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2496A - 光源*** - Google Patents

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2496A
CN101042496A CN 200610071483 CN200610071483A CN101042496A CN 101042496 A CN101042496 A CN 101042496A CN 200610071483 CN200610071483 CN 200610071483 CN 200610071483 A CN200610071483 A CN 200610071483A CN 101042496 A CN101042496 A CN 101042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larization
polarized component
modu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714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2508C (zh
Inventor
黎瑞雍
游川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714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250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2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25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250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包括光源与一模块增亮装置。模块增亮装置包括至少一光偏振化组件以及一偏振调制组件。偏振化组件包括穿透轴互相垂直第一与第二双折射面,且第一、第二双折射面一面均为反射面。借由第一、第二双折射面与偏振调制组件设置,能将光源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转换成具有单一偏振分量的光线,以提高光源***单一偏振分量整体亮度。

Description

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作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的光源***,特别是一种包括有模块增亮装置的光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为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因此为目前日渐普及的一种显示装置,已广泛地应用于个人桌上型计算机屏幕以及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等携带式信息产品上,并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视器及传统电视。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为一液晶显示器中最关键的装置,其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等组件。液晶显示面板是在两片玻璃基板中设置一液晶分子层,通常在各玻璃基板上会先涂布配向层,以使液晶分子顺着一个特定且平行于玻璃表面的方向排列。借由在玻璃基板上的晶体管、电极等电子组件,可对液晶分子提供电场而使液晶分子随电场大小而旋转,由于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会随液晶分子的方向而改变,便会使偏振光在经过液晶分子时产生偏振方向的改变。因此,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即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两侧各设置一偏光片(polarizer),并配合液晶分子的旋转以控制出光面的光线量,便可显示出画面。
请参考图1,图1为传统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示意图。传统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有二玻璃基板12,其上设有电极,而玻璃基板12中间设置有液晶分子14。玻璃基板12的两侧则设置有二互相垂直的第一与第二偏光片16、18,因此,在上图未施加电场的情形下,光源所产生的的自然光在经过第一偏光片16时,会形成仅具有第一偏振分量的线偏振光P,再经过玻璃基板12以及液晶分子层。值得注意的是,在适当厚度的液晶分子层中,液晶分子14会使线偏振光P的偏振方向刚好改变90度而形成第二偏振分量-线偏振光S,便可通过第二偏光片18。另一方面,当对液晶分子施加电压时可改变液晶分子14的方向(如下图施加电场的情况),例如使液晶分子14的方向与电场行进方向平行,使得线偏振光P在经过液晶分子层时不会改变偏振方向,便无法通过第二偏光片18。由上述可知,借由偏光片将光源转换成线偏振光,并配合对液晶分子施加不同电场以使线偏振光转换成椭圆偏光,如此才能显示灰阶影像,故一般在液晶显示面板两侧设置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的必要设计。
然而,一般偏光片的功能是使某一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可通过偏光片,而将垂直于该偏振方向的光线吸收,亦即会吸收百分之四十三至五十的光线,导致光线利用率较低。因此,如何改善液晶显示模块设计,以提高液晶显示模块的光利用效率,能有效利用大部分的自然光,仍为业界持续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随机偏振光线的光源***,其具有模块增亮装置(P-S converter),以作为液晶显示模块或其它需要光源的背光模块,进而解决上述传统平面显示模块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源***,其包括有用以产生随机偏振光线的至少一光源,以及一模块增亮装置设于光源的一侧,以使光源所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能直接射入模块增亮装置。模块增亮装置包括有至少一光偏振化组件与至少一偏振调制组件,其中,光偏振化组件包括有一第一双折射面与一第二双折射面。第一双折射面用以反射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一偏振分量,并使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二偏振分量通过,且第一双折射面的一面为一第一反射面;而一第二双折射面能反射随机偏振光线的第二偏振分量,并使第一偏振分量通过,且第二双折射面的一面为一第二反射面。上述第一与该第二反射面是用以将光线朝远离该光源的方向反射而离开光偏振化组件。此外,偏振调制组件能将第二偏振分量或第一偏振分量旋转偏振。
