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8443A -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8443A
CN101878443A CN200880118842XA CN200880118842A CN101878443A CN 101878443 A CN101878443 A CN 101878443A CN 200880118842X A CN200880118842X A CN 200880118842XA CN 200880118842 A CN200880118842 A CN 200880118842A CN 101878443 A CN101878443 A CN 101878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driven member
supporter
driver modu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88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米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78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8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Brush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中,能够降低由于落下等的冲击力而导致的破损或故障的可能性并谋求小型化。于是,驱动模块具备透镜框(4)、将透镜框(4)容纳在内侧的模块框(5)、上板簧(6)以及抵抗上板簧(6)的作用力而沿着一定方向驱动透镜框(4)的SMA线材(10),在透镜框(4),相对于透镜框(4)而夹持并固定上板簧(6)的铆接部(16)沿着周方向设在透镜框(4)的筒端部或柱端部,在模块框(5),相对于模块框(5)而夹持并固定上板簧(6)的铆接部(17)沿着周方向设在模块框(5)的筒端部,铆接部(16)和铆接部(17)配置成相对于透镜框(4)的中心轴的周方向的角度位置偏移。

Description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例如,本发明涉及驱动光学系或可动部件,进行焦点位置调整或适于用作致动器的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在带有相机功能的携带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中,使用各种驱动摄影透镜单元等的被驱动体的驱动模块。
作为这样的驱动模块,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自动聚焦装置:透镜支架在***有圆环状的磁铁的状态下由支架弹簧夹持轴方向的两端部,其中,该透镜支架在内周部保持聚焦透镜,在外周部安装有驱动线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34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自动聚焦装置中,支架弹簧成为由联接弹簧联接内侧环和外侧环的构成,内侧环安装在作为被驱动体的透镜支架,外侧环经由环状的间隔物而安装在环状的磁铁。安装方法未全部记载,即使参照附图也未图示任何固定手段。所以,从技术常识出发,认为是粘接剂的粘接。在如此地粘接由金属构成的支架弹簧的情况下,由于粘接对象的透镜支架和磁铁是不同的材质,因而在粘接强度的方面存在着不能得到高的可靠性的问题。另外,在由于落下等而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存在着粘接部容易受到损伤的问题。另外,即使不发生像支架弹簧脱落那样的剥离,但只要粘接部分的一部分发生劣化,则弹簧常数也变化,因而弹性复原力也有可能变化而不能进行正确的驱动。
另一方面,例如,在为了增加固定强度而采用螺纹固定或铆接等固定方法的情况下,存在着与粘接相比而需要大的固定用的空间的问题。
本发明将解决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由于落下等的冲击力而导致的破损或故障的可能性并谋求小型化的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构成为,驱动模块具有:筒状或柱状的被驱动体、将该被驱动体容纳在内侧的筒状的支撑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而以能够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方式弹性保持所述被驱动体的板簧部件以及抵抗所述板簧部件的作用力而沿着所述一定方向驱动所述被驱动体的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被驱动体,相对于所述被驱动体而夹持并固定所述板簧部件的多个第1板簧固定部沿着周方向而设在所述被驱动体的筒端部或柱端部,在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而夹持并固定所述板簧部件的多个第2板簧固定部沿着周方向而设在所述支撑体的筒端部,所述第1板簧固定部和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配置成,在与所述被驱动体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周方向的角度位置偏移。
依照本发明,由于在被驱动体的筒端部或柱端部夹持并固定板簧部件的第1板簧固定部和在支撑体的筒端部夹持并固定板簧部件的第2板簧固定部配置成,在与被驱动体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该中心轴的周方向的角度位置偏移,因而与将第1和第2板簧固定部配置在从被驱动体的中心轴向着径方向外侧的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第1和第2板簧固定部的径方向的位置接近,并且,能够确保螺纹固定或铆接等所需要的大的空间。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块中,构成为,所述支撑体的筒外周部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所述支撑体的多边形的角落部,设有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
依照本发明,由于在支撑体的筒外周部的多边形的角落部设有第2板簧固定部,因而在支撑体为多边形状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用于设置第2板簧固定部的外形的突出量。
另外,在使板簧部件的外形与支撑体的端部形状一致而形成的情况下,由于被固定部能够从内周侧的圆弧状的板簧部离开而设在根据支撑体的筒外周部的多边形的角落部的形状而形成的空间富余的板簧部件的角落部,因而通过板簧部件的精密的冲裁而进行的制造或利用蚀刻等的制造变得容易。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在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块中,构成为,所述驱动装置具备形状记忆合金线材,该形状记忆合金线材张紧地架在所述支撑体的筒外周部,抵抗所述板簧部件的作用力而驱动所述被驱动体,所述被驱动体具备卡止所述记忆合金线材的突起部,所述支撑体在所述多边形的角落部形成有突起***贯通部,该突起***贯通部使所述突起部沿径方向***贯通并能够沿着所述一定方向移动,形成有所述突起***贯通部的角落部的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沿周方向相对于所述突起***贯通部而邻接配置。
依照本发明,使容纳在支撑体的内侧的被驱动体的突起部***贯通在支撑体的切口部并卡止在张紧地架于支撑体的筒外周部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由此,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收缩力和来自板簧部件的作用力而对被驱动体进行被驱动体的中心轴的轴方向的驱动。此时,由于支撑体的突起***贯通部、即被驱动体的突起部的位置是支撑体的多边形的角落部,因而能够沿着支撑体的多边形侧面张紧地架设形状记忆合金线材,形状记忆合金线材的配置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形成有突起***贯通部的角落部的第2板簧固定部沿周方向相对于突起***贯通部而邻接配置,因而能够将突起***贯通部形成为在支撑体的内周部的轴方向上开口于一侧的切口形状,所以,支撑体的构成简化,驱动模块的组装也变得容易。
