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8402B -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原稿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原稿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8402B
CN102098402B CN201010546742.6A CN201010546742A CN102098402B CN 102098402 B CN102098402 B CN 102098402B CN 201010546742 A CN201010546742 A CN 201010546742A CN 102098402 B CN102098402 B CN 1020984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d
original copy
document feeder
auto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6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8402A (zh
Inventor
鹫田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98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8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8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84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该ADF具备ADF主体、接地部件、盖(11)、板金(48)和两段弹簧(49)。接地部件配置在ADF主体上。盖(11)为非导电性,能够开闭地被支承在ADF主体上。板金(48)与配置在盖(11)上的部件相导通。两段弹簧(49)为导电性,被盖(11)和板金(48)夹着地固定,当闭合了盖(11)时与接地部件相接触。

Description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原稿读取装置
根据美国专利法35U.S.C.第119条预定,本发明申请主张2009年12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No.2009-279443号申请的优先权,引用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发明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边用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输送原稿边读取的原稿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能够读取原稿的两面的原稿读取装置等中,我们知道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ADF)的结构。在这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为了使卡塞原稿的除去等各种维护作业变得容易,有的采用具备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内部能够开放的盖的结构。
并且,原稿读取装置为了防止来自纸张等的静电使各部件带电而进行接地。该接地通过用导电性部件连接各部件,用接地电路连接该导电性部件和基准电位点而进行。
日本特开2007-276954号公报公开了具备盖,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将配置在该盖上的部件接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该特开2007-276954号公报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通过用板簧将配置在盖上的分离式辊的旋转轴与加压辊的旋转轴相连接进行导通。并且,在该分离式辊的旋转轴上连接有导电性的部件。并且,该导电性部件采用当闭合了盖时与配置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主体上的预定接地部(接触部)导电状地接触的结构。由于该接地部通过适当的接地电路与基准电位点(地面等)连接,因此能够对配置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盖上的部件进行接地。
但是,特开2007-276954号公告的结构停留在公开了有效地进行轴间导通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使用怎样的部件作为与接地部相接触的导电性部件没有公开。一般地,作为该导电性部件我们知道使用弹簧的结构。这种弹簧采用用安装件(螺钉等)被固定在盖上,当闭合盖时与接地部导电状地接触的结构。
但是,在这种结构中为了固定弹簧有必要使用安装件,从花费在该安装件上的成本的角度来看留有改进的余地。
