C1与第二传动件5402的第二接触点C2间的距离实质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以确保物件O1、O2的中心线L1、L2皆可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P上移动。如上所述,由于行进路径P是位于影像感测器12的景深范围DOF内,因此纵然物件O1、O2具有不同的厚度T1、T2,影像感测器12皆可感测物件O1、O2而产生对应物件O1、O2的清晰影像。
如图9B与图10B所示,当物件O1、O2进入第二传动组合541时,第三传动件5410与第四传动件5412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的间隙。此时,第三传动件5410的第三接触点C3与第四传动件5412的第四接触点C4间的距离实质等于物件O1、O2的厚度T1、T2,以确保物件O1、O2的中心线L1、L2皆可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P上移动。此外,在物件O1、O2离开第一传动组合540后,第一传动件5400与第二传动件5402即会回复变形前的状态。同理,在第三传动件5410与第四传动件5412带动物件O1、O2离开壳体10后,第三传动件5410与第四传动件5412即会回复变形前的状态。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的运送机构可使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的中心线皆实质保持于相同的行进路径上移动。因此,纵然这些物件具有不同的厚度,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的影像感测器皆可感测这些物件而产生对应这些物件的清晰影像。换言之,使用者可使用本发明的影像感测装置来感测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而不需针对复数个厚度不同的物件分别购买复数个特定的影像感测装置。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影像感测装置,用以感测厚度不同的物件,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感测装置包含:
壳体;
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壳体中,于该影像感测器的景深范围内定义一行进路径;
运送机构,设置于该壳体中,用以运送该物件,且使每一该物件的中心线皆保持于该行进路径上移动,使得该影像感测器感测该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影像;
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入该壳体,该第一传动组合包含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该物件具有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接触点与该第二接触点间的距离等于该物件的厚度;
该运送机构另包含第二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出该壳体,该第二传动组合包含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传动件,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
该运送机构还包含:
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第一滑动件,该第一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中;
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
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中;
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
第五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
第六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
其中,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六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送机构还包含: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传动件;
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传动件;
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
第四弹性件,连接于该第四传动件;
其中,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靠近,且该第三弹性件与该第四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靠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二传动组合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
4.一种影像感测装置,用以感测厚度不同的物件,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感测装置包含:
壳体;
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壳体中,于该影像感测器的景深范围内定义一行进路径;
运送机构,设置于该壳体中,用以运送该物件,且使每一该物件的中心线皆保持于该行进路径上移动,使得该影像感测器感测该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影像;
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入该壳体,该第一传动组合包含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该物件具有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接触点与该第二接触点间的距离等于该物件的厚度;
该运送机构另包含第二传动组合,用以将该物件送出该壳体,该第二传动组合包含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传动件,分别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行进路径的两侧;
该运送机构还包含:
第一齿轮;
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一齿轮;
第二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
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二齿轮;
第三齿轮;
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三齿轮;
第四齿轮,与该第三齿轮啮合;以及
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四齿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且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齿轮至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四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送机构还包含: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传动件;
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传动件;
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
第四弹性件,连接于该第四传动件;
其中,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靠近,且该第三弹性件与该第四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靠近。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二传动组合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
8.一种影像感测装置,用以感测厚度不同的物件,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感测装置包含:
壳体;
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壳体中;以及
运送机构,设置于该壳体中,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传动组合,该第一传动组合包含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可相对移动且带动该物件沿一行进方向进入该壳体,使得该影像感测器感测该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影像;
该运送机构另包含第二传动组合,该第二传动组合包含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传动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可相对移动且带动该物件沿该行进方向离开该壳体;
该运送机构还包含:
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第一滑动件,该第一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中;
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
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中;
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
第五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
第六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
其中,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六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该物件具有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当该物件沿该行进方向进入该壳体时,该第一接触点与该第二接触点间的距离等于该物件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送机构包含: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传动件;
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传动件;
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
第四弹性件,连接于该第四传动件;
其中,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靠近,且该第三弹性件与该第四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靠近。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二传动组合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
12.一种影像感测装置,用以感测厚度不同的物件,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感测装置包含:
壳体;
影像感测器,设置于该壳体中;以及
运送机构,设置于该壳体中,该运送机构包含第一传动组合,该第一传动组合包含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可相对移动且带动该物件沿一行进方向进入该壳体,使得该影像感测器感测该物件而产生对应该物件的影像;
该运送机构另包含第二传动组合,该第二传动组合包含第三传动件以及第四传动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可相对移动且带动
该物件沿该行进方向离开该壳体;
该运送机构包含:
第一齿轮;
第一连杆,连接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一齿轮;
第二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
第二连杆,连接该第二传动件与该第二齿轮;
第三齿轮;
第三连杆,连接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三齿轮;
第四齿轮,与该第三齿轮啮合;以及
第四连杆,连接该第四传动件与该第四齿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齿轮与该第一齿轮啮合,且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啮合,当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时,该第一齿轮至该第四齿轮与该第一连杆至该第四连杆同时带动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远离或靠近。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分别对应该物件具有第一接触点与第二接触点,当该物件沿该行进方向进入该壳体时,该第一接触点与该第二接触点间的距离等于该物件的厚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送机构包含: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传动件;
第二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二传动件;
第三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三传动件;以及
第四弹性件,连接于该第四传动件;
其中,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相对靠近,且该第三弹性件与该第四弹性件分别提供弹性力使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相对靠近。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皆由可变形材料制成;其中,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一传动组合时,该第一传动件与该第二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当该物件进入该第二传动组合时,该第三传动件与该第四传动件产生变形而形成一等于该物件之厚度的间隙。
CN 201110154496 2011-06-09 2011-06-09 影像感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3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54496 CN102223462B (zh) 2011-06-09 2011-06-09 影像感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54496 CN102223462B (zh) 2011-06-09 2011-06-09 影像感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462A CN102223462A (zh) 2011-10-19
CN102223462B true CN102223462B (zh) 2013-05-22