另外,在使用与支撑体的筒端部的形状一致且外形为多边形的板簧部件的情况下,由于板簧部件的角落部成为被固定部,因而能够稳定地固定板簧部件。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在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中,构成为,所述被驱动体在圆筒状或圆柱状的被驱动体本体的外周部具备沿径方向突出的凸部,在该凸部的端部侧,形成有所述第1板簧固定部。
依照本发明,由于将第1板簧固定部设在沿径方向突出至圆筒状或圆柱状的被驱动体本体的外周部的凸部的端部侧,因而在容纳于支撑体时,能够使支撑体和被驱动体成为沿径方向互相贯入的形状,能够在贯入部分设置相互卡合的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利用与凸部邻接的周方向的空间。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在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中,构成为,在所述支撑体的内周面,设有限制所述被驱动体的沿着所述一定方向的移动范围的位置限制部,在所述被驱动体的外周部,设有以能够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位置限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的被位置限制部。
依照本发明,被驱动体的被位置限制部与支撑体的位置限制部在一定方向上抵接,由此,限制被驱动体的移动范围。因此,即使在例如落下等的异常时,也能够将被驱动体的移动范围限制在恰当的范围,例如,避免与其他零件发生碰撞的范围。
由于位置限制部设在支撑体的内侧,因而不使支撑体的外形或驱动方向的长度增大,所以能够谋求小型化。
另外,在驱动装置中使用板簧部件等的情况下,能够限制在与板簧部件的变形限度相对应的范围等。
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在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模块中,构成为,所述支撑体的位置限制部相对于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而设在径方向内侧,所述被驱动体的所述被位置限制部设在沿周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板簧固定部而邻接的位置。
依照本发明,由于位置限制部相对于第2板簧固定部而设在径方向内侧,被位置限制部设在沿周方向相对于第1板簧固定部而邻接的位置,因而位置限制部和被位置限制部以能够抵接的方式设在沿周方向相对于第1板簧固定部而邻接的位置。因此,能够谋求与第1板簧固定部邻接的周方向的空间的有效利用。
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明是在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中,构成为,具备在至少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上覆盖所述支撑体的罩部件,该罩部件在与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所述罩部件的板厚范围内的凹状的空隙部。
依照本发明,能够通过设在罩部件的空隙部而不使罩部件的外表面沿板厚方向突出,避免第2板簧固定部和罩部件的碰撞。
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明是在电子设备中,构成为,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
依照本发明,由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因而具备与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相同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向基板安装的状态的模式立体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的组装状态的内部构成的模式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3的B-B线的截面图以及被驱动体移动时的沿着图3的B-B线的截面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被驱动体的立体图及其C视平面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支撑体的立体图及其D视背面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板簧部件的平面图。
图9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板部件的平面图以及正面图。
图10是图9(b)的E视背面图。
图11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供电部件的平面图。
图12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罩的背面图。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驱动模块的构成的模式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表面、背面的立体外观图及其F-F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所有附图中,即使是实施方式不同的情况,也对相同或相当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共同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向基板安装的状态的模式立体图。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的组装状态的内部构成的模式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的截面图。图5(a)是沿着图3的B-B线的截面图。图5(b)是被驱动体移动时的沿着图3的B-B线的截面图。图6(a)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被驱动体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C视平面图。图7(a)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支撑体的立体图。图7(b)是图7(a)的D视背面图。图8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板簧部件的平面图。图9(a)、(b)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板部件的平面图以及正面图。图10是图9(b)的E视背面图。图11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供电部件的平面图。图12是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中使用的罩的背面图。
此外,在一部分附图中,为了易于观察,例如适当省略透镜单元12等构成部件而进行图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作为整体而形成为箱形。该驱动模块1组装而完成,设在电子设备等,能够嵌入或粘接在基板2上而固定,基板2将控制信号或电力供给至驱动模块1。
在基板2的上面,设有一对焊接部3以及摄像元件30,该一对焊接部3与后述的驱动模块1的供电部件连接而供给电力。
如图2所示,驱动模块1以成为被驱动体的透镜框4、成为支撑体的模块框5、成为板簧部件的上板簧6和下板簧7、模块下板8、供电部件9、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以下简称为SMA)线材10、罩11(罩部件)作为主要的构成部件,通过一体地层叠这些构成部件而构成1个致动器。
如图3、4所示,在这些部件的组装状态下,透镜框4***模块框5的内侧,上板簧6、下板簧7以从图示的上下方向夹持这些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状态通过铆接而固定,模块下板8、供电部件9从这些图示的下方侧按照该顺序而进行层叠,从透镜框5的下方通过铆接而分别固定在一起,从上方侧覆盖这些层叠体的罩11固定在模块下板8。
此外,图中的符号M是与透镜单元12的光轴一致的驱动模块1的假想轴线,表示透镜框4的驱动方向。以下,为了简单说明,在分解的各构成部件的说明中,有时候也基于组装时的与轴线M的位置关系而参照位置或方向。例如,即使在构成部件中不存在明确的圆、圆筒面的情况下,只要不可能误解,有时候也将沿着轴线M的方向简称为轴方向,将以轴线M为中心的圆的径方向、周方向简称为径方向、周方向。
另外,只要不特别事先声明,上下方向是指轴线M配置在铅垂方向上且驱动模块1的安装面成为铅垂下方的情况的配置中的上下方向。