并且,我们还知道使用导线等取代弹簧进行盖与主体的导通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存在盖的开闭行程被导线限制、以及导线成为维护作业的障碍的问题,在这些点上留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备盖、能够用简单的结构进行配置在该盖上的部件的接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及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即,该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主体、接地部件、盖、导电性部件和弹性部件。上述接地部件被配置在上述主体上。上述盖为非导电性,能够开闭地被支承在上述主体上。上述导电性部件与配置在上述盖上的部件相导通。上述弹性部件为导电性,被上述盖与上述导电性部件夹着地固定,当闭合了上述盖时与上述接地部件相接触。
由此,由于通过闭合盖而接地部件与弹性部件相接触,因此能够将配置在盖上的部件接地。并且,由于是夹着弹性部件地对其进行安装的结构,因此能够省略用来安装弹性部件的安装件(螺钉等)。因此能够降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上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即,上述弹性部件具有外形不同的第1部位和第2部位;在上述导电性部件上形成有能够将上述第1部位***、而不能够将上述第2部位***的安装孔。
由此,当用盖和导电性部件夹着弹性部件时,只要将弹性部件***导电性部件的安装孔中该弹性部件的第1部位就从导电性部件突出来。因此只要进行上述夹入就能够成为能够接地的状态。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上述导电性部件优选用板金构成。
由此,由于能够薄薄地构成导电性部件,因此能够使盖变薄,能够实现结构紧凑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并且能够廉价地构成导电性部件。
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盖上形成有能够保持上述弹性部件的保持部。
由此,当将弹性部件夹入在盖与导电性部件之间时,能够使弹性部件先保持在保持部上,因此没必要用手指等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地安装弹性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观点,提供具备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
由此,由于不需要用来安装弹性部件的安装件(螺钉等),因此能够降低原稿读取装置的制造成本。
从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特征、组成、过程、步骤、特性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盖闭合时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盖打开时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表示从ADF主体侧看去的盖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5为说明ADF主体的上面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说明两段弹簧的安装方法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形态的复合机20的外观立体图。
复合机20具备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如图1所示,在该复合机20的上部装备有起到书籍扫描和自动原稿输送扫描功能的图像扫描装置(原稿读取装置)10。并且,复合机20具有用来指示复印份数、传真发送目的地和原稿读取等的操作面板77。
而且,复合机20具有内置有在作为记录媒体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等的复合机主体78、以及依次供给上述纸张的供纸盒79。该复合机主体78具有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图像数据用的图示省略的收发信部等。
接着参照图2和图3说明复合机20具备的图像扫描装置10。图2为盖闭合时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盖打开时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如图2所示,图像扫描装置10具有稿台玻璃(platen glass)22和原稿台盖21。该原稿台盖21上具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ADF)25。并且,图像扫描装置10具有用来读取原稿的图像的主体侧扫描单元50和ADF侧扫描单元60。
在将该图像扫描装置10作为自动原稿输送扫描仪使用的情况下,由上述ADF25一张张地输送原稿。并且,原稿的表面一侧的面(第1面)的图像由主体侧扫描单元50读取,背面一侧的面(第2面)的图像由ADF侧扫描单元60读取。
另一方面,在将图像扫描装置10作为书籍扫描仪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者将要读取的书籍原稿载置在稿台玻璃22上,用原稿台盖21从其上面压住,使书籍原稿不动地进行固定。在这种状态下,能够用主体侧扫描单元50读取原稿的图像。
如图2所示,上述原稿台盖21所具备的ADF25具有设置在原稿台盖21上部的原稿托盘23和设置在该原稿托盘23下面的排出托盘24。并且,ADF25具有ADF主体(主体)16和覆盖其上侧的盖11。