由于本发明的光源***中包括有一模块增亮装置,能将光源所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转换成单一线偏振分量,因此本发明光源***作为液晶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时,能有效利用光源,使得至少80%以上光源所产生的光线能被有效利用,以产生液晶显示模块的影像画面。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源***应用于一液晶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模块增亮装置的放大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模块增亮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光源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光源***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光源***第一与第二实施例中对光线的作用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光源***第三与第四实施例中对光线的作用流程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液晶显示模块            12    液晶显示单元
14        光源***                16    背光模块
18        光源产生器              20    反光罩
22        反射板                  24    导光板
26、28    光学膜片                30    模块增亮装置
32        下偏光片                34    液晶面板
36        上偏光片                38、38a、38b  光偏振化组件
40        偏振调制组件            42     第一入光面
44        第二入光面              46     双折射面
48        双折射面                46a    第一穿透面
46b       第一反射面              48a    第二穿透面
48b       第二反射面              50     第一出光面
51        第二出光面              52     第三出光面
54        光偏振化单元            56a    穿透面
56b       反射面                  58     双折射面
60        出光面                  62     入光面
64        偏振调制组件            100    模块增亮装置
102       光偏振化组件            102a   第一光偏振化单元
102b      第二光偏振化单元        104    偏振调制组件
106、108  穿透面                  107、109 双折射面
110、112  反射面                  114    第三出光面
116  第四出光面                 118、120  第二出光面
122、124  第一出光面            126  第一入光面
128  第二入光面                 130  具反射性膜片
150  模块增亮装置               152  光偏振化组件
152a 第一光偏振化单元           152b  第二光偏振化单元
154、156  第一入光面            158、160  第二出光面
162、164  第一出光面            166、168  穿透面
170、172  反射面                171、173  双折射面
174  偏振调制组件               176  具反射性膜片
200、300  发光光源、背光源      202、302  光偏振化组件
204、304  偏振调制组件          206、308  液晶显示单元
306  具反射性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光源***应用于一液晶显示模块的示意图。液晶显示模块10包括有一液晶显示单元12以及一本发明光源***14,其中本发明光源***14包括有一作为光源的背光模块16,其包括有一光源产生器18、一导光板24、一反光罩20用以将光源产生器18所产生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板24之内、一反射板22以及多个光学膜片26、28。由于光源产生器18可为灯管或其它一般具发光功能的组件,其产生的光线为随机偏振光线,因此由背光模块16射出的光线亦为随机偏光,如光学膜片26表面箭头所示。此外,光源***14还包括有一模块增亮装置30,用以将背光模块16产生的随机偏光转换成单一偏振分量,例如为S线偏振光,如图中垂直箭头所标示。
液晶显示单元12包括有液晶面板34以及一上偏光片36、一下偏光片32分别设于液晶面板34的上下两侧,其中上偏光片36与下偏光片32的穿透轴互相垂直。此外,下偏光片32的穿透轴平行于由模块增亮装置30射出的偏振分量,因此由模块增亮装置30射出的光线可完全通过下偏光片32而不会被其吸收或过滤,以被液晶显示单元36充分利用。当S线偏振光通过液晶显示面板34时,会随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而改变偏振方向,最后通过上偏光片36的光线即为P线偏振光,以显示影像画面。