在这些构成部件中,如图2、图6(a)所示,成为被驱动体的透镜框4作为整体而形成为筒状,在贯通于其中央并与轴线M同轴地形成的筒状的容纳部4A(被驱动体本体)的内周面4F形成有内螺纹。而且,能够将透镜单元12(参照图4、5)螺纹接合并固定在容纳部4A,该透镜单元12将适当的透镜或透镜组保持在镜筒,该镜筒在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
在透镜框4的外壁面4B,突出部4C(凸部)沿轴方向延伸而设置,该突出部4C沿周方向隔开90度的间隔,向着径方向外侧突出,在这些各突出部4C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由与轴线M正交的平面构成的端面4a、4b上,分别设有4根上侧固定销13A(第1固定销部)和4根下侧固定销13B(第1固定销部),该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分别向着沿着轴线M的上方和下方突出。
上侧固定销13A用于保持上板簧6,下侧固定销13B用于保持下板簧7。
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的俯视时的位置也可以分别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与轴线M平行的同轴位置。因此,上板簧6、下板簧7的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的***贯通位置分别共同化。
另外,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的径方向的各中心位置也可以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因此,每个中心位置配置成正方格子状。
在透镜框4的径方向外侧,导向突起4D(突起部)以从1个突出部4C的下端侧突出至径方向外侧的方式设置。导向突起4D的突出方向与各上侧固定销13A和各下侧固定销13B的以轴线M为中心的周方向的角度位置设定为从90度的整数倍偏移角度θ(但是,θ是锐角)的位置关系。即,在导向突起4D以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方式配置时,各上侧固定销13A和各下侧固定销13B配置在从所有正方形的对角线偏移一定角度θ的位置。
如图3所示,该导向突起4D用于将SMA线材10卡止在其前端键部4D1,通过该SMA线材10的收缩而将导向突起4D提起并使其移动至上方(箭头(Z1)方向)。
另外,如图2、图6(a)、(b)所示,沿着透镜框4的外壁面4B的下部,设有从各突出部4C的侧部沿周方向延伸的突片状的止动部4E。
各止动部4E在其上面具有平滑的止动面4E1,止动面4E1的轴方向的位置设定为当透镜框4沿着轴线M向上方(箭头(Z1)方向)移动一定距离以上时,与后述的模块框5的止动接受部5E(参照图5(b))抵接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框4由诸如聚碳酸酯(PC)、液晶聚合物(LCP)树脂等能够进行热铆接或超声波铆接的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形。
如图2、图7(a)、(b)所示,模块框5是筒状的部件,俯视时的外形作为整体而形成为大致矩形状,而且,在其中央部形成有由与轴线M同轴地形成的贯通孔构成的容纳部5A,透镜框4容纳在该容纳部5A内。
在模块框5的上部和下部的四角,形成有端面5a、5b,端面5a、5b由与轴线M正交的平面构成,从端面5a向着上方设有4根上侧固定销14A(第2固定销部),另外,从端面5b向着下方设有4根下侧固定销14B(第2固定销部)。
上侧固定销14A用于保持上板簧6,下侧固定销14B用于保持下板簧7、模块下板8、供电部件9。
端面5a、5b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与透镜框4的端面4a、4b之间的距离相同的距离。
在模块框5的一角的下部,形成有切口5B(突起***贯通部),切口5B的俯视时的槽宽具有可移动地沿轴方向嵌合至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的大小。该切口5B用于在将透镜框4从下方***模块框5内并容纳的状态下,使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贯通,使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突出至模块框5的径方向外部,并且,进行透镜框4的周方向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切口5B设在这样的位置,因而如图7(b)所示,切口5B附近的下侧固定销14B避开切口5B而形成在从连接轴线M和外形的角落部的交点的线离开的位置。即,该下侧固定销14B沿周方向相对于切口5B邻接而设置。
与此相对的是,其他3根下侧固定销14B分别设在将轴线M和角落部的外形的交点连接的线上,呈沿着模块框5的外形的L字状而配置。所以,在俯视时,4根下侧固定销14B配置在不对称的位置。
另一方面,上侧固定销14A的俯视时的位置也可以与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不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配置在与轴线M平行的同轴位置。因此,上板簧6、下板簧7上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贯通的位置分别共同化。
而且,如图7(b)所示,在俯视时,如果以模块框5的侧面的交点作为Q1、Q2、Q3、Q4,那么,各上侧固定销14A、各下侧固定销14B的轴中心分别位于点Q1、Q2、Q3、Q4的附近,而且,配置在将点Q1、Q2、Q3、Q4和轴线M连接的线段K1、K2、K3、K4的线上或附近。即,将各上侧固定销14A、各下侧固定销14B的轴中心和轴线M连接的线段k1、k2、k3、k4与线段K1、K2、K3、K4重合,或者以30度以下的程度的小角度交叉。
另外,如图7(a)所示,在与模块框5的切口5B邻接的2个角落部,在与设有切口5B的角落部相同的方向侧的侧面,设有一对卡止槽5C,该一对卡止槽5C用于安装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参照图2、3),该线材保持部件15A、15B保持SMA线材10。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保持部件15A设在供电部件9的一对端子部9C从驱动模块1突出的一侧的侧面,线材保持部件15B设在供电部件9的一对端子部9C不从驱动模块1突出的一侧的侧面。
线材保持部件15A、15B是将SMA线材10的端部铆接在端部而成的形成为键状的金属板等导电性部件,通过从侧方嵌合在卡止槽5C,从而定位并保持SMA线材10的端部。
如图3所示,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在与SMA线材10的铆接位置相反的一侧具备片状的端子部15a,在相对于模块框5而安装的状态下,端子部15a稍微突出至层叠于模块框5的下方的模块下板8的下方。
另外,两端由一对线材保持部件15A、15B保持的SMA线材10从下方卡止在从模块框的切口5B突出的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通过SMA线材的张力,经由前端键部4D1而对透镜框4向上方施力。
在模块框5的容纳部5A内,如图7(a)、(b)所示,止动接受部5E设置成能够将透镜框4的各止动部4E从下方***的形状,止动接受部5E是从内壁面5D向着径方向外侧并沿轴方向从下端侧形成至上端侧的中间部的凹部。
止动接受部5E在轴方向的下方侧具有能够抵接止动部4E的止动面4E1的接受面5E1。由此,如图5(b)所示,如果透镜框4沿着其轴线M向上方(箭头(Z1)方向)移动规定距离,则各止动接受部5E的接受面5E1分别与各止动部4E的止动面4E1抵接,因而透镜框4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即,止动接受部5E构成限制透镜框4的移动范围的位置限制部,止动部4E构成以能够与模块框5的位置限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的被位置限制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b)所示,止动接受部5E的俯视时的形成位置设在与从容纳部5A的中心(轴线M)向着模块框5的矩形状外形的角落部的线段K1、K2、K3、K4交叉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构成,即使例如使驱动模块落下等而从外部施加大的冲击,透镜框4也不能超过止动接受部5E的接受面5E1的位置而移动至图示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限制位置设定成,透镜框4不与罩11碰撞,而且,上板簧6、下板簧7的变形成为例如弹性界限等变形界限以下。
另外,由于止动接受部5E设在与从容纳部5A的中心向着模块框5的矩形状外形的角落部的线段K1、K2、K3、K4交叉的位置,因而在透镜框5,在从容纳部5A突出至径方向外侧的矩形状外形的角落部,能够有效利用径方向的区域。