如图3所示,该盖11以盖转动轴15为转动轴线能够转动地被支承在ADF主体16上。并且,为了防止盖11意外打开,采用当闭合该盖11时施加锁定的结构。另外,关于该盖11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如图2所示,在上述原稿台盖21的内部构成连接原稿托盘23与排出托盘24的弯曲形状(主视为横放的U字形状)的原稿输送路径30。这种结构中,被重叠放置在原稿托盘23上的原稿被一张张地分离、沿上述原稿输送路径30被输送,向排出托盘24排出。原稿的读取开始等的指示能够利用图1所示的操作面板77来进行。
下面沿原稿输送路径30来详细地说明ADF25的各部分结构。
如图2所示,在从原稿托盘23给原稿输送路径30供给原稿的地方配置有搓纸辊31。在该搓纸辊31的下游侧具有分离辊32。并且,当闭合盖11时与该分离辊32相对地配置对置辊33。
在这种结构下,通过驱动搓纸辊31,原稿托盘23上的最上层的原稿被拥入ADF25内。原稿通过搓纸辊31的驱动被送往分离辊32,被夹持在该分离辊32与对置辊33之间。并且,原稿被沿原稿输送方向旋转驱动的分离辊32和沿与原稿输送方向相反方向旋转驱动的对置辊33一张张地分离,往原稿输送路径30的下游侧被输送。
在分离辊32的下游侧配置有阻挡辊39以及与该阻挡辊39成对的加压辊37。阻挡辊39与加压辊37一起使由分离辊32输送来的原稿的顶头一侧暂时停止、变松弛,在预定的时间后消除松弛,输送到下游一侧。由此,矫正原稿的斜行。
在阻挡辊39的下游侧设置有多个输送辊34、35。并且,分别与该输送辊34、35相对地配置有辊。被上述阻挡辊39驱动而被往下游侧输送的原稿被输送辊34、35及与其相对的辊夹持,进一步往下游侧输送。
在2个输送辊34、35之间设定有第1原稿读取位置59,在该第1原稿读取位置59配置有压纸辊(platen roller)29。并且,经过该第1原稿读取位置59的原稿被后述的主体侧扫描单元50所扫描、读取。
接着,说明主体侧扫描单元50。该主体侧扫描单元50配置在ADF25及稿台玻璃22的下方(上述原稿输送路径30的外侧)。并且,该主体侧扫描单元50具有光源51、反射镜52、53、54、聚光透镜55、主体侧CCD56。光源51对ADF25的第1原稿读取位置59(或稿台玻璃22)照射光,反射镜52、53、54反射从原稿来的反射光。并且采取利用该聚光透镜55会聚该反射光、该会聚光在主体侧CCD56的部分成像的结构。
主体侧扫描单元50的光源51和反射镜52等采用能够移动的结构。如前所述,在将图像扫描装置10作为书籍扫描仪来使用的情况下,使主体侧扫描单元50的光源51和反射镜52等沿稿台玻璃22移动。由此,能够读取载置在稿台玻璃22上的原稿。
另一方面,在将图像扫描装置10作为自动原稿输送扫描仪来使用的情况下,光源51和反射镜52等如图2所示那样,移动到与上述第1原稿读取位置59相对的位置静止下来。在该状态下通过驱动ADF25,主体侧扫描单元50能够扫描并读取在原稿输送路径30中被输送、经过第1原稿读取位置59的原稿的表面一侧的面。
在主体侧扫描单元50中,从原稿来的反射光如前所述被导向主体侧CCD56成像,主体侧CCD56输出与原稿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电信号。该信号被适当变换处理,发送给复合机20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并且,该发送的图像信息被图像形成部转印到作为记录媒体的纸张上,通过这样实现复合机20的复印功能等。
在原稿输送路径30中,在上述第1原稿读取位置59的下游侧(输送辊35的下游侧)设定第2原稿读取位置69。经过该第2原稿读取位置69的原稿的背面被接下来说明的ADF侧扫描单元60扫描并读取。
下面说明ADF侧扫描单元60。该ADF侧扫描单元60从内侧靠近构成为U字形状的上述原稿输送路径30地配置在该原稿输送路径30的内侧。并且,ADF侧扫描单元60具有被保持在ADF25内部的扫描框12。该扫描框12采用支承构成内部光学系的部件等并且覆盖、保护其外侧的结构。
在扫描框12的底部具有用来读取原稿背面的读取玻璃68。该读取玻璃68配置在与上述第2原稿读取位置69相对应的位置上。
并且,与扫描框12的上述第2原稿读取位置69相对地在ADF25中配置压纸辊38。这种结构下,当被上述输送辊35输送来的原稿靠近压纸辊38的部分时,该原稿边被压纸辊38输送边被扫描并读取其背侧的面。
像上述那样在2个原稿读取位置读取了表里两面内容的原稿被排出辊36输送,向排出托盘24排出。这样地构成只要使原稿一次经过原稿输送路径30就能够两面读取的结构的所谓一次通过式的ADF25。
下面说明ADF侧扫描单元60中构成的缩小光学***。如图2所示,ADF侧扫描单元60具有光源61、反射镜62、63、64、65、聚光透镜67以及作为图像传感器的ADF侧CCD57。这些部件都被配置在扫描框12的内部。
光源61邻近读取玻璃68地配置,通过该读取玻璃68能够将光照射到第2原稿读取位置69上。反射镜62、63、64、65采用使从原稿来的反射光再多次折返地反射,导向聚光透镜67的结构。
聚光透镜67使光会聚而在ADF侧CCD57的部分成像,ADF侧CCD57与主体侧扫描单元50中的主体侧CCD56一样输出与原稿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电信号。该信号也进行适当变换处理,发送给复合机20所具备的图像形成部。
下面参照图4和图5详细说明配置在盖11上的部件。图4为表示从ADF主体16一侧看去的盖11的样子的立体图。图5为说明ADF主体16的上面的结构的示意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盖11中将具有盖转动轴15的一侧(图4中大致下侧)称为“根端侧”,并且将其相反的一侧(图4中大致上侧)称为“顶端侧”。
如图4所示,在盖11的最根端侧形成有盖安装孔73、盖安装轴72。并且如图5所示,在ADF主体16上形成有能够***盖安装孔73的盖安装轴93和用来能够转动地安装盖安装轴72的盖安装孔92。并且,盖11能够将通过盖安装轴72的中心和盖安装轴93的中心的线作为上述盖转动轴15,使盖11能对ADF主体16进行开闭。