请参考图3,图3为图2所示模块增亮装置30的放大侧面示意图。模块增亮装置30包括有至少一光偏振化组件38与至少一偏振调制组件40。在本实施例中,模块增亮装置30包括有多个光偏振化组件38互相紧邻平行并排,如图中所示的光偏振化组件38a、38b等。光偏振化组件38为双折射(double refraction)晶体所构成,例如石英、方解石或冰洲石,能将随机偏振光线分为一第一偏振分量与一第二偏振分量,并让第一偏振分量通过,而反射第二偏振分量。此外,各光偏振化组件38a、38b均包括有一第一入光面42、一第二入光面44、一第一出光面50、一第二出光面51以及一第三出光面52,其中第一出光面50与第二出光面51不平行于第三出光面52,而第一入光面42与第二入光面44位于同一平面上,平行于第一出光面50。此外,组件符号46、48所指平面定义为双折射面46、48,互相平行设置,且其相反于第一、第二入光面42、44的一侧为第一与第二反射面46b与48b,而邻近于第一、第二入光面42、44一侧的平面为第一、第二穿透面46a、48a。当光线行进至双折射面46、48时,双折射面46、48可使某一偏振分量直接通过,而完全反射另一偏振分量。在此实施例中,双折射面48能让第一偏振分量通过,即让S偏振分量通过,而反射P偏振分量,而双折射面46的穿透轴则与其相反,能让第二偏振分量P偏振分量通过,而反射S偏振分量。此外,偏振调制组件40设于各光偏振化组件38的第一出光面50表面,为一相位延迟组件,可将第一偏振分量与第二偏振分量互相调制,其中偏振调制组件40优选为一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
本实施例中光线的行进路径系叙述如下:以光偏振化组件38b为例,由光源16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会经由第一入光面42或第二入光面44进入光偏振组件38b,其中定义由第一入光面42入射的光线包括有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当光线由第一入光面42进入光偏振化组件38b时,会先行进至双折射面46,此时第二偏振分量P可通过穿透面46a而直接朝第一出光面50行进,而第一偏振分量S会被反射,朝第三出光面52射出而进入相邻的光偏振化组件38a中。因此,由第一出光面50射出的光线仅具有单一偏振分量,即第二偏振分量P,而第二偏振分量P又会经由第一出光面50表面的偏振调制组件40调制转换成第一偏振分量S,朝顶面射出而离开模块增亮装置。另一方面,被双折射面46反射的第一偏振分量S行进至相邻光偏振化组件38a的反射面48b时,会被完全反射而朝顶面射出进入液晶显示单元12。
再者,由光偏振化组件38b的第二入光面44进入的光线同样为随机偏振光线,为便于说明,定义为包括有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的光线,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与上述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的总和即为背光模块16所产生光线的总和。在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行进至双折射面48时,穿透面48a会使第一偏振分量S’直接通过,而完全反射第二偏振分量P’,以让第一偏振分量S’朝顶面射出进入液晶显示单元12,而第二偏振分量P’则于光偏振化组件38b之内继续行进至反射面46b,被反射后由第一出光面50射出,并经由偏振调制组件40转换为第一偏振分量S’。由上述可知,由背光模块16产生的光线均被模块增亮装置30转换成S偏振分量而进入液晶显示单元12,因此背光模块16产生的大部分光线均能被液晶显示单元12有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双折射面46、48不平行于任一光偏振组件38的入光面(例如第一入光面42)或出光面(例如第一出光面50),但双折射面46、48与光偏振组件38的入光面或出光面的夹角可依装置的需要而有不同的设计。
请参考图4,图4为图2所示模块增亮装置30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模块增亮装置30包括有多个呈水平并排的光偏振化单元54以及多个偏振调制组件64,设于相邻的光偏振化单元54之间。光偏振化单元54为双折射材料,例如石英、方解石或冰洲石等双折射晶体,且优选具有正方形侧面形状,其包括有一入光面62以及一出光面60,而组件符号58所指的平面为一双折射面58,其外表面为一反射面56b,而内表面为一穿透面56a,其中,入光面62、出光面60与双折射面58形成一三角形侧面形状,优选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在光偏振化单元54内的光线行进至双折射面58时,第一偏振分量可通过穿透面56a,而第二偏振分量则会被完全反射。另一方面,偏振调制组件64设于出光面60表面,为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能将第二偏振分量转换为第一偏振分量。
本实施例模块增亮装置30对于光线的作用说明如下:以光偏振化单元54b为例,从背光模块16射出的光线包括有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由入光面62射入光偏振化单元54b中,行进至双折射面58时,第一偏振分量S’可由其穿透面56a直接射出,而第二偏振分量P’则会被反射而由出光面60射出光偏振化单元54b,然后被偏振调制组件64转换成第一偏振分量S’,接着行进至相邻的光偏振化单元54a,并经由反射面56b完全反射而向外射出离开模块增亮装置30。因此,由入光面62进入模块增亮装置30的光线均会被转换成第一偏振分量S、S’而提供给液晶显示单元12仅具有单一偏振分量的背光源。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光源***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本发明光源***包括有一模块增亮装置100以及二光源设于模块增亮装置100的两侧,而模块增亮装置100包括有至少一光偏振化组件102、至少一偏振调制组件104以及一具反射性膜片130,其中光偏振化组件102包括有一第一光偏振化单元102a与一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02b,而偏振调制组件104系设于第一光偏振化单元102a与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02b之间,优选为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光偏振调制组件102包括有互相平行的第一入光面126与第二入光面128用来接收两侧光源所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二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一出光面122、124与第二出光面118、120,以及二位于同一平面的第三出光面114与第四出光面116,其中偏振调制组件104紧邻于第二出光面118、120而设置。