因此,即使将止动接受部5E设在模块框5的内侧,也能够不使模块框5的外形增大,因而小型化、轻型化成为可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框5与透镜框4同样地由诸如聚碳酸酯(PC)、液晶聚合物(LCP)树脂等能够进行热铆接或超声波铆接的热塑性树脂一体成形。
如图4所示,在模块框5和***模块框5内的透镜框4的各自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层叠有上板簧6和下板簧7。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上板簧6和下板簧7是被冲裁成相同形状的平板状的板簧部件,由例如不锈(SUS)钢板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
如图8所示,关于上板簧6(下板簧7)的形状,俯视时的外形为与模块框5的上侧(下侧)的端部相同的大致矩形状,在中央部形成有与轴线M同轴且比透镜框4的内周面4F稍微更大的圆状的开口6C(7C),开口6C(7C)作为整体而为环状。
在上板簧6(下板簧7)的3个角落部以及1个角落部的附近,与形成于模块框5的角落部以及1个角落部的附近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设有分别能够***贯通于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的4个贯通孔6B(7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形成于与图7(b)的点Q2、Q4相对应的角落部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贯通的贯通孔6B(7B)中,一方为标准圆孔,另一方为椭圆孔,相对于模块框5的与轴线M正交的平面内的定位成为可能。
另外,在上板簧6(下板簧7),与形成于透镜框4的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设有分别能够***贯通于各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的4个贯通孔6A(7A)。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贯通孔6A(7A)形成在相对于与图7(b)的线段K1相对应的直线L1而从90度的整数倍偏移角度θ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这样的配置而将角度θ设定为恰当的值,从而能够将各自的配置位置设定为,与配置成角度θ为0°的情况相比,贯通孔6A(7A)所位于的以轴线M为中心的圆的圆径和配置有贯通孔6B(7B)的以轴线M为中心的圆的圆径的直径的差变小。
另外,在开口6C(7C)的径方向外侧,形成有环部6F(7F),4个狭缝部6D(7D)从夹着轴线M而沿对角方向相互相对的贯通孔6A(7A)的附近位置沿周方向以大致半圆弧状延伸,形成为沿径方向重叠大致四分之一圆弧。
由此,形成了4个弹簧部6E(7E)分别一个一个地延伸至贯通孔6A(7A)附近的板簧部件,该4个弹簧部6E(7E)从上板簧6(下板簧7)的外侧的矩形状框体以大致四分之一的圆弧状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上板簧6(下板簧7)的外形设置为与模块框5的外形大致一致的矩形状,弹簧部6E(7E)、环部6F(7F)形成在沿着开口6C(7C)的环状的区域。而且,根据将上板簧6(下板簧7)固定在模块框5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在空间富余的角落部,设在作为被固定部的贯通孔6B(7B),因而贯通孔6B(7B)的形状能够从弹簧部6E(7E)离开,所以通过精密的冲裁而进行的制造或利用蚀刻的制造变得容易。
如图2所示,在使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贯通于下板簧7的贯通孔7B并使容纳在模块框5内的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部13B贯通于下板簧7的贯通孔7A的状态下,模块下板8在与模块框5之间从下方侧夹着下板簧7而层叠,相对于模块框5的端面5b而以按压状态固定下板簧7的矩形状的外形框。
如图9(a)、图10所示,模块下板8的形状是具有与模块框5的外形大致相同的矩形状外形的板状部件,在中央部,以轴线M为中心的大致圆形状的开口8A沿厚度方向贯通而形成。而且,在组装时层叠于下板簧7的上面8a侧,在与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3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避免与后述的铆接部发生干涉的4个U字状的凹部8B。
另外,在位于模块下板8的周缘的各角落部,与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14B的配置位置相对应,形成有分别使这些下侧固定销14B***贯通的贯通孔8C。
另外,如图9(b)、图10所示,在模块下板8的下面8b,形成有沿着开口8A而突出至下方的壁部8D。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面8a和下面8b之间的距离为h1,上面8a和壁部8D的端部8c的距离为h2(但是,h1<h2)。壁部8D的端面8c构成与基板2抵接的安装面。在此,距离h2设定为当将供电部件9铆接于下面8b时,比铆接部更突出至下方侧的高度。
另外,壁部8D具有通过适当设定距离h2而进行相对于基板2的轴线M方向、即光轴方向的定位的定位间隔物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下板8的材质采用具有电气绝缘性和遮光性的合成树脂。
因此,如图5(a)所示,壁部8D具有通过从侧方覆盖设在基板2上的摄像元件30而对摄像元件30的周围进行遮光的遮光件的功能。
另外,模块下板8由于具有电气绝缘性,因而成为相对于下板簧7而以电气绝缘状态固定供电部件9的绝缘部件。另外,还成为相对于端面8c所抵接的基板2而保持电气绝缘状态的绝缘部件。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部件9由一对电极9a、9b构成,该一对电极9a、9b分别由板状的金属板构成。
电极9a、9b均由折线状的金属板构成,该金属板具备沿着模块下板8的外形的大致L字状的布线部9B和从布线部的端部突出至模块下板8的外形的外侧的端子部9C。而且,在每个布线部9B,设有2个贯通孔9A,贯通孔9A使从模块下板8的下面8b突出至下方的模块框5的下侧固定销14B中的、沿着模块下板8的外形而相邻的2个下侧固定销14B分别***贯通,并相对于模块框5而对电极9a、9b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电极9a、9b的端子部9C以从模块框5中的安装有线材保持部件15A的一侧的侧面并列突出至径方向外侧的方式设置。
因此,为了将线材保持部件15A的端子部15a电气地连接至电极9a,在贯通孔9A和端子部9C之间的布线部9B上的侧面设有切成凹状的导电连接部9D。
另外,为了将线材保持部件15B的端子部15a电气地连接至电极9b,在2个贯通孔9A之间的布线部9B上的侧面设有切成凹状的导电连接部9D。
作为将各个导电连接部9D与端子部15a电气地连接的手段,能够采用例如焊锡或导电性粘接剂的粘接。
如图2、4、12所示,罩11是可外嵌地覆盖模块框5的侧壁部11D从上面11E的外缘部延伸至下方侧并在下方侧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11C的部件,在上面11E的中央部设有以轴线M为中心的圆状的开口11A。开口11A的大小成为透镜单元12能够出入的大小。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上面11E的背面侧,在沿开口11A的周方向而与透镜框4的各上侧固定销13A的配置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避免与后述的铆接部16发生干涉的4个U字状的凹部11B(空隙部)。
凹部11B的深度设定为即使在止动面4E1和接受面5E1抵接的位置处,铆接部16和罩11也不接触的深度。凹部11B也可以是伸出至上方的凹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1B的壁厚为薄壁,在罩11的板厚的范围内形成凹部11B,由此上面11E的外表面为平面。
按照顺序对这样的构成的驱动模块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第1工序中,首先,将透镜框4从下方***模块框5的容纳部5A内,使模块框5的各端面5a和透镜框4的端面4a一致为相同高度。然后,将上板簧6的各贯通孔6A、6B分别***贯通在模块框5的各上侧固定销14A和透镜框4的各上侧固定销13A。
随后,由图中未显示的加热器芯片对贯通上板簧6的各贯通孔6A、6B并突出至上方的各上侧固定销14A、13A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分别形成作为第1固定部的铆接部16和作为第2固定部的铆接部17(参照图3、4)。
