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1873A - 镜头致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致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1873A
CN101881873A CN2009101391088A CN200910139108A CN101881873A CN 101881873 A CN101881873 A CN 101881873A CN 2009101391088 A CN2009101391088 A CN 2009101391088A CN 200910139108 A CN200910139108 A CN 200910139108A CN 101881873 A CN101881873 A CN 101881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magnetic
magnetite
lens
bea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坚
郭利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h Hong Industri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h Hong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h Hong Industrial Corp filed Critical Wah Hong Industrial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391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18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1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18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镜头致动装置,其包括有一底座、一中空磁性元件、一镜头承载座、一中空线圈及一导磁元件。中空磁性元件固定于底座,以产生一第一磁力线回路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镜头承载座设置在中空磁性元件的内缘,并与中空磁性元件间隔一可滑动间隙。导磁元件连同中空线圈设置在镜头承载座上。中空磁性元件产生的第一磁力线回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会与导磁元件产生一磁吸力,中空线圈通电后会与中空磁性元件产生一推动镜头承载座位移的电磁推力,其内的导磁元件用以提升电磁推力,使磁吸力与电磁推力相互作用后,让镜头承载座位移且定位至目标位置。

Description

镜头致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镜头致动装置,尤指一种可应用于***模块镜头驱动的致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持式装置配备摄像模块的趋势日益普遍,伴随着产品市场对手持式装置要求性能更好且体积更小的市场需求,摄像模块面临到更高画质与小型化的双重要求。针对摄像画质的提高,一方面是提高像素,目前手持式装置摄像模块市场趋势由VGA等级的30万像素,逐渐提高到百万像素、两百万、三百万像素,甚至朝更高等级的四百万、五百万像素发展。除了像素的提升,摄像的清晰度也更加受到关切,于是手持式装置摄像模块也由定焦摄像功能朝向类似照相机的光学自动对焦功能、甚或是光学变焦功能发展。
光学自动对焦功能的原理是依照摄像标的物的不同远近距离,适度地移动摄像模块中的镜头,以使得摄像标的物的光学影像得以准确地聚焦在影像传感器上,以产生清晰的影像。目前一般较常见到在摄像模块中带动镜头移动的致动方式有步进马达致动、压电致动以及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致动等方式。
一般来说,音圈马达的机构主要是将线圈置放于含有永久磁铁的磁路内所构成。根据弗莱明左手定则,当线圈导电时就会有电流与永久磁铁产生交互作用的电磁推进力,以移动连接永久磁铁的承载座,进而带动固定在承载座上的镜头元件,并且通过调整流过线圈的电流大小,达到光学变焦、对焦的目的。
然而,一般的摄像模块除了使用音圈马达来带动镜头元件作轴向移动外,其更需要一个定位机制,作为镜头元件有效的定位,让标的物的光学影像得以准确地聚焦在摄像模块的影像传感器上,以产生清晰的影像。
然而,一般来说,镜头定位方法虽然能有效达到定位目的,但是其需要多个元件配合方能达成,因而造成摄像模块整体体积过大,而限制了小型化的发展,同时也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另外,通过持续对线圈供电以达到镜头定位的目的,将会造成功率消耗与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摄像模块中镜头配置的空间限制,以及镜头移动的特性需求,采用音圈式线性致动方式,提出有效率且适于摄像模块镜头致动的镜头致动装置,让搭配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的摄像模块,具备可小型化、动作快、静音、价格便宜及节能等种种优点。
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包括有一底座、一中空磁性元件(其包括一第一中空磁石、一中空导磁盘及一第二中空磁石)及一镜头承载座元件(其包括一镜头承载座、一中空线圈及一导磁元件)。其中,中空磁性元件固定于底座,并且用以产生一第一磁力线回路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导磁元件设置在中空线圈的内缘,并将镜头承载座设置在该导磁元件的内缘构成一镜头承载座元件。同时,整个镜头承载座元件设置在中空磁性元件的内缘,并且与中空磁性元件间隔一可滑动间隙。中空磁性元件产生的第一磁力线回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会与导磁元件产生一磁吸力,而中空线圈通电后会与中空磁性元件相互磁场作用,可产生一推动该镜头承载座元件位移的电磁推力,并且其内缘的导磁元件也有助于电磁推力的提升,使得磁吸力与电磁推力相互作用后,足以推动镜头承载座元件位移且定位至目标位置。