此外,第一光偏振化单元102a与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02b均分别包括有一双折射面107、109,其中双折射面107相反于第一入光面126的一面为一反射面110,能完全反射光线,而双折射面107邻近于第一入光面126的一面为一穿透面106,会反射第二偏振分量而让第一偏振分量通过;类似地,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02b的双折射面109在相反于第二入光面128的一面为一反射面112,其反面则为穿透面108,同样会反射第二偏振分量,而让第一偏振分量通过。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双折射面107与第一入光面126的夹角相同于双折射面109与第二入光面128的夹角。再者,具反射性膜片130垂直于第一、第二入光面126、128所设置,且设于第三、第四出光面114、116表面。
左侧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包括有第一偏振分量P’与第二偏振分量S’,会经由第一入光面126进入光偏振化单元102a中,行进至双折射面107时,第一偏振分量P’可通过穿透面106而行进至第二出光面118,经由偏振调制组件104转换为第二偏振分量S’,再行进至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02b的双折射面109,被反射面112完全反射,而由第一出光面124射出;而由第一入光面126进入光偏振化单元102a中的第二偏振分量S’,则会被双折射面107反射,由第三出光面114射出,接着被具反射性膜片130反射回光偏振化单元102a之内,经过穿透面106而由第一出光面122射出。同样的,由右侧光源经由第二入光面128进入第二偏振化单元102b内的光线包括有第一偏振分量P与第二偏振分量S,其中第一偏振分量P会穿过穿透面108而行进至第二出光面120,被偏振调制组件104转换成第二偏振分量S,被反射面110完全反射而由第一出光面122射出;由第二入光面128进入的第二偏振分量S则会被双折射面109反射,由第四出光面116射出,再被具反射性膜片130反射回第二光偏振单元102b而由第一出光面124射出。由上述可知,光源所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均被转换为第二偏振分量S、S’,而由模块增亮装置100的第一出光面122、124射出,以提供具有单一线偏振分量的光源***。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光源***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光源***包括有一模块增亮装置150以及二侧光源,分别设于模块增亮装置150的两侧。模块增亮装置150包括有一光偏振化组件152、一偏振调制组件174与一具反射性膜片176依序堆栈设置,其中偏振调制组件174为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能将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光偏振化组件152为双折射晶体所构成,例如石英、方解石或冰洲石,包括有一第一光偏振化单元152a与一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52b,平行并排而紧邻设置。第一光偏振化单元152a包括有一第一入光面154、一第一出光面162、一第二出光面158以及一双折射面171,而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52b亦包括有一第一入光面156、一第一出光面164、一第二出光面160以及双折射面173。其中,双折射面171、173相邻于第一入光面154、156的一面均为穿透面166、168,其反面均为反射面170、172,而穿透面166、168能让第一偏振分量(S偏振分量)通过,并反射第二偏振分量(P偏振分量)。
本发明光源***的运作系叙述如下:由左侧光源所产生的光线为随机偏振光线,包括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由第一入光面154进入第一光偏振化单元152a中,其中第一偏振分量S’会通过穿透面166而继续行进至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52b之内,然后被反射面172反射而由第一出光面164射出;第二偏振分量P’则会被双折射面171反射,由第二出光面158射出,经由偏振调制组件174转换为圆偏光,然后被具反射性膜片176反射后,再经过偏振调制组件174转换为第一偏振分量S’,进入第一光偏振单元152a中,穿过穿透面166而由第一出光面162射出。同样的,右侧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包括有第一偏振分量S与第二偏振分量P,由第一入光面156进入第二光偏振单元152b之中,其中第一偏振分量S会通过穿透面168而进入第一光偏振单元152a中,被反射面170反射而由第一出光面162射出;而第二偏振分量P则会在进入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52b之后,被双折射面173反射,由第二出光面160射出,经由偏振调制组件174转变为圆偏光,然后被具反射性膜片176反射,再经由偏振调制组件174转变为第一偏振分量S,接着进入第二光偏振化单元152b中,穿过穿透面168而由第一出光面164射出。因此,本发明光源***的两侧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均会由模块增亮装置150转换成仅包括有第一偏振分量S、S’的光线,以提供给液晶显示单元。