此时,透镜框4的端面4a和模块框5的端面5a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不使平板状的上板簧6变形地配置,能够进行热铆接。因此,由于没有必要按住变形的上板簧6,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铆接。另外,能够防止由于上板簧6的变形而导致的摇晃等的发生。
另外,由于能够使各加热器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6、17,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
接着,在第2工序中,将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A分别***贯通在透镜框4的各下侧固定销13B,此时,将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B、模块下板8的各贯通孔8C、供电部件9的各贯通孔9A同时***贯通在模块框5的各下侧固定销部14B。随后,由加热器芯片对贯通下板簧7的各贯通孔7A并突出至下方的各下侧固定销13B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形成作为第1固定部的铆接部18(参照图4)。
此时,由于透镜框4的端面4a、4b之间的轴方向距离和模块框5的端面5a、5b之间的轴方向距离相等,因而端面4b、5b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不使平板状的下板簧7变形而层叠配置模块下板8,能够进行热铆接,因而能够防止由于下板簧7的变形而导致的摇晃等的发生。另外,由于能够使各加热器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8,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
接着,在第3工序中,由加热器芯片对贯通这些贯通孔7B、8C、9A并突出至下方的各下侧固定销14B的下端部进行热铆接,形成作为第2固定部的铆接部19(参照图4)。
此时,由于能够使各加热器芯片的高度为共同,因而即使同时形成铆接部19,也能够降低铆接精度的偏差。
另外,由于在模块下板8形成有凹部8B,因而在第2工序中形成的铆接部18与模块下板8不接触。
通过进行这些第1~第3工序的作业,将上板簧6、下板簧7、模块下板8、供电部件9层叠固定在透镜框4和模块框5的两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侧固定销13A和下侧固定销13B以及上侧固定销14A和下侧固定销14B分别同轴地设置,因而在第1~第3工序的铆接中,用于分别形成铆接部16、18和铆接部17、19的加热器芯片的平面上的位置分别共同。因此,在各铆接中,由于没有必要变更加热器芯片位置,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铆接作业。
这样,通过对板簧部件进行热铆接,从而能够由铆接部夹持在支撑体和被驱动体之间而进行固定,因此,与通过粘接等而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固化所需的时间短,因而能够降低组装时间。另外,不必担心由于气体的产生等而污染零件。另外,能够长时间地进行稳定的固定。结果,能够提高固定部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不使用螺丝等固定零件,因而成为削减了零件数的简单的构成,那个更轻型化、小型化。尤其是,由于作为被驱动体的透镜框4轻型化,因而高速、低耗电的驱动成为可能。
接着,在第4工序中,使在前端安装有SMA线材10的一对线材保持部件15A、15B分别卡止在模块框5的2处的卡止槽5C,例如,通过嵌合或粘接等手段而保持、固定在模块框5。此时,使SMA线材10的中央部卡止在导向突起4D的前端键部4D1,而且,以从下侧支撑该前端键部4D1的方式架设。
此时,线材保持部件15A、15B的各端子部15a突出至模块下板8的下方,分别卡止在作为固定于模块下板8的供电部件9的电极9a、9b的导电连接部9D或接近导电连接部9D而配置。
于是,使用例如焊锡或导电性粘接剂等,使各端子部15a分别相对于导电连接部9D而电气地连接。
接着,在第5工序中,从模块框5的上方盖上罩11,将侧壁部11D和模块下板8接合。例如,通过将卡合爪等设置在侧壁部11D并通过嵌入而接合,或者将侧壁部11D和模块下板8粘接或熔接而接合。
此时,铆接部16、17处于分别相对于罩11的上面11E的背面而隔开的状态。
以上,完成驱动模块1本体的组装。
接着,在第6工序中,使驱动模块1的端子部9C与基板2上的焊接部3(参照图1)对位,将驱动模块1安装在基板2上。然后,通过焊锡或导电性粘接材料等手段,将端子部9C相对于焊接部3而电气地连接。此时,由于铆接部19成为比模块下板8的壁部8D的高度更低的高度,因而与基板2隔开。
驱动模块1向基板2上的安装能够采用粘接、嵌入等固定手段。
基板2也可以是附属于驱动模块1的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连接至电子设备等、配置在电子设备等的部件。
接着,在第7工序中,通过罩11的开口11A将透镜单元12螺纹接合在透镜框4内而安装。
这样,最后安装透镜单元12,是因为不因组装作业而污染透镜单元12的透镜,或者附着垃圾等,但在例如以安装有透镜单元12的制品状态出厂驱动模块1的情况下,或者在罩11的开口11A比透镜单元12的外形更小的情况下,例如在兼作孔径光阑的情况等下,也可以在第5工序或第6工序中实施该第7工序。
接着,对驱动模块1的动作进行说明。
驱动模块1在未将电力供给至端子部9C的状态下,来自SMA线材10的张力和在铆接部16、18处从上板簧6和下板簧7弹性地施力的作用力等的作用于透镜框4的力平衡,如图5(a)所示,将安装有透镜单元12的透镜框4保持在轴方向的一定位置。
如果将电力从端子部9C供给至供电部件9,则例如电极9a、线材保持部件15A、SMA线材10、线材保持部15b、电极9b分别导通,因而电流流过SMA线材10。由此,在SMA线材10中产生焦耳热,SMA线材10的温度上升,如果超过SMA线材10的相变开始温度,则SMA线材收缩至与温度相对应的长度。
结果,透镜框4的导向突起4D移动至上方(图中的(Z1)方向)。由此,上板簧6、下板簧7分别变形,与变形量相对应的弹性复原力施力至透镜框4。然后,在该弹性复原力与SMA线材10的张力平衡的位置处,透镜框4停止。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板簧6、下板簧7构成平行弹簧,因而即使透镜框4不沿着轴方向的导向部件等,也能够正确地沿着轴线M上移动。因此,那个削减零件数和小型化。另外,由于也不产生相对于导向部件的滑动负荷,因而能够实现低耗电。
另外,如果停止电力的供给,则SMA线材10能够伸长,透镜框4移动至下方(图中的(Z2)方向)的平衡位置。
这样,通过控制电力供给量,能够沿轴线M方向驱动透镜框4。
另外,在某些异常时,例如,在落下时受到冲击力时或电力控制变得不稳定时等,在SMA10过度收缩且透镜框4的移动量变得过大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止动部4E、止动接受部5E,因而透镜框4的位置被限制为一定的界限值。因此,由于能够防止透镜框4与罩11碰撞或上板簧6、下板簧7超过变形界限而变形,因而能够提高可靠性。
依照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由于能够使铆接部16、18以及铆接部17、18的径方向的位置接近,其中,铆接部16、18以及铆接部17、18相对于透镜框4和模块框5而夹持并固定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因而能够降低由于落下等的冲击力而导致的破损或故障的可能性,并且,能够谋求小型化。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驱动模块的构成的模式截面图。但是,为了显示含有后述的螺丝42、52的截面,描绘沿着与图3的A-A线相同的曲折的截面线的截面。
如图13所示,本变形例的驱动模块1A将使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SMA线材10的驱动装置置换成使用驱动线圈41和磁铁50的音圈方式的驱动装置,具备螺丝42(第1固定部)和螺丝52(第2固定部),以代替铆接部16、18和铆接部17、19。
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驱动线圈41设在将透镜单元12螺纹接合于筒状的透镜框40(被驱动体)的外周部。
在透镜框40的轴方向的端面,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上侧固定销13A、下侧固定销13B相同的位置,设有内螺纹部40a,该内螺纹部设置有螺丝42。
磁铁50成为将透镜框40容纳在内周部的筒状,在筒端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板簧安装部51。板簧安装部51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上侧固定销14A、下侧固定销14B相同的位置设有内螺纹部51a,该内螺纹部设置有螺钉52。固定设置有板簧安装部51的磁铁50构成将被驱动体容纳在内侧的筒状的支撑体。