Family

ID=44779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5449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3462B (zh) 2011-06-09 2011-06-09 影像感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346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3974A (en) * 1986-12-18 1988-05-10 Xerox Corporation Dual scanning array raster input scanner
US5764382A (en) * 1991-05-14 1998-06-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reader
CN1316156A (zh) * 1998-07-16 2001-10-03 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非接触扫描期间保持文档聚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40819A (zh) * 2009-04-03 2009-09-2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馈纸式影像扫描方法及其扫描装置
CN201854346U (zh) * 2010-11-12 2011-06-01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连动组件的馈纸式扫描仪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3974A (en) * 1986-12-18 1988-05-10 Xerox Corporation Dual scanning array raster input scanner
US5764382A (en) * 1991-05-14 1998-06-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reader
CN1316156A (zh) * 1998-07-16 2001-10-03 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非接触扫描期间保持文档聚焦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40819A (zh) * 2009-04-03 2009-09-2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馈纸式影像扫描方法及其扫描装置
CN201854346U (zh) * 2010-11-12 2011-06-01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连动组件的馈纸式扫描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462A (zh) 201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7342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pressing a fold lin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606053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9820B2 (ja) 読取装置
US20160023857A1 (en) Recording sheet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CN1467092A (zh) 纸张导向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199383B2 (en) Auto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scanning device
CN104253918B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光学单元
CN102223462B (zh) 影像感测装置
CN104444549A (zh) 搭接幅度可调的纸张输送装置及相邻纸张的搭接方法
US8736928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ing scanning device
CN113602899B (zh) 一种无损式电缆加工用牵引机构及方法
JP5269146B2 (ja) 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91512A1 (en) Double-side scan device with movable image scan module
CN103491273A (zh) 具有校正功能的馈纸式扫描装置
CN107018263A (zh) 双面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TWI499273B (zh) 影像感測裝置
CN102065198A (zh) 扫描装置
CN107483766B (zh) 用于扫描仪且可防止扫描影像变形的导引结构以及扫描仪
CN102098414A (zh) 用于扫描反射稿件和透射稿件的馈纸式扫描仪
US20040113352A1 (e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sheet feeder]
CN103144979A (zh) 传送模块及使用此传送模块的事务机
CN101330561A (zh) 馈纸式扫描仪
CN215163375U (zh) 梳理机
CN201062171Y (zh) 自动送纸装置
JP2012023782A (ja) スキャナ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1

Address after: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Tianshou Road No. 31 280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union oran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11 Zhujianglu Road high tech Zone, Jiangsu, No. 169,

Co-patentee before: Qisda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Suzhou Qisda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1

Address after: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ianhe District Tianshou Road No. 31 2801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union oran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11 Zhujianglu Road high tech Zone, Jiangsu, No. 169,

Co-patentee before: Qisda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Suzhou Qisda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