其中镜头承载座元件成一可动部件,并且,底座与中空磁性元件组成一非可动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导磁元件在中空线圈未通电时,与第一磁力线回路相互磁性作用,以产生一第一保持力,用以保持镜头承载座元件定位在一第一位置,或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相互磁性作用,以产生一第二保持力,用以保持镜头承载座元件定位在一第二位置。如此,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采用二段式镜头致动方法,以让镜头定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导磁元件在中空线圈有通电时,亦受到第一磁力线回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相互的磁性作用,以产生一平衡保持力,用以保持镜头承载座元件定位在一平衡位置。如此,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可采用无段式镜头致动方法,以让镜头位定位于运动区间内的任意位置。
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包括有一底座、一导磁元件、一中空线圈、一镜头承载座及一中空磁性元件(其包括一第一中空磁石、一中空导磁盘及一第二中空磁石)。其中,导磁元件与中空线圈都固定于底座,并且中空线圈设置在导磁元件的内缘。中空磁性元件设置在镜头承载座上构成一镜头承载座元件。同时,整个镜头承载座元件设置在中空线圈的内缘,并且与中空线圈间隔一可滑动间隙。中空磁性元件可产生一第一磁力线回路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而中空磁性元件产生的第一磁力线回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会与导磁元件产生一磁吸力,而中空线圈通电后会与中空磁性元件相互磁场作用,产生一电磁推力,并且其外缘的导磁元件也有助于电磁推力的提升,使得磁吸力与电磁推力相互作用后,足以推动镜头承载座元件位移且定位至目标位置。同时,镜头承载座与中空磁性元件组成一可动部件,并且,底座、导磁元件及中空线圈组成一非可动部件。
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非可动部件的结构,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非可动部件中,中空磁性元件包括一具有多个边端的中空导磁框架与多个磁石,其中,多个磁石容置在中空导磁框架中,并且分别对应设置在中空导磁框架的多个边端处,此中空磁性元件亦可产生出一第一磁力线回路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而中空磁性元件产生的第一磁力线回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会与导磁元件产生一磁吸力,而中空线圈通电后会与中空磁性元件相互磁场作用,可产生一推动该镜头承载座元件位移的电磁推力,并且其内缘的导磁元件也有助于电磁推力的提升,使得磁吸力与电磁推力相互作用后,足以推动镜头承载座元件位移且定位至目标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通过导磁元件、中空线圈与中空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场作用,以提供二段位移方式致动镜头与无段位移方式致动镜头,并且有如下的优点。1.通过设置在中空线圈内(外)缘的导磁元件,以增加中空线圈通电时的电磁推力,进而让镜头快速的达到定位。2.本发明在中空线圈未通电时,通过导磁元件与中空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场作用,以维持镜头定位在某一位置上,进而达到节能省电的功效。3.本发明的中空磁性元件固定在底座上,以令中空线圈的运作不会受到外部导磁性材质的干扰。
如此,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将可以达到小型化、成本低及节能的等功效。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特征及技术内,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在二段式镜头致动的动作曲线示意图;
图4与图5为本发明应用在无段式镜头致动的动作曲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9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镜头致动装置1、2、3        底座10、20、30
中空磁性元件12、262、32    中空导磁框架320
磁石322                    第一中空磁石120、2620
中空导磁盘122、2622        第二中空磁石124、2624
镜头承载座元件14、26、34   镜头承载座140、260、340
凹槽1400                   导磁元件142、24、342
中空线圈144、22、344
第一磁力线回路Φ1、Φ1’、Φ1”
第二磁力线回路Φ2、Φ2’、Φ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而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1包括有一底座10、一中空磁性元件12、一镜头承载座元件14。同时,中空磁性元件12包含了一第一中空磁石120、一中空导磁盘122及一第二中空磁石124。其中,中空导磁盘122具有一第一结合面(未标示)与一第二结合面(未标示),且第一结合面磁性结合于第一中空磁石120,第二结合面磁性结合于第二中空磁石124。并且,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中空导磁盘122。
再次参考图1与图2。中空磁性元件12固定于底座10,组成一非可动部件。同时,导磁元件142设置在中空线圈144的内缘,并且连同中空线圈144一起固定设置在镜头承载座140的凹槽1400上构成一镜头承载座元件14。如此,镜头承载座元件14成一可动部件。同时,整个镜头承载座元件14设置在中空磁性元件12的内缘,并且与中空磁性元件12间隔一可滑动间隙(未标示)。同时镜头承载座140设置有一镜头(未标示),用于摄像对焦。