下侧的板簧安装部51在图中未显示的周方向上相对于设在下方的模块下板8而通过螺纹固定或粘接等的适当手段进行固定。
另外,上板簧6、下板簧7分别相对于透镜框40、板簧安装部51而由螺丝42、52夹持并固定。
依照这样的构成的驱动模块1A,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同样地能够使螺丝42和螺丝52的径方向的位置接近,因而能够降低由于落下等的冲击力而导致的破损或故障的可能性,并且,能够谋求小型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图14(a)、(b)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表面、背面的立体外观图。图14(c)是图14(b)的F-F截面图。
图14(a)、(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相机的携带电话20是具备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或变形例的驱动模块1A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示例。
带有相机的携带电话20在罩22内外具备受话部22a、送话部22b、操作部22c、液晶显示部22d、天线部22e、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部等众所周知的携带电话的装置构成。
而且,如图14(b)所示,在设有液晶显示部22d的一侧的背面侧的罩22,设有使外部光线透过的窗22A,如图14(c)所示,驱动模块1(1A)的开口11A面对罩22的窗22A,以轴线M沿着窗22A的法线方向的方式设置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1A)。
而且,驱动模块1与基板2机械地、电气地连接。
基板2与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部连接,从而能够将电力供给至驱动模块1。
依照这样的构成,能够将透过窗22A的光聚集在驱动模块1(1A)的图中未显示的透镜单元12而在摄像元件30上成像。而且,通过将适当的电力从控制电路部供给至驱动模块1,能够沿轴线M方向驱动透镜单元12并进行焦点位置调整而进行摄影。
依照这样的带有相机的携带电话20,由于具备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模块1(1A),因而能够成为能够小型化且制造容易的装置,即使在落下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高的可靠性。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在驱动装置中使用SMA线材的情况以及使用采用驱动线圈和磁铁的音圈方式的驱动装置的情况的示例中进行了说明,但如果驱动装置是相对于支撑体而沿着一定方向驱动被驱动体的驱动装置,那么,不限定于这些驱动装置。能够采用例如线性电动机等驱动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虽然在使上侧固定销13A、14A和下侧固定销13B、14B***贯通于作为用于对支撑体施力的板簧部件的上板簧6、下板簧7并对这些固定销的前端部进行热铆接的情况的示例中进行说明,但板簧部件的固定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超声波铆接等来固定,也可以将板簧部件粘接在被驱动体或支撑体。依照本构造,由于能够确保较大的粘接面积,因而即使使用粘接剂也能得到大的强度。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将模块框5整体地作为大致矩形状的部件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大致矩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矩形状的角落部能够置换成多边形状的角落部。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在透镜单元的焦点位置调整机构中使用驱动模块的情况的示例中进行了说明,但驱动模块的用途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使被驱动体移动至目标位置的适当的致动器而在其他部分中使用。例如,能够螺纹接合杆部件等以代替透镜单元12,或者将透镜框4改变为其他形状而用作适当的致动器。即,被驱动体不限定于筒状的部件,也可以是柱状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作为使用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而在带有相机的携带电话的示例中进行了说明,但电子设备的种类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用于例如数码相机、个人电脑内置的相机等光学设备,还能够在信息读取存储装置或打印机等电子设备中用作使被驱动体移动至目标位置的致动器。
另外,上述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如果在技术上是可能的,那么,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适当组合而实施。

Claims (8)

1.一种驱动模块,具有:筒状或柱状的被驱动体、将该被驱动体容纳在内侧的筒状的支撑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而以能够沿着一定方向移动的方式弹性保持所述被驱动体的板簧部件以及抵抗所述板簧部件的作用力而沿着所述一定方向驱动所述被驱动体的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被驱动体,相对于所述被驱动体而夹持并固定所述板簧部件的多个第1板簧固定部沿着周方向而设在所述被驱动体的筒端部或柱端部,
在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而夹持并固定所述板簧部件的多个第2板簧固定部沿着周方向而设在所述支撑体的筒端部,
所述第1板簧固定部和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配置成,在与所述被驱动体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周方向的角度位置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的筒外周部形成为多边形状,
在所述支撑体的多边形的角落部,设有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具备形状记忆合金线材,该形状记忆合金线材张紧地架在所述支撑体的筒外周部,抵抗所述板簧部件的作用力而驱动所述被驱动体,
所述被驱动体具备卡止所述记忆合金线材的突起部,
所述支撑体在所述多边形的角落部形成有突起***贯通部,该突起***贯通部使所述突起部沿径方向***贯通并能够沿着所述一定方向移动,
形成有所述突起***贯通部的角落部的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沿周方向相对于所述突起***贯通部而邻接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驱动体在圆筒状或圆柱状的被驱动体本体的外周部具备沿径方向突出的凸部,
在该凸部的端部侧,形成有所述第1板簧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体的内周面,设有限制所述被驱动体的沿着所述一定方向的移动范围的位置限制部,
在所述被驱动体的外周部,设有以能够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位置限制部抵接的方式设置的被位置限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体的位置限制部相对于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而设在径方向内侧,
所述被驱动体的所述被位置限制部形成在沿周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板簧固定部而邻接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至少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上覆盖所述支撑体的罩部件,
该罩部件在与所述第2板簧固定部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所述罩部件的板厚范围内的凹状的空隙部。