在盖11的内表面上一体形成有2根细长的加强筋97。每条加强筋97使其长度方向大致沿原稿输送方向地配置。因此,加强筋97的朝向与分离辊32的旋转轴线的朝向大致成直角。安装分离辊32的分离辊轴41其两端部分别被加强筋97支承着。
并且,如图4所示,盖11在比中央部稍微靠根端一侧弯曲。在该弯曲的地方并列配置有3个加压辊37。如图2所示,加压辊37与ADF主体16所具备的阻挡辊39相对地配置。并且,该加压辊37由加压辊轴42支承着,该加压辊轴42被施力弹簧40沿与阻挡辊39相对的方向施力。利用这种结构,加压辊37能够挤压阻挡辊39。
并且,在盖11的比中央部稍微靠顶端一侧,配置有盖侧齿轮46。该盖侧齿轮46采用当闭合了盖11时与图5所示的主体侧齿轮96相啮合的结构。主体侧齿轮96通过来自ADF主体16所具备的图示省略的驱动装置的动力传动能够旋转,在盖11闭合了的状态下,通过主体侧齿轮96旋转,盖侧齿轮46也旋转。
并且,由于该盖侧齿轮46与分离辊轴41不能相对旋转地连接着,因此由于盖侧齿轮46旋转,分离辊轴41也旋转。并且,由于该分离辊轴41旋转,不能相对旋转地连接在该分离辊轴41上的分离辊32也旋转。由于分离辊32通过多个传动齿轮43而与搓纸辊31连接着,因此由于分离辊32旋转,搓纸辊31也旋转。这样一来,来自ADF主体16所具备的驱动装置的动力被传动到搓纸辊31和分离辊32。
另外,如图2所示,分离辊32采用当闭合了盖11时与对置辊33相接触的结构。
并且如图4所示,分离辊轴41与加压辊轴42用板簧47连接着。该板簧47用导电性部件构成,进行分离辊轴41与加压辊轴42的导通。并且,该板簧47被形成为细长矩形形状,其中央部用螺钉被固定在板金(导电性部件)48上。
板金48用导电性部件构成,与板簧47电气导通。并且,该板金48被构成为细长的薄板形状,其一端***2根中的一根加强筋97上贯穿厚度方向地形成的通孔98中。并且,板金48在该一端将两段弹簧(弹性部件)49的根部夹在与盖11之间地被螺钉紧固固定在盖11的内面上。另外,该两段弹簧49的形状和安装方法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并且,该两段弹簧49当闭合了盖11时与如图5所示的接地部件99相接触地配置。该接地部件99例如用板金框构成,通过适当的接地电路与基准电位点(地面等)连接。
通过该结构,配置在盖11上的分离辊轴41和加压辊轴42当闭合盖11时与基准电位点电气连接,能够保持基准电位。
并且,在盖11的顶端一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用来在闭合了盖11的状态下锁定的锁定机构80。该锁定机构80具有2个锁定杆81、85。利用该结构,在闭合了盖11时锁定杆81、85钩住图5所示的锁定销91、95,通过这样能够锁定盖11。
下面参照图6说明两段弹簧49的形状及安装方法。图6为说明两段弹簧49的安装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6(a)所示,两段弹簧49用外形为两段结构的圆筒状螺旋弹簧构成,具有小径的第1部位101和大径的第2部位102。并且,在盖11上形成有十字形突起即嵌入部(保持部)105。
在将两段弹簧49安装到盖11上时,首先,如图6(a)所示将两段弹簧49的第2部位102嵌入到嵌入部105。具体为,使第2部位102的端部扩展地变形,套在嵌入部105的十字外周部上地嵌入,通过这样使两段弹簧49保持在盖11的内面上。
接着,像图6(b)所示那样用手指等按压两段弹簧49的第1部位101使其成为适当压缩的状态,而且使板金48的顶端部***加强筋97的通孔98中。并且使该顶端部形成的安装孔108的位置与上述第1部位101对齐,解除第1部位101的压缩。由此,第1部位101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能够经过安装孔108变成突出的状态。
另外,由于安装孔108的内径比第1部位101的直径大、比第2部位102的直径小,因此第2部位102不会从安装孔108突出来。
在像上述那样将两段弹簧49的第1部位101***板金48的安装孔108之后,用图4所示的螺钉等将板金48固定到盖11上。结果,大径的第2部位102在盖11与板金48之间被稍微压缩,因此恢复力作用着的第2部位102良好地紧贴在安装孔108的周缘部,能够稳定地确保电气导通。
像上述那样两段弹簧49与板金48电气连接并且第1部位101从板金48突出地被安装。并且,通过该第1部位101的顶端与接地部件99接触,能够进行盖11的各部件的接地。
另外,如果在通孔98的部分加强筋97的下端被暂时开放的话,则通过从该开放部分***板金48,能够比较容易地将板金48安装到盖11上。但是,本实施形态为了利用加强筋97有效地提高盖11的刚性,不在通孔98的部分设置开放部。因此,安装板金48时,首先使板金48沿与两段弹簧49的安装方向近似垂直的方向(加强筋97的厚度方向)移动,***通孔98中。并且,有使板金48沿与两段弹簧49的安装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移动、将安装孔108***两段弹簧49中的必要。在这一点上,本实施形态通过预先将两段弹簧49组装到嵌入部105上,在安装板金48时没必要为了使两段弹簧49的位置不动而用手指等捏住保持(只要用一个手指按住第1部位101的头部使其压缩就可以)。并且,能够防止在安装板金48时两段弹簧49意外脱落或飞出的事态发生,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形态的ADF25具有ADF主体16、接地部件99、盖11、板金48和两段弹簧49。接地部件99配置在ADF主体16上。盖11为非导电性,能够开闭地被支承在ADF主体16上。板金48与配置在盖11上的部件相导通。两段弹簧49为导电性,被盖11和板金48夹着地固定,当闭合了盖11时与接地部件99相接触。