再次参考图1与图2。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中空导磁盘122,中空导磁盘122会收纳集中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所散发的磁力线,并导引磁力线穿越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以分别形成一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Φ2。第一磁力线回路Φ1连同第二磁力线回路Φ2共同与中空线圈144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场相互作用,以产生一电磁推力致动该镜头承载座元件14位移。
由于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中空导磁盘122,因此所散发的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会形成相斥作用,而不会相互影响,同时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会被中空导磁盘122所收纳集中。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分别从第一中空磁石120的N极与第二中空磁石124的N极发散出来,经由中空导磁盘122的导引,而转向可滑动间隙所形成的气隙穿越。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透过气隙并穿越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再分别回到第一中空磁石120的S极与第二中空磁石124的S极,进而形成两个封闭磁路。
当中空线圈144通过一正向电流时,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所产生的电磁场会与穿越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的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相互磁场作用,进而产生一正向的电磁推力,以推动镜头承载座元件14从一第一位置位移到一第二位置。当镜头承载座元件14受力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令中空线圈144未通电,此时,导磁元件142将会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相互磁场作用,而产生一第二保持力,以保持镜头承载座元件14定位在第二位置。
另外,当镜头承载座元件14欲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时,中空线圈144需要通过一逆向电流,以产生逆向的电磁推力,以推动镜头承载座元件14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当镜头承载座元件14受力回到第一位置时,令中空线圈144未通电,此时,导磁元件142将会与第一磁力线回路Φ1相互磁场作用,而产生一第一保持力,以保持镜头承载座元件14定位在第一位置。
再次参考图1与图2。本发明通过中空导磁盘122将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所发散出来的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进行收纳集中,并将所收纳集中的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导引并有效地穿越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让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所发散出来的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不致泄漏,而有效率地获得足够的致动力带动镜头移动至定位,并且,在中空线圈144未通电的情况下,可提供镜头达到定位的目的。
同时,通过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中空导磁盘122的设计,让第一中空磁石120与第二中空磁石124所散发的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形成相斥作用,而不致产生磁交链作用造成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彼此的影响。
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应用在二段式镜头致动的动作曲线示意图。如图3所示,A~D曲线表示中空线圈144在未通电下,镜头的位置与受力的状态。B~C曲线表示中空线圈144在通正向电流下,镜头的位置与受力的状态。F~E曲线表示中空线圈144在通逆向电流下,镜头的位置与受力的状态。
再次参考图3。令镜头承载座元件14初始状态停驻在第一位置L1上。如此,中空线圈144在未通电状况下,其受力状态在A点,此时镜头承载座元件14会受到一导磁元件142与第一磁力线回路Φ1所产生的逆向第一保持力作用使其维持在第一位置L1。如果要从第一位置L1变换到第二位置L2时,对中空线圈144通一正向电流,使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受力状态变更为B点,此时,镜头承载座元件14受到正向的电磁推力的作用,会开始移动到第二位置L2,且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受力状态会从B点移动到C点。当释放通入到中空线圈144的正向电流后,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的受力将由C点变更到D点,此时,镜头承载座元件14会受到一导磁元件142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所产生的正向第二保持力作用使其维持在第二位置L2。