8.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块。
CN200880118842XA 2007-11-27 2008-11-25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878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5338 2007-11-27
JP2007305338A JP2009128736A (ja) 2007-11-27 2007-11-27 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PCT/JP2008/071288 WO2009069569A1 (ja) 2007-11-27 2008-11-25 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8443A true CN101878443A (zh) 2010-11-03

Family

ID=4067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8842XA Pending CN101878443A (zh) 2007-11-27 2008-11-25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30368A1 (zh)
EP (1) EP2219062B1 (zh)
JP (1) JP2009128736A (zh)
KR (1) KR20100082794A (zh)
CN (1) CN101878443A (zh)
AT (1) ATE554414T1 (zh)
WO (1) WO200906956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2257A (zh) * 2010-11-18 2013-07-2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模块和用于制造该摄像装置模块的方法
CN105739051A (zh) * 2014-12-30 2016-07-0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WO2019119454A1 (en) * 2017-12-23 2019-06-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ens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camera modu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camera driving method
CN110824659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0873942A (zh) * 2018-09-03 2020-03-10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255B (zh) * 2009-09-09 2013-06-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及相机模组
JP5471412B2 (ja) * 2009-12-18 2014-04-16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持装置
JP2011169446A (ja) * 2010-02-22 2011-09-0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板バネ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169443A (ja) 2010-02-22 2011-09-0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板バネ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735991B2 (ja) * 2010-02-26 2015-06-17 ケンブリッジ メカトロニクス リミテッド Sma作動装置
JP2012032470A (ja) * 2010-07-29 2012-02-16 Sony Corp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
KR101893229B1 (ko) * 2010-08-09 2018-08-29 캠브리지 메카트로닉스 리미티드 카메라 장치
US8988601B2 (en) * 2011-10-24 2015-03-24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Imaging system warp correction with phantom assembly
US8698952B2 (en) 2011-10-31 2014-04-15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KR101354775B1 (ko) * 2011-12-23 2014-01-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US8733581B1 (en) * 2012-07-16 2014-05-27 Michael A. Olson Boss seal for composite overwrapped pressure vessel
JP2015118331A (ja) * 2013-12-19 2015-06-25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20160082035A (ko) * 2014-12-30 2016-07-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04932174B (zh) * 2015-06-25 2018-03-16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模组
CN107040118B (zh) * 2016-02-04 2020-06-0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TWI618949B (zh) 2016-04-01 2018-03-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機構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13267B (zh) * 2016-04-01 2022-12-2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机构
JP6759696B2 (ja) * 2016-05-13 2020-09-23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983593B2 (ja) * 2017-09-15 2021-12-1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6602421B2 (ja) * 2018-06-01 2019-11-06 新思考電機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045048B1 (ko) * 2018-07-06 2019-11-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164288B1 (ko) * 2019-11-08 2020-10-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274630B1 (ko) * 2019-11-08 2021-07-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6741A (ja) * 1988-09-01 1990-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ヘッド移送装置
JP3090931B2 (ja) * 1989-06-05 2000-09-25 日東光学株式会社 可変焦点レンズ系のバックフォーカス調節装置
JP2000193030A (ja) * 1998-12-25 2000-07-14 Washi Kosan Kk 免震装置
JP4360896B2 (ja) 2003-12-15 2009-1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装置