由此,由于通过闭合盖11而接地部件99与两段弹簧49相接触,因此能够使配置在盖11上的部件接地。并且,由于是夹着两段弹簧49地安装的结构,因此能够省略用来安装两段弹簧49的安装件(螺钉等)。因此能够降低ADF25的制造成本。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ADF25中,两段弹簧49具有直径小的第1部位101和直径大的第2部位102。另一方面,在板金48上形成有能够***第1部位101、不能够***第2部位102的安装孔108。
由此,当用盖11和板金48夹着两段弹簧49时,只要将两段弹簧49***安装孔108中第1部位101就会从板金48突出。因此,只要安装两段弹簧49就能够形成能够接地的结构。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两段弹簧49的定位。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ADF25中,使用板金48作为导电性部件。
由此,由于能够薄薄地构成导电性部件,因此能够使盖11变薄,能够实现结构紧凑的ADF25。并且,由于板金加工性好,因此与大小不同的ADF等对应容易。
并且,在本实施形态的ADF25中,在盖11上形成有能够保持两段弹簧49的嵌入部105。
由此,当将两段弹簧49夹在盖11与板金48之间时,能够将两段弹簧49保持在嵌入部105上。因此没必要用手指等使两段弹簧49的位置不动地对其进行保持,能够容易地安装两段弹簧49。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扫描装置10具有上述ADF25。
由此,不仅不需要用来安装两段弹簧49的部件(螺钉等),而且能够省去安装该部件的麻烦。因此能够降低图像扫描装置10的制造成本。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能够例如如下地进行变更。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板金48作为导电性部件,但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物体,并不局限于板金48,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物质。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使用两段弹簧49作为弹性部件,但并不局限于两段形状,只要是弹簧的一部分从安装孔108突出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并且,可以使用导电性橡胶等作为弹性部件。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嵌入部105被为十字形状,但只要是能够保持弹性部件的形状,什么样的形状都可以。
可以将上述实施形态的图像扫描装置10使用于例如复印机、传真装置等来取代用于复合机20。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中图像扫描装置10作为复合机20的一部分而被装备,但也可以作为单独的图像扫描装置而构成取代该结构。
虽然以上根据其优选实施形态说明了本发明,但显然对于精通上述公开发明技术的人来说能够进行种种改进,并且可以采取不同于以上详细叙述和描述的实施形态。因此,在本发明的旨意和范围之内的本发明的所有改进都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
主体;配置在上述主体上的接地部件;被能够开闭地支承在上述主体上的非导电性的盖;与被配置在上述盖上的部件相导通的导电性部件;以及,被上述盖与上述导电性部件夹着地固定、当闭合了上述盖时与上述接地部件相接触的导电性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部件具有外形相同、直径不同的第1部位和第2部位;
在上述导电性部件上形成有能够将上述第1部位***、而不能够将上述第2部位***的安装孔,从而,作为大径一侧的上述第2部位良好地紧贴在上述导电性部件的上述安装孔的周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性部件用板金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上形成有能够保持上述弹性部件的保持部。
4.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
CN201010546742.6A 2009-12-09 2010-11-11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原稿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8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9443A JP2011123174A (ja) 2009-12-09 2009-12-09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
JP279443/2009 2009-1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8402A CN102098402A (zh) 2011-06-15
CN102098402B true CN102098402B (zh) 2015-07-01

Family

ID=4413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674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8402B (zh) 2009-12-09 2010-11-11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原稿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23174A (zh)