再次参考图3。要从第二位置L2变换到第一位置L1时,对中空线圈144通入逆向电流,使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受力状态变更为E点,此时,镜头承载座元件14受到逆向的电磁推力的作用,会开始移动到第一位置L1,且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受力状态会从E点移动到F点。接着,释放通入到中空线圈144的逆向电流之后,中空线圈144与导磁元件142的受力将由F点变更到A点,此时,镜头承载座元件14会受到一导磁元件142与第一磁力线回路Φ1所产生的逆向第一保持力作用使其维持在第一位置L1。
如此,在中空线圈144未通电情况下,镜头承载座元件14会受到逆向的第一保持力与正向的第二保持力所影响,而保持在第一位置L1与第二位置L2。并且,通过控制中空线圈144通入正向电流与逆向电流,与导磁元件142所产生的正、逆向电磁推力,可以使镜头承载座元件14任意移动定位在第一位置L1或第二位置L2上,以达到二段式镜头致动的目的。
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可以作为二段式镜头致动的实施,其动作方式使镜头在动作的两个位置上,都具备有保持镜头于所述两个位置的保持力。当线圈通以电流后会与磁石磁场产生一电磁推力,此电磁推力可以让镜头克服所在位置的保持力,并使镜头移动到另一位置上。接着,释放对线圈的通电后,镜头会受到另一位置上的保持力作用,以持续保持在另一位置上。此动作原理方式,可以不需对线圈持续通电,而能使镜头持续保持于标的的位置上,达到省电效果。
反之,若对线圈通以逆向电流时,镜头会受到逆向电磁推力的作用,可以让镜头克服另一位置上的保持力,使镜头从另一位置回复到原先位置上。接着,释放对线圈的通电后,镜头会受到原先位置上的保持力作用,以持续保持在原先位置上。前述的动作原理方式提供镜头二段式的致动,并且可以达到省电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通过导磁元件与中空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场作用,以提供二段位移方式致动镜头,并且有如下的有优点。1.通过设置在中空线圈内缘的导磁元件,以增加中空线圈通电时的电磁推力,进而让镜头快速的达到定位。2.本发明在中空线圈未通电时,通过导磁元件与中空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场作用,以维持镜头定位在某一位置上,进而达到节能省电的功效。3.本发明的中空磁性元件固定在底座上,以令中空线圈的运作不会受到外部导磁性材质的干扰。
配合图2,请参考图4与图5。图4与图5为本发明应用在无段式镜头致动的动作曲线示意图。本发明的导磁元件142可以设计足以同时涵括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使导磁元件142在中空线圈144未通电时,受到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相互的磁场作用所产生的一平衡回复力的作用,以保持镜头承载座元件14定位在一平衡固定位置。图4揭示了中空线圈144在未通电时,镜头移动的距离与受力的关系。前述中,镜头移动的距离为导磁元件142的高度中心线与中空磁性元件12的高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同时,当中空线圈144通以不同大小的电流时,可以产生不同大小的电磁推力,当电磁推力与上述平衡回复力达到相互力平衡后,可以让镜头定位在目标平衡位置上。图5揭示了中空线圈144通电时,其通电电流与镜头所在的目标平衡位置的关系。如此,根据前述的动作原理,本发明可以提供镜头无段式的致动,并且可以达到省电效果。
本发明运用同极相对的磁石对,分别产生第一磁力线回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同时,设计可动部件上的导磁元件142,使其高度可以同时受到第一磁力线回路与第二磁力线回路的作用产生一平衡回复力,使导磁元件142受该平衡回复力带动可动部件朝向一平衡固定位置移动并保持于该平衡固定位置。当线圈加以通电时,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电磁推力可以将可动部件推离前述的平衡固定位置朝向目标平衡位置移动,并且在该电磁推力与该平衡回复力达到力平衡后,可以使可动部件停在目标平衡位置上,以达到无段式镜头致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镜头致动装置通过导磁元件与中空磁性元件之间的磁场作用,以提供无段位移方式致动镜头,并且有如下的有优点。1.通过设置在中空线圈内缘的导磁元件,以增加中空线圈通电时的电磁推力,进而让镜头快速的达到定位。2.不需外加可挠性弹片或可挠性导线来提供可动部件一个位移回复力,进而具有组装简单,且提升可量产性的优点。
请配合图1与图2,参考图6与图7。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而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其中,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的差异点在于,可动部件与非可动部件的设置关系。
再次参考图6与图7,在第二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2包括有一底座20、一中空线圈22及一导磁元件24,其中,中空线圈22与导磁元件24都固定于底座20,并且中空线圈22设置在导磁元件24的内缘,同时,底座20、导磁元件24及中空线圈22组成一非可动部件。另外,第二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2还包括一镜头承载座260与一中空磁性元件262,其中,中空磁性元件262包含了一第一中空磁石2620、一中空导磁盘2622及一第二中空磁石2624,其设置在镜头承载座260上构成一镜头承载座元件26。同时,整个镜头承载座元件26设置在中空线圈22的内缘,并且与中空线圈22间隔一可滑动间隙(未标示)。而镜头承载座元件26上的中空磁性元件262亦可产生一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Φ2’。
请配合图1与图2,参考图8与图9。图8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而图9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其中,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的差异点在于,非可动部件的组成元件。