上述本发明光源***第一与第二实施例中对光线的作用可参考图7。首先,由发光光源或背光源200所产生的光线会经由光偏振化组件202而分成第一偏振分量与第二偏振分量,再经由偏振调制组件204将第二偏振分量转变为第一偏振分量,以使转变为第一偏振分量的光线进入具偏光板的液晶显示单元206中。再者,本发明光源***第三与第四实施例的光线作用则可以图8表示,由发光源或背光源300所产生的光线,同样经由模块增亮装置后转变为具有单一偏振分量的光线,再进入具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单元308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第四实施例中模块增亮装置包括有光偏振化组件302、偏振调制组件304及具反射性膜片306,因此光线会先经由光偏振化组件302分成第一偏振分量与第二偏振分量,而第二偏振分量借由偏振调制组件304转变为第一偏振分量,之后再利用具反射性膜片306调整光线路径,以使第一偏振分量均朝特定方向行进。
此外,由于本发明模块增亮装置的入光面均互相平行,且可设计成彼此相连而形成一完整的较大平面,因此在使用模块增亮装置将随机偏振光线转换成单一偏振分量时,不需先行利用特定组件(例如聚光组件)将原光线导引至模块增亮装置的特定位置,仅需将光源设置于入光面附近,使光源所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直接由入光面进入模块增亮装置,便可达到将随机偏振光线均转换成单一偏振分量的功能。
本发明模块增亮装置与光源***可应用于一般需要背光模块或背光源的装置中,例如液晶显示器。相较于传统技术,本发明光源***的模块增亮装置是利用光偏振化组件与偏振调制组件相组合,因此,除了被光源***内膜片所吸收的部分光线,大约80%至99%的原来随机偏振光线均可被模块增亮装置转换成具有单一偏振分量的光线,以供液晶显示单元利用。因此,利用本发明光源***作为液晶显示模块的背光模块,可使用能量较小光源产生器,便达到相同于传统技术的亮度,借此降低成本及提升能量的使用。此外,在一般背光模块中加装本发明模块增亮装置,即可明显提高亮度,甚至能达到增亮一倍亮度的效果,有效改善显示器的影像画面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38)

1.一种光源***,其包括有:
至少一光源,用以产生随机偏振光线;以及
一模块增亮装置(P-S converter)设于该光源的一侧,以使该随机偏振光线直接射入该模块增亮装置中,该模块增亮装置包括有:
至少一光偏振化组件,而该光偏振化组件包括有:
一第一双折射面,用以反射该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一偏振分量,并使该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二偏振分量通过,且该第一双折射面的一面为一第一反射面;以及
一第二双折射面,用以反射该随机偏振光线的该第二偏振分量,并使该随机偏振光线的该第一偏振分量通过,且该第二双折射面的一面为一第二反射面;
其中且该第一与该第二反射面用以将光线朝远离该光源的方向反射而离开该光偏振化组件;以及
至少一偏振调制组件,用以将该第二偏振分量或该第一偏振分量旋转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偏振分量通过该第一双折射面后,会经过该偏振调制组件而离开该光偏振化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分量被该第一双折射面反射后会经由该第二反射面反射而离开该光偏振化组件,而该第二偏振分量被该第二双折射面反射后,会被该第一反射面反射,再经过该偏振调制组件而离开该光偏振化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偏振调制组件为一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偏振化组件的该第一与该第二双折射面为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偏振化组件包括有一第一入光面与一第二入光面,且该随机偏振光线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该光偏振化组件时,会先行进至该第一双折射面,而该随机光线由该第二入光面进入该光偏振化组件时,会先行进至该第二双折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为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偏振化组件还包括有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二出光面,且该第一出光面与该第二出光面平行于该第一入光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偏振化组件还包括有一第三出光面,不平行于该第一出光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增亮装置包括有多个该光偏振化组件与多个该偏振调制组件,且该等光偏振化组件互相平行并排。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有一光源产生器以及一导光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偏振化组件的材料为双折射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双折射材料包括有石英、方解石或冰洲石。
15.一种光源***,其包括有:
至少一光源,用以产生随机偏振光线;以及
一模块增亮装置,包括有:
多个光偏振化单元,紧邻平行并排,各该光偏振化单元包括有:
一双折射面,用以使该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一偏振分量通过,并反射该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二偏振分量,且该双折射面的一面为一反射面,用以将光线朝远离该光源的方向反射而离开该光偏振化单元;以及
一出光面,不平行于该双折射面;以及
多个偏振调制组件,分别设于该等出光面表面,以将该第二偏振分量转换为该第一偏振分量;