CN (1) CN1020984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0438B2 (ja) * 2010-09-07 2015-01-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87691B2 (ja) * 2014-06-10 2018-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4850A (ja) * 2015-07-22 2017-02-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452B2 (ja) * 2015-07-30 2018-08-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46108B2 (ja) * 2015-11-20 2021-03-24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08134887B (zh) * 2017-11-13 2024-02-06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2704A (ja) * 2008-02-13 2009-08-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2566B2 (ja) * 1997-09-19 2005-08-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3953006B2 (ja) * 2003-09-02 2007-08-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複合機
JP4289683B2 (ja) * 2006-12-26 2009-07-0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2704A (ja) * 2008-02-13 2009-08-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8402A (zh) 2011-06-15
JP2011123174A (ja) 201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8402B (zh)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原稿读取装置
US8861048B2 (en) Image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EP2541888B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US5982512A (en) Document feeder
JP74026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EP2541890A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US7518765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al apparatus having grounded pressing plate
EP0974540A3 (en) Multifunction terminal
US20090262401A1 (en) Scanning member with flexible pressing member
JP200314027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375368B2 (ja) 用紙搬送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28964A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JP384016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0437347C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600053Y2 (ja) 密着イメージ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0219916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26044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WO2023089741A1 (ja) 媒体搬送装置
JP3932046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WO2023042350A1 (ja) 媒体搬送装置
JP408554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3558888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221816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4132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KR0181801B1 (ko) 팩시밀리의 밀착이미지센서 체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