再次参考图8与图9,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镜头致动装置3具有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可动部件结构,一镜头承载座元件34,其包括一镜头承载座元件340、一导磁元件342及一中空线圈344。另外,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非可动部件的结构,在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非可动部件中,中空磁性元件32包括一具有多个边端的中空导磁框架320与多个磁石322,其中,多个磁石322容置在中空导磁框架320中,并且分别对应设置在中空导磁框架320的多个边端处。前述的中空导磁框架320可收纳集中多个磁石322所散发出来的第一磁力线回路Φ1”与第二磁力线回路Φ2”,并使磁力线穿越中空线圈344与导磁元件342。同时,在本说明中,以具有四个边端的中空导磁框架320与四个磁石322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最佳的具体实施例,而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变化或修饰,其皆可涵盖在所附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底座;
一中空磁性元件,固定于该底座,该中空磁性元件可产生一第一磁力线回路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
一镜头承载座,设置在该中空磁性元件的内缘,并且与该中空磁性元件间隔一可滑动间隙;
一中空线圈,设置在该镜头承载座上,通电后的该中空线圈与该中空磁性元件相互磁场作用,产生一电磁推力,用以推动该镜头承载座位移;及
一导磁元件,设置在该中空线圈的内缘,该导磁元件用以增加该中空线圈通电时的电磁推力,并且增加该中空线圈未通电时的保持力与平衡回复力,进而让镜头达到定位,其中该镜头承载座、该中空线圈及该导磁元件组成一可动部件,并且,该底座与该中空磁性元件组成一非可动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元件在该中空线圈未通电时,与该第一磁力线回路相互磁场作用,以产生一第一保持力,用以保持该镜头承载座定位在一第一位置,或是,该导磁元件在该中空线圈未通电时,与该第二磁力线回路相互磁场作用,以产生一第二保持力,用以保持该镜头承载座定位在一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空线圈通电时,可使该镜头承载座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或是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磁性元件包括有:
一第一中空磁石;
一中空导磁盘,具有一第一结合面与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磁性结合于该第一中空磁石;及
一第二中空磁石,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的第二结合面,其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并且该中空导磁盘收纳集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所散发的磁力线,并使磁力线穿越该中空线圈与该导磁元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磁性元件包括有:
一中空导磁框架,具有多个边端;及
多个磁石,容置在该中空导磁框架中,并且分别对应设置在该中空导磁框架的多个边端处,其中,该中空导磁框架收纳集中所述多个磁石所散发的磁力线,并使磁力线穿越该中空线圈与该导磁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元件在该中空线圈未通电时,受到该第一磁力线回路与该第二磁力线回路相互的磁场作用下所产生的一平衡回复力的影响,用以保持该镜头承载座定位在一平衡固定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空线圈通电时,可产生一推动镜头承载座移动的电磁推力,该电磁推力与该平衡回复力达力平衡时使该镜头承载座定位在目标平衡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磁性元件包括有:
一第一中空磁石;
一中空导磁盘,具有一第一结合面与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磁性结合于该第一中空磁石;及
一第二中空磁石,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的第二结合面,其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并且该中空导磁盘收纳集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所散发的磁力线,并使磁力线穿越该中空线圈与该导磁元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磁性元件包括有:
一中空导磁框架,具有多个边端;及
多个磁石,容置在该中空导磁框架中,并且分别对应设置在该中空导磁框架的多个边端处,其中,该中空导磁框架收纳集中所述多个磁石所散发的磁力线,并使磁力线穿越该中空线圈与该导磁元件。
10.一种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底座;
一导磁元件,固定于该底座;
一中空线圈,固定于该底座,并且设置在该导磁元件的内缘;
一镜头承载座;及
一中空磁性元件,设置在该镜头承载座上与该中空线圈的内缘,并且与该中空线圈间隔一可滑动间隙,该中空磁性元件可产生一第一磁力线回路与一第二磁力线回路;
其中,通电后的该中空线圈与该中空磁性元件相互磁场作用,产生一电磁推力,用以推动该镜头承载座位移,同时,该镜头承载座与该中空磁性元件组成一可动部件,并且,该底座、该导磁元件及该中空线圈组成一非可动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元件在该中空线圈未通电时,与该第一磁力线回路相互磁场作用,以产生一第一保持力,用以保持该镜头承载座定位在一第一位置,或是,该导磁元件在该中空线圈未通电时,与该第二磁力线回路相互磁场作用,以产生一第二保持力,用以保持该镜头承载座定位在一第二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空线圈通电时,可使该镜头承载座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或是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磁性元件包括有:
一第一中空磁石;
一中空导磁盘,具有一第一结合面与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磁性结合于该第一中空磁石;及
一第二中空磁石,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的第二结合面,其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并且该中空导磁盘收纳集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所散发的磁力线,并使磁力线穿越该中空线圈与该导磁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磁元件在该中空线圈未通电时,受到该第一磁力线回路与该第二磁力线回路相互的磁场作用下所产生的一平衡回复力的影响,用以保持该镜头承载座定位在一平衡固定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中空线圈通电时,可产生一推动镜头承载座移动的电磁推力,该电磁推力与该平衡回复力达力平衡时使镜头承载座定位在目标平衡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镜头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磁性元件包括有:
一第一中空磁石;
一中空导磁盘,具有一第一结合面与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磁性结合于该第一中空磁石;及
一第二中空磁石,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的第二结合面,其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以相同极性磁性结合于该中空导磁盘,并且该中空导磁盘收纳集中该第一中空磁石与该第二中空磁石所散发的磁力线,并使磁力线穿越该中空线圈与该导磁元件。
CN2009101391088A 2009-05-05 2009-05-05 镜头致动装置 Pending CN1018818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91088A CN101881873A (zh) 2009-05-05 2009-05-05 镜头致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91088A CN101881873A (zh) 2009-05-05 2009-05-05 镜头致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1873A true CN101881873A (zh) 2010-11-10

Family

ID=43053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1088A Pending CN101881873A (zh) 2009-05-05 2009-05-05 镜头致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18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4701B2 (en) 2020-06-08 2023-10-03 Lanto Electronic Limited Voice coil mo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4701B2 (en) 2020-06-08 2023-10-03 Lanto Electronic Limited Voice coil mo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05219B2 (en) Multi-stage lens driving device
US7574125B2 (en) Two-stage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1246248A (zh) 透镜模块
US20090268309A1 (en) Camera module
CN201063067Y (zh) 镜头致动装置
CN101483376B (zh) 音圈马达
CN201477278U (zh) 压电式自动对焦镜头模块
JP588081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7656074B2 (en) Voice coil motor device for positioning
JP2008096705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携帯端末
US7440689B2 (en)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lens
JP200714835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1236285A (zh) 微型镜头二段式对焦结构
CN201029008Y (zh) 微型镜头二段式对焦结构
JP3142643U (ja) レンズ作動装置
CN101335479B (zh) 音圈马达及预压力产生装置
US20120218650A1 (en)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device
CN101881873A (zh) 镜头致动装置
CN102914849B (zh) 电磁铁驱动快速变焦镜头
JP200523424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1354467B (zh) 音圈马达定位装置
CN201060303Y (zh) 具有线式预压功能的镜头驱动装置
CN103176260B (zh) 驱动装置
JP3131289U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2段式フォーカス構造
CN101324689B (zh) 音圈马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