其中该光源所产生的随机偏振光线直接入射至该等光偏振化单元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各该光偏振化单元使该第一偏振分量经由该双折射面射出,而该第二偏振分量被该双折射面反射后经由该出光面射出,再经由相邻的另一该光偏振化单元的该反射面反射而离开该模块增亮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各该光偏振化单元具有一入光面,而该入光面、该出光面与该双折射面形成一三角形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三角形结构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各该偏振调制组件设于自各该光偏振化单元的该出光面至相邻的该光偏振化单元的该反射面的光路径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有一光源产生器以及一导光板。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偏振化单元的材料为双折射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双折射材料包括有石英、方解石或冰洲石。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偏振调制组件为一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
24.一种模块增亮装置,其包括有:
一光偏振化组件,其包括有至少二光偏振化单元,平行并排设置,而各该光偏振化单元包括有:
一入光面,以使随机偏振光线直接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光偏振化单元;
一双折射面,用以使该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一偏振分量通过,并反射该随机偏振光线的一第二偏振分量,且该双折射面的一面为一反射面;以及
一第一出光面与一第二出光面,不平行于该双折射面,且该第一出光面垂直于该入光面;
其中该反射面用以将光线朝该第一出光面反射以离开该光偏振化组件;
一偏振调制组件,用以将该第二偏振分量或该第一偏振分量旋转偏振;以及
一具反射性膜片,用来将光线反射回该等光偏振化单元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光偏振化组件的该等第二出光面相对设置,而该偏振调制组件设于该等第二出光面之间并紧邻于该等第一出光面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振调制组件为一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分量在通过一该光偏振化单元的该双折射面后,会先经过该偏振调制组件后转换为该第二偏振分量,再被相邻的该光偏振化单元的该反射面反射而离开该模块增亮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分量在通过该等双折射面后,会经由该等反射面反射而离开该模块增亮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偏振分量被该等双折射面反射后,由该第二出光面离开各该光偏振化单元后,会依序通过该偏振调制组件、该具反射性膜片以及该偏振调制组件后再进入各该光偏振化单元,然后通过该双折射面后由该第一出光面离开该模块增亮装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振调制组件为一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具反射性膜片位于该等第二出光面表面,以使该第二出光面射出的光线被反射而经由该第二出光面入射回该等光偏振化单元中。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入光面位于该光偏振化组件的两侧面,互相平行设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的该等光偏振化单元的各该双折射面互相不平行,且各该双折射面与其对应的该入光面具有相同的夹角。
3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振调制组件垂直于该第一入光面,且设于该第二出光面与该具反射性膜片之间。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偏振化组件的材料为双折射材料。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模块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双折射材料包括有石英、方解石或冰洲石。
37.一种光源***,其包括有:
至少一光源,用以产生随机偏振光线;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模块增亮装置,紧邻于该光源设置,且该光源设于该模块增亮装置的至少一侧边。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有至少多个该光源,分别设于该光偏振化组件的两侧。
CNB200610071483XA 2006-03-24 2006-03-24 光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50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71483XA CN100552508C (zh) 2006-03-24 2006-03-24 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71483XA CN100552508C (zh) 2006-03-24 2006-03-24 光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496A true CN101042496A (zh) 2007-09-26
CN100552508C CN100552508C (zh) 2009-10-21

Family