JP4567409B2 (ja) * 2004-09-30 2010-10-20 マブチ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共振駆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433303B2 (ja) * 2005-02-15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337918A (ja) * 2005-06-06 2006-12-14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078748A (ja) * 2005-09-12 2007-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ォーカス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155801A (ja) * 2005-11-30 2007-06-2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250544B2 (ja) * 2006-03-30 2013-07-31 ケンブリッジ メカトロニクス リミテッド カメ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292864A (ja) * 2006-04-21 2007-11-08 Fujifilm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撮影装置
JP5301121B2 (ja) * 2006-07-12 2013-09-2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放射冷暖房用合成樹脂管、及び、放射冷暖房用パネル
JP2008052196A (ja) * 2006-08-28 2008-03-0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178206A (ja) * 2007-01-18 2008-07-3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2147B2 (en) 2010-11-18 2016-07-12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having elastic stiffening material for efficient shock absorbing propert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222257A (zh) * 2010-11-18 2013-07-2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模块和用于制造该摄像装置模块的方法
CN112034586A (zh) * 2014-12-30 2020-12-0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CN105739051A (zh) * 2014-12-30 2016-07-0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CN112034586B (zh) * 2014-12-30 2023-09-2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移动装置
US11604365B2 (en) 2014-12-30 2023-03-1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US10739610B2 (en) 2014-12-30 2020-08-1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WO2019119454A1 (en) * 2017-12-23 2019-06-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ens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camera modu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camera driving method
US11550117B2 (en) 2017-12-23 2023-01-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Lens position adjustment device, camera modu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camera driving method
CN110824659B (zh) * 2018-08-07 2022-01-18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1391909B2 (en) 2018-08-07 2022-07-19 Largan Digital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24659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1796759B2 (en) 2018-08-07 2023-10-24 Largan Digital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73942A (zh) * 2018-09-03 2020-03-10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69569A9 (ja) 2009-09-03
JP2009128736A (ja) 2009-06-11
KR20100082794A (ko) 2010-07-19
EP2219062B1 (en) 2012-04-18
ATE554414T1 (de) 2012-05-15
EP2219062A1 (en) 2010-08-18
WO2009069569A1 (ja) 2009-06-04
EP2219062A4 (en) 2011-05-04
US20110030368A1 (en) 2011-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8443A (zh)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CN101932965B (zh)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CN102207603A (zh) 驱动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01874230A (zh) 驱动模块以及具备该驱动模块的电子设备
US11156851B2 (en) Lens moving apparatus
JP2023105087A (ja) レンズ駆動モータ
CN105262937B (zh) 用于驱动透镜的单元、摄像头模块和光学设备
US7227285B2 (en) Autofocus actuator
CN106233198B (zh) 相机模块及光学装置
US10564388B2 (en) Lens driving module
CN102227664A (zh) 驱动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0480830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2089695A (zh) 驱动模块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US20160028297A1 (en)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module and lens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60182829A1 (en) Camera module
CN105807538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JP2006227103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CN102265033A (zh) 驱动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2472879A (zh) 驱动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03480109U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9621774B2 (en) Camera module
CN202837651U (zh) 镜头驱动装置
KR20150051683A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0442563U (zh) 光学变焦马达及摄像装置
JP2009134291A (ja) 駆動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