ID=38808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148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2508C (zh) 2006-03-24 2006-03-24 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2508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1842A (zh) * 2015-11-24 2016-02-0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5408810A (zh) * 2013-07-22 2016-03-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154640A (zh) * 2015-03-31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WO2020062884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068694A (zh) * 2023-03-23 2023-05-05 北京深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的偏光转换元器件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8810A (zh) * 2013-07-22 2016-03-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10156754B2 (en) 2013-07-22 2018-12-18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5408810B (zh) * 2013-07-22 2019-10-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154640A (zh) * 2015-03-31 2016-11-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6154640B (zh) * 2015-03-31 2020-0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5301842A (zh) * 2015-11-24 2016-02-0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5301842B (zh) * 2015-11-24 2018-09-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WO2020062884A1 (zh) * 2018-09-28 2020-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43812B2 (en) 2018-09-28 2021-10-1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068694A (zh) * 2023-03-23 2023-05-05 北京深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的偏光转换元器件
CN116068694B (zh) * 2023-03-23 2023-05-30 北京深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的偏光转换元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2508C (zh)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84703A (zh) 采用双面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664667A (zh) 具有可调式镜面板的双面显示面板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CN101059620A (zh) 背光单元和采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769972A (zh) 提高光效的背光组件及设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器件
CN1866106A (zh) 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20081362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컬러시프트 저감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4709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10026248A1 (en) Multi-layer lighting unit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and its use
CN1310069C (zh) 半穿透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
CN101042496A (zh) 光源***
CN171761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68891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049686A1 (zh) 一种半透反式蓝相液晶显示器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CN101067693A (zh) 液晶显示模块、框架组件及其支架
CN1506724A (zh) 结合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
TWM412373U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transparent thin-film solar cell
CN1229478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17024547A1 (zh) 半透反式蓝相液晶显示器及其液晶显示模组
KR20110064878A (ko) 편광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289950C (zh) 具有触控面板的平面显示器
CN101063772A (zh) 液晶显示器与其背光模块
KR101022560B1 (ko) 광효율 향상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M245449U (en) Polarized illumination systems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TWM328017U (en) Backlight module